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迷雾围城 > 6月份内容:

6月份内容:

秦桑心里正乱,又怕他看出什么来,于是走到房门口去叫朱妈,吧凉了的菜饭撤下去,另让厨房重新做了几道菜,陪着易连恺吃饭。

易连恺见她拿着筷子,低头拨着碗中的米饭,却是夹起来的时候少,喂进嘴里的,就不知道能有几颗了。于是笑着敲了敲碗边,说道:“夫人,有什么咽不下的金颗玉粒噎满喉?”

秦桑倒不防他拿这句话来打趣,不由得看了他一眼,易连恺却哈哈大笑。

这时门外有人喊了一声:“报告!“

因为秦桑在楼上住着,所以易连恺的下属每次上楼来,总会叫一声报告。

秦桑听见这声,便对易连恺说:“别胡说了。”

易连恺也知道必然是有正经事,于是说了一声“进来”,来人正是易连恺的亲信秘书,先向秦桑颔首为礼:“夫人”。然后脸上的神­色­,却仿佛颇费踌躇似的。

秦桑便知道他们有什么事情要避开自己,于是站起来只做去洗脸,知趣走到里屋去了。

她虽然人走到里屋去了,但是留了一个心眼儿,将门虚虚掩着,然后悄悄注意外边的动静。

之间秘书低着头不断在跟易连恺窃窃私语,而门缝非常窄,她看不到易连恺的脸­色­,也猜不出他们在说什么。

没过一会儿,却听易连恺说道“那么叫他们把汽车开出来,还有。。。。。。给闵小姐打个电话。。。。。。”

他的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让她听见了,秦桑心里一动,来不及多想,就推开屋门,几步走出来,问:“三更半夜的,你要往哪里去?”

秘书看秦桑脸上板着,一丝笑意都没有,心想这下子如果吵嚷起来,自己夹在中间多有不便,这位少­奶­­奶­向来很厉害,而易连恺的脾气又很难说,于是找了个借口,慌忙就去了。

易连恺却有些犹豫似的,似乎拿不定什么主意,过了片刻才说道“我有正事要办”。

“什么样的正事非要大晚上的赶着去办?”秦桑望着他的眼睛,声音并不大,语气也似乎是柔缓的。

但是易连恺知道她的­性­格,忽然地就笑了笑:“也罢,你要是不信,只管一起去就是”。

没一会儿工夫,卫士进来报告说汽车已经预备好了,易连恺便站起来,对秦桑说道:“走吧,咱们出去逛逛”。

秦桑犹未会意,仍旧板着脸说:“都快半夜了,出去逛什么?”

易连恺一边叫朱妈去拿秦桑的大衣,一边笑着说:“得啦,太太,算我给你赔礼还不成吗?都快过年了,何必还跟我怄这样的闲气?你不是总说想吃袁记的馄饨,难得晚上有空,我陪你吃馄饨去。”

秦桑这才悟到了一点儿什么,于是说:“大半夜的,少带些人吧,要是叫小报知道,又怕是排揎”。

朱妈早拿了大衣来,易连恺亲自牵着衣领,让秦桑了大衣,又替她口上口子,说“外头只怕要下雪,穿得严实些”。

朱妈见姑爷对小姐这般温存体贴,不由得觉得甚是欣慰。走下楼来看见一帮卫士在那里闲话,一个说:“这大半夜的,街上又戒严了,怎么想起来还要出门?”

另一个说:“少­奶­­奶­听见闵小姐的事情,哪有不生气的,所以公子爷不能不赔起小心来。。。。。。公子爷还是这样的脾气,对谁好起来,那就是直管要好上十分。咱们这位少­奶­­奶­,眼见是熬出来了。从前虽然哄着那位闵小姐,却不曾这样尽心尽力过呢。。。。。。”

朱妈虽然很不乐意听见这些话,但是一想进来易连恺对秦桑的态度,果然是变了许多,所以也觉得高兴起来。

却说易连恺和秦桑两个坐了一部汽车,然后另一部卫士的汽车相随,悄悄就从城防司令部出来。

到了袁记的楼下,因为宵禁的缘故,早就已经打烊,连铺板都上齐了,至从那门缝里,漏出来一点晕黄的灯光。

易连恺命士兵上前去敲门,里面问起来是谁,卫士答了几句话,那些伙计一边连忙进去告诉了柜上,一边就连忙来开门。

柜上的二掌柜迎出来,连声地赔着礼,将他们迎进去,赔笑道“真不知道司令与夫人光降,灶上的­鸡­汤是不封火的,明日的鲜虾子也送来了,只是要叫他们重新揉面做面皮,还要重新包馄饨。烦请司令和夫人略坐一坐。”

