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最近‘梦玉’未跟你联系,说起她寻找‘玉龙’下落的事吗?”
“她在医院每周都给我来了电话,每个月会回去看我,但每次都给我说起一些线索和情况。”
“那她到底找到‘玉龙’的下落了吗?”
“他一个多月前回到家,说起了慈善寺的秋山……”
那是二十多年前,秋山在冬城的繁华地带经营着一个“古玩店”,叫“永宝斋。”
有一天,天上淅沥沥地下着细雨,一个三十来岁的人,戴着墨镜,披着雨衣,站在雨中转来转去,秋山见他在‘永宝斋’门前迟疑踱步,猜出了此人定有来历,便打招呼,那人慢慢走进来,雨衣也不脱,墨镜也不摘,只说:“有件东西让师傅看看。”
就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深绿色的玉龙,摆在了桌上,秋山不经意地拿起放大镜,仔细看时,不觉一惊:是一件红山文化的代表古玉‘玉龙’,但他却装做不屑一顾的样子,“想出手吗?”
“只是问问货色价钱如何?”
“那这大概是清代仿古的玉龙,值不多少钱,也就几千块钱吧!”
“那,不可能吧,要是‘红山文化’的玉龙呢?”
“那,是仿古的,要是真的老玉,得几百万吧!”你这件……
“我这是祖传下来的‘老玉’,肯定不是仿古的!”
“那你是想出手呢,还是想?”
“我还是再找人看看吧!”
那人说着就要走,秋山一急,派人拉住他。
“可以不可以谈谈价钱?”然后出价一万元,那人摇摇头说:“我不卖,这是传家之宝。”
秋山说,那时确实也没有几万块钱,只能眼睁着那块‘玉龙’飞走了。秋山十分惋惜,但他忘不了那块‘玉龙’,但在‘梦玉’搜集的那些图片中,没有找到相同的‘玉龙’,只是从过去博物馆的档案里,我到一个黑白照片,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把那张图片弄到手,回来就放在‘梦玉’那里。她说存放在她的本子里,她可以天天看到那个‘玉龙’;而后来,又重新拍了一张,把那张黑白片,染上了颜色,就是那张深绿色的玉龙”。
“秋山可记得那个拿着‘玉龙’的人的样子?”
“二十多年了,说样子有些瘦,个子是个高个儿,具体什么样子,因为穿着雨衣,又戴着墨镜,无法看清细部特征,再加上那天天气暗,店里也有些暗,日子过去太久了,确实难以记起具体的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