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燕青一招内制服高俅, 众好汉皆感出了口胸中恶气, 高俅也突然醒悟到自己还在梁山, 若惹发众怒, 只怕宋江也保不住他的性命, 一下便收敛许多, 不断向宋江保证招安之事他将全力以赴, 各位英雄好汉日后也必得朝廷重用…
宋江留高俅在梁山住了几日, 见他对梁山和自己的招安诚意了解得差不多了, 便送他下山。
放高俅回去后, 宋江便开始算着日子等待, 先是觉得日子过得太慢, 朝廷应该是过几日就会派人来; 后是觉得日子过得太快, 朝廷怎么还没派人来?
在焦急期盼和灰心失望中两个月过去了, 高俅是一去无踪, 了无音信, 吴用开始唠叨: “看高俅的面相是‘蜂目蛇形’, 乃转面忘恩之人, 只怕招安靠他是靠不上了。”
这日宋江又在忠义堂上感叹招安之难, 燕青实在忍不住了, 说道:“这有何难? 宋大哥若能让我再去东京汴梁找李师师, 我定能促成这招安。” 宋江瞟他一眼道:“你还想去找李师师? 上次我们去大闹一场已经暴露了身份, 你再去岂非自找死路?” 燕青起身道:“不会, 李师师有冰雪之质, 她智慧大度, 非寻常女子能比, 我总感觉她会帮我们。”
宋江笑道:“你感觉?” 忽然他想起上次燕青和李师师在分别时有些眉来眼去, 心下豁然明白, 又看了看燕青, 暗思:李师师终究是风尘女子, 还是喜欢燕青这样的英俊少年郎, 对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感悟不到啊!
若说少年英俊, 梁山上的头领倒还有一些, 比如张清、董平、石秀、史进、吕方、郭盛等, 这些人都年不满三十, 有英武出众之貌。 但他们和燕青比起来好像气质上落了一层, 他们草莽气重了点, 没有燕青那种在富贵人家长大而形成的公子哥儿的品位;
在相貌和气质上都能和燕青相比的是小旋风柴进, 他有皇族血统, 气质贵不可言, 琴棋书画皆精又见识广博, 但可惜武功弱了点, 碰到紧急情况不好应对;
梁山上在相貌、气质和武功上都能和燕青相提并论的是小李广花荣, 若单论外表和武功, 花荣比燕青有过之而无不及。 花荣长得面似满月, 目若朗星, 唇红齿白, 更兼身材高大, 使一手好弓箭, 一出场便有如二郎神转世一般。 但花荣是驰骋疆场的英雄, 对井市风月场所不熟, 而且他性情忠厚义气, 不及燕青见机而行,灵活多变。
宋江在堂上走来走去, 思前想后, 觉得要走李师师这条路好像只有燕青合适。 他停下脚步, 转过脸来, 对燕青道:“小乙兄弟的建议有道理, 你就再去一趟东京找李师师。 望上天垂怜我等忠心, 你此去马到成功。”
燕青没想到他的提议居然这么快就通过了, 他就要再去东京见李师师了,“东京汴梁, 李师师, 师师!” 他心中狂喜, 简直要喊出来, 脸上禁不住笑开, 对宋江道:“宋大哥放心, 我此去定不负众望。”
宋江见他欣喜不胜的表情突然想起什么, 又道:“你一人去不妥, 还是要多一人照应, 让戴宗与你同去吧。”
燕青知道宋江是不放心他一个出去, 戴宗跟着多少有监督之意, 但这有什么关系? 只要能去见李师师就行, 这次他是充满信心地去见她, 不但要促成招安, 还要… , 他兴奋得自己还要什么也想不清楚了, 只是知道他要的不只是招安。
两日后, 燕青和戴宗准备好一切行头下了山,不一日来到东京。
进入城内, 燕青见满街又挂起了灯笼, 想起过几日就是中秋了,心中感慨光阴流逝。 去年的中秋他因一招“倒踢紫金冠”卷入“圣光杯”一案, 他的命运就此陡变。 唉, 一年过去了,这一年经历了很多的事, 大名府的闲逸多彩生活已经成了他脑海中渐渐淡去的往事。 但此时, 汴梁城中这中秋节的灯笼悠然间勾起了回忆。
他想起了小玉, 去年中秋向她许过诺:来年的中秋要为她挣一篓子的桂花糕, 哎呀, 他欠她一篓子桂花糕! 念到此, 他顿感有些失落。
小玉算不上是很出众的姑娘, 但燕青对她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小玉八岁时燕青就认识她了, 她是用稚嫩的声音喊着“小乙哥”, 追着他ρi股后面要糖吃长大的姑娘, 她身上有他少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