易连恺说:“没事,既然来了,我们等着就是了,你去叫人做吧。”

二掌柜答应着,将他们引上二楼的包房,又叫伙计送上几碟盐咸果脯蜜饯之类,另外暖了一壶酒,亲自移了一个大火盆来,包房里顿时暖和起来。

易连恺见他小意巴结,说道:“你也不用守在这里,馄饨好了端上来就是。”

二掌柜知道这些有权有势的贵人,其实脾气都古怪得紧,这样半夜劳师动众前来,只为吃一碗馄饨,倒也是见怪不怪,所以连声答应着就去了。

易连恺伸手烤了一会儿火,见火盆旁边竖着火钳,就拿起来拨着炭。

红红的炭燃着正是厉害,一闪一闪像是宝石一般,他只管看着那炭火出神。

这里虽然点着灯,但因为街面上宵禁的缘故,所以没敢用电灯,而是在桌子上放了一盏古­色­古意的烛台,蜡烛的光亮被白纱罩子罩着,朦朦胧胧,泛着水一样的波纹。

秦桑好几年没见过这样的烛灯了,所以觉得还挺有意思。

因为易连恺坐在炭盆边,所以炭盆里德火光,隐隐约约映在他脸上,这炭火与烛火的光却又不一样,带着隐约的红光。

他本来生得挺白净,让这炭火的光一映,倒像是喝过酒似的,双颊上泛起红晕来,漆黑的眉毛,让光影映得突出眉骨,显得眼窝那里微微陷下去,越发轮廓分明,倒像是西洋画书里的石膏像似的。

尤其他低头拨弄着火盆里的炭,有一绺乌黑的头发垂下来,正遮在他那象牙­色­的额头上,更像是西洋画里德素描——秦桑从来没有这样仔细地看过他。

其实易家三个兄弟,所有人都夸易连恺长得最俊俏,因为他的生母,是江左出名才貌双全的美人。

不仅仅是美人,来历也甚是传奇。

易连恺的生母姓云,家中乃是逊清的封疆大吏,正儿八经的侯门千金。

那时候易继培不过是个游击使,本来一个千金小姐,一个游击武夫,两人天壤之别,若不是世事多变,或许这辈子连见面的机缘都没有。

但后来庚子之变,易继培乱世中倒成就了一番事业,而这位云小姐,却家道中落,后来经人说合,嫁给易继培为侧室。

这位云小姐既出身侯门,自然知书达理,又能诗会画,待人接物更有她的所长之处,所以甚得易继培的宠爱。

然而美人薄命,剩下易连恺不就就一病不起。

秦桑虽然没有见过这位婆母,但是见过她的照片,易家大宅中,亦还有她所作旧诗文手泽,知道“才貌双全”四个字并非虚文。而易继培号称是“儒将”,旧文上的修学甚为不错,对于早逝的丽姬,颇有悼亡之作。

秦桑早先虽不曾特为留意,但是阖府人多嘴杂,她虽然在符远的日子不多,但一句半句闲话,总能传到耳中去。知道易继培对这个自幼丧母的小儿子颇为偏疼,一大半是因为易连恺­性­情乖巧,最能讨易继培的欢心,另有一部分原因,大约也是为着他的母亲早逝,所以对幼子未免偏怜。

易连恺见他怔怔地看着自己出神,于是笑着问:“怎么了?跟从来没见过我似的。”

秦桑也觉得有些失态,于是笑了笑,端起茶来喝了一口。

易连恺又追着问了一句:“你到底瞧什么呢?难道我脸上有花不成?”

秦桑本来跟着他出来,不知道他到底做什么事情,可是见他有心调笑,料想必不是什么重要的大事,于是随口说:“我瞧你,其实跟太太长得挺像的。”

秦桑虽然觉得不妥当,难得易连恺只微微怔了一下,就懂了她说的是谁,他脸上的神­色­倒挺寻常,说道:“哦,原先张妈也这么说”。

张妈是易家的老人,还是易连恺的生母从云府带去的陪嫁,后来她又是易连恺的|­乳­母。

易连恺自幼失恃,这张妈从小照料他,易连恺的脾气特别坏,张妈在他面前倒挺能上几句话。

秦桑过门之后还见过这位张妈,但她年纪已经大了,早就辞工不做了,那次是专为喜事到易府里来。

秦桑还记得那瘦小的­妇­人,头上戴着朵红绒花,喜孜孜的样子。

因为易连恺提到张妈,她也就顺着嘴问下去:“张妈现在在哪儿呢?”

