燕青回到城东, 想着李固 “本员外长, 本员外短”的得意口气, 心中怒气难平, 便把陆扁头叫来, 道: “麻烦你和各位兄弟现在四处去找一些竹板,竹片来, 我要连夜教你们一首新曲, 你们明日到城中各处传唱。 还有这段日子我只怕要花掉积攒下来的钱, 给兄弟门买衣服的计划要推后了。”
原来燕青知道, 卢俊义在牢里, 若没人送钱给狱卒, 他是饭都吃不饱。 陆扁头道: “小乙哥, 这些钱都是你帮我们挣来的, 本来就该你用, 何况你正在用钱时。 我会吩咐弟兄们近日努力多讨些, 不够还可以从其他三个城门调用。” 燕青点头道: “有劳你了。”
第二天, 燕青在城门口见许多人围着一个告示在指指点点, 进去一看, 是三日后府尹梁中书要公审卢俊义谋反一案。 听得看告示的人在议论中多有同情卢俊义, 为他抱不平的, 他心念一动, 想了一下, 又去把陆扁头找来, 对他耳语一阵, 陆扁头点头会意, 自去安排。
三日后公审之时, 大名府府衙外人群涌动, 黑压压站得水泄不通。 北京城首富卢员外谋反被抓, 这可是从未听过的大新闻, 谁不想看看啊。
见公堂上, 两排公差整齐站立, 手持杀威棒, 梁中书身着官服官帽, 端坐堂上, 将惊堂木一拍, 道: “带人犯!” 两个公差解着戴重拷脚链的卢俊义上来, 将他按在堂中跪下。
梁中书道: “反贼卢俊义, 你可知罪?” 卢俊义道: “大人明鉴, 我从未有过反心, 是被冤枉的。” 梁中书冷笑道: “每个受审的人都说自己是冤枉的。 我把人证物证给你亮出来, 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他说着一摆手, 让人送上一纸, 纸上写着吴用留下的那首藏头诗。 梁中书问道: “这首反诗可在你家中?” 卢俊义道: “这首诗是一个算命的害我, 故意写在我书房里, 我一时大意没看出这是一首藏头诗。”
梁中书道: “在你离家前, 这反诗在你书房里少说有大半天了, 你当时的管家李固都看得出来, 你怎么看不出来? 就算你没看出来吧, 你为何在这算命的一走, 第二天便也一人出走?”
卢俊义道: “我是听信了那算命的谗言, 跑到泰山东岳大帝庙去烧香了。” 梁中书道: “你烧香去了多久? 前后有八十天。 听说你可是骑马去的, 烧香用得了这么久吗? 这八十天你在外面是烧香还是勾结反贼? 如实说来!”
卢俊义语塞, 无法再说, 知道只要一提梁山就是死罪一条。 梁中书见他不语, 冷笑道: “无话可说了吧, 请证人上堂!” 话语刚落, 李固从一旁闪出, 梁中书对他问道: “李员外, 你说说前几日卢俊义回来对你说了些什么?” 李固答: “卢俊义说他去了梁山, 都不想回来了。” 卢俊义低头长叹, 心知自己在李固面前说漏了嘴, 被他抓住了把柄。
这边正审着, 围观人群中突然出现骚动。 几个乞丐在人群中手拿竹板, 敲着“数来宝”的韵律唱来: “你来猜, 我来猜, 猜猜北京城里第一奸人是何人? 这个人, 不简单, 曾是大户的一管家; 有一日, 起贪心, 占人财产霸*; 公堂上, 作伪证, 诬陷诽谤把人欺... 若知此人是何人, 得钱一文灾难清!”
人群中有人喊: “我知道, 是李固!” 为首的乞丐便给这人一文钱。 其他人不论是同情卢俊义落难的或嫉妒李固发财的, 见状都纷纷起哄, 笑道: “是李固! 是李固!”乞丐们于是将半碗铜钱撒在人群中, 人们都纷纷去捡, 乱作一团。
梁中书将惊堂木大拍几下, 喝到: “肃静! 肃静!” 人群才渐渐平静下来, 但有一五六岁的小孩还在兀自唱着 “你来猜, 我来猜…”。 原来这几日乞丐们将这首 “你来猜, 我来猜”的数来宝在北京城各处传唱, 好些小孩都跟着唱会了。
当人们都静下来时, 这小孩正好唱到: “公堂上, 作伪证, 诬陷诽谤把人欺” 他娘忙把他嘴巴捂上, 但小孩稚嫩的声音在安静下来的公堂上显得无比清晰,又天真烂漫, 众人听了又是 “轰”地一笑。 李固站在那里气得脸发青, 知道是燕青捣的鬼, 却无可奈何。 梁中书把惊堂木再拍两下, 才真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