没想到易连恺却不耐烦起来,说道:“她回乡下养老去了,我哪晓得她在哪儿呢?”

秦桑碰了这样不软不硬一个钉子,于是不再做声。过了片刻,忽然听到楼道上有脚步声,秦桑还以为是伙计送了馄饨上来,没想到来人轻轻敲了敲门,易连恺道了声“进来”,应声而入的这个人确实潘健迟。

秦桑听人说他身负重伤,正是担忧的时候,这时见了他,更是忍不住微微有惊诧之­色­。

潘健迟手臂上缠着纱布,显然负伤是实,但是步履如常,看不出有任何“重伤”的迹象。

潘健迟微微的躬身算是行过礼,低声道:“公子爷,送点心的人来了。”

说着他便往旁边一闪,从他身后悄无声息走出来一个人。

只见那人穿着一身卫士的制服,头戴一顶军帽,将那帽子压得极低,连眉眼都遮去了大半。

潘健迟关上屋门,那人将帽子取下来,虽然身量未足,但是器宇轩昂,英气逼人。

秦桑虽然隐约了几分,但是真正见到慕容沣,还是不禁吃了一惊。

慕容沣倒是微微一笑,叫了一声:“三哥!”

易连恺笑容满面,抢上来拉住他的手,说道:“六弟南来,近日才得见,实在是不得已,又委屈六弟乔装潜行,望六弟原宥。”

慕容沣道:“三哥处境艰险,沛林理会得。今日三哥冒险相见,沛林不胜感激。”对着秦桑又是一鞠,说道:“连日承蒙嫂夫人招待,还没有当面致谢。”

秦桑连忙起身还礼,易连恺说道:“都是自家人,何必这般见外。不瞒六弟说,愚兄此行不易,时间稍久,或恐走漏了风声,正事要紧。”

当下二人以兄弟相称,坐下来说话。

秦桑对于政务是一窍不通,只见他们喁喁细语,倒是慕容沣说话极多,而易连恺眉头微皱,亲身细听,手指不停地摩挲着那茶碗的盖子。

她知道此番出来,易连恺原来是为秘密地见一见慕容沣,如此费尽周折,自然所谋之事极为重大。

她抬头看潘健迟,只见他脸­色­平静,看不出什么事,可是目光下垂,似乎想着什么事情。她此时方才细看,见他手臂上的白纱布隐约透出血迹来,只不知道这伤到底有多重。

正在心思繁乱的时候,忽然外边走道上传来脚步声,紧接着卫士喝问:“什么人?”

屋子里顿时一静,慕容沣和易连恺都默不作声,四目相交。

之间外头一个声音说道:“长官,馄饨好了。”

料想是这袁记的伙计,送了馄饨上来。

那卫士道:“给我吧,我们送进去。”

易连恺听见这样说,便向潘健迟使了个眼­色­,潘健迟闪身取出,他右手受了伤,却用左手托着只红漆大盘进来,默不作声放在桌上。

秦桑见是一大海碗的­鸡­汤,中间沉着雪白的馄饨,隐隐露出里面粉­色­的虾仁馅­色­。盘中还摞着几只小碗并勺子。于是亲自拿了勺子,将馄饨拨出两碗,一碗奉与慕容沣。

慕容沣自然连声道谢,秦桑便将另一碗盛与易连恺。易连恺用勺子慢慢搅着那热气腾腾的­鸡­汤,却叹了口气,说道:“瓴帅和六弟的诚意,我是十分明白了。只是兹事体大,家父与瓴帅乃是金兰之谊,”

慕容沣自然连声道谢,秦桑便将另一碗盛与易连恺。易连恺用勺子慢慢搅着那热气腾腾的­鸡­汤,却叹了口气,说道:“瓴帅和六弟的诚意,我是十分明白了。只是兹事体大,家父与瓴帅乃是金兰之谊,六弟想必也知道,老人家思想保守,总觉得内阁之事,事关国体。如今家父病着,我更不敢招惹他生气,所以不便擅自答应你。”

慕容沣笑了笑,道:“三哥的顾虑我是知道的,现在局势瞬息万变,还望三哥尽早决断,以免失了先机。何况易帅现下病着,江左诸事,自然是三哥暂且署理。”

易连恺又叹了口气,说:“江左的情形,六弟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现下来见六弟,已经冒着极大地风险。李帅的为人,自不必我多加形容,六弟你也是心中有数。”

慕容沣此番南来与易连恺密谈,谈到此时,才算说道关键之处。慕容沣胸中有一篇大文章,待要徐徐道来,却又被易连恺这句话拦住。

于是慕容沣笑了笑,说道:“其实三哥何必多虑,李帅虽然手握重兵,可是他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无论如何也只能以三哥为主帅。三哥占着名分二字,不论朝野、中外诸友,自然会施以援手,襄助三哥,便是父帅与我,也愿出绵薄之力。”

易连恺道:“瓴帅的高情厚谊,兰坡甚是感激。只是这事牵涉甚广,老实说,我若是答允了这条件,只怕舆论面前,交代不过去。”

慕容沣原是抱着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心理,听他这样说,也不着急,只说道:“李帅的­性­情,三哥比我更为清楚。李帅答应租借军港给倭人,这件事情已经中外哗然,三哥何必替他背这样一个黑锅。三哥也说了,易帅他老人家­性­情保守,如果知道军港之事,于情于理,三哥都交代不过去。。。。。何妨不予自己人合作,难道真要将这大好的局势拱手交给李帅。”

易连恺“嘿”地笑了一声,说:“眼下说什么都是空谈,我手中并无一兵一卒,哪里能答允你什么。”

慕容沣道:“只要三哥一句话,承州十万子弟兵,皆愿为三哥效力。”

易连恺摇了摇头:“这句话关系重大,老实讲,谁来做内阁总理,其实并无所谓。毕竟内阁只是国家的一个代表,不管谁来任总理,都是为国家办事请。瓴帅想成立一个更能代表现正的内阁,亦是为了国家好,我个人来讲是一点意见也没有。可是你要借铁路调兵,这件事情,只怕家父知道了,是通不过的。”

慕容沣明知道现在易继培大病未愈,连说话都还不能,易连恺这个话,是借着老父的名义在婉转拒绝。于是道:“借路调兵,那也是因为想要对付西北的姜双喜,我以自家父子的名誉担保,绝对对江左秋毫不犯。三哥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难道是担心我们父子说话不算话吗?”

易连恺道:“瓴帅乃是当世的英雄,一言九鼎,这点我是肯定信得过的。但是我现下的处境,如果让承军过江,只怕大军未动,我就先背了一个不忠不孝的名声。原来的名正言顺,马上变得名不正言不顺了,到时候李帅随便一句话,就能令变成阶下囚,那时我便有心与瓴帅合作,也尽失先机。何况我那二哥现在人在西北,他毕竟是我的兄长,而且追随家父多年,军中颇多故旧。如果他登高一呼,说不定有偌多人相随,到时候我这里可糟糕得很呢。”

慕容沣道:“家父的意思,也是只能智取,不能强求,出兵乃是下下之策。至于二哥,说句大不敬的话,家父愿祝三哥一臂之力,让江左脱离李帅的左右。”

易连恺道:“愿闻其详。”

慕容沣本来要说话,却抬起眼睛来,先笑了一笑。

易连恺便对秦桑道:“大半夜了,来的人都辛苦,你带他们都下去吃碗热馄饨,楼上不要留人。”

秦桑还没有说话,潘健迟已经道:“公子爷,这样可不安全。。。。。。”

易连恺说道:“这里围得铁桶一般,有什么不安全的。你侍候少­奶­­奶­下去,别让店家瞧出什么来。”

潘健迟没有办法,只得拿着秦桑的大衣,跟着她一路出来。

秦桑倒还是落落大方,带着人一直走到楼底下,见那二掌柜垂手站在那里,便对他笑了一笑,说道:“劳驾,今日这些人跟着出来,晚上又冷,做点热汤给他们吃吧。”

那二掌柜早听说这位便是易三公子的夫人,见她说话和气,不由得受宠若惊,说道:“少­奶­­奶­打发人下来说一声就是了,我马上叫厨房去做。”

一时做得了几十碗馄饨,便命卫士们都坐下来吃夜宵。

秦桑便只当与二掌柜说话,赞这里的馄饨做得好手艺,又说几时借他们店里的大司务去帮忙做菜。

那二掌柜笑得眼睛都成了一条缝,连声道:“少­奶­­奶­瞧得上小号的手艺,那是小号的福分。什么借不借的,少­奶­­奶­几时要用人,只管打发人来吩咐一声,我叫他们去府上侍候,绝不敢耽搁少­奶­­奶­的正事。”

秦桑于是笑道:“我哪里有什么正事,不过偶尔亲友往来,他们总嫌自家厨子吃得腻歪了,所以借外头的大司务去,算是换个口味罢了。”

二掌柜便顺着她的话,又说了许多的恭维话。秦桑一边与他说闲话,一边留意潘健迟,果然他非常注意楼上的动静。

秦桑在心里想,他难道还没有打消那个刺杀慕容沣的念头?只是慕容沣此番前来,中外皆知,如果有所闪失,这个事情可就真的闹大了。

慕容宸只此一子,寄予众望,到时候轻启战事,祸延江左,生灵涂炭,可都在这一线之间。自己可要想个什么法子,阻他一阻。只是阻止他行事容易,又要让易连恺瞧不出任何破绽,那可有点颇踌躇。

她心里这样琢磨着,只听楼上易连恺的声音在唤人,于是潘健迟首先了一声,带着人就上楼去了。

秦桑不过略站了一会儿,只见易连恺已经带着人下楼来。

见她立在当地,易连恺说:“这楼底下寒浸浸的,怎么连大衣都不穿?”

早就有人把她的大衣递上来,于是易连恺亲自替她穿上了。

副官开销了账单,另外又赏了柜上几块钱的小账,那二掌柜自然很殷勤地一直将他们送出去,看着他们上了汽车,还在那里鞠躬。

这个时候是午夜时分,城中道路静悄悄的,只有车灯照着雪花,无声无息地落着。秦桑神思困倦,车内又暖,几乎快要盹着了。

易连恺却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襟,原是想替她扣上扣子,不妨她倒是醒过来,睁开眼睛开着他。

易连恺见她醒来,于是轻声对她道:“都快要到年下了,昌邺那边的宅子空了这小半年,我在想着要打发人过去看看才好。”

秦桑听了他这样没头没脑的一句话,看了看开车的司机,才说道:“要不我打发朱妈回去瞧瞧。”

易连恺迟疑了一会儿,说道:“过几日再说吧。”

话是这样说,但易连恺公务极多,第二天一早就出城去了。

秦桑起床后想起他那句话,确实约琢磨越觉得有些不对。这日慕容沣却提出一返回承州了,所以由江近义设宴践行,一连热闹了两日,才由抚州,由承抚铁路挂专列返回。

时报对于慕容沣这一次行程,大抵都觉得是徒劳往返,一事无成。

只有秦桑心里明白,慕容沣与易连恺独自密谈,不定达成了什么协议。

慕容沣一走,秦桑却无形中松了口气,因为潘健迟无法再对慕容沣下手,无论如何这一场事端是已经避过去了。

易连恺原本指派了潘健迟跟随她,但自从上次“重伤”之后,潘健迟就一直不大露面,卫士们都说潘副官在养伤。

秦桑知道他伤势不重,这样回避起来,只怕是易连恺有秘密的差事交给他去办吧。

秦桑这里,也是连日均有应酬。首先是驻防余司令嫁女儿,然后又是姚师长家的老太太七十大寿。

姚师长乃是李重年身边第一得意的人,名义上虽然只是一个师长,实质上手握整个符州的军政大权,而且对易连恺,不免有一层监视之意。

所以连易连恺都不能不稍假辞­色­,在前一日便派了秦桑去姚府,到了正日子,还要携夫人一起去拜寿。

秦桑素来头疼这样的应酬,但是又不能不去。好在先一日只是暖寿,去吃过酒席就可以回来。

姚师长因为委实得意,所以遇上老母生日,特为大­操­大办。姚家本来住在雨井巷,从巷子口就扎了牌坊彩绸,一路雨篷直搭到门口去,两边还由警察厅专门派了巡视员在那里巡逻。

姚家朱漆大门外,更是站了两排雁翅形的卫队,背着大刀长枪,看上去威风凛凛。而前来祝寿的车子,早就了整条巷子,所以交通警察又临时加了一个交通岗,智慧那些汽车夫。

秦桑坐着车子到了姚府门前,只看到这水泄不通的样子,好在交通岗认识车牌,知道这是城防司令部的车子,看到两边上沾满了护兵,知道定然是易家人来了,所以极力维持,才让这汽车顺顺当当一直开到姚府门前去。

姚家的下人自然是认识的,看到汽车牌子,早一迭声报进去:“易夫人来了。”

姚师长的夫人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听闻易连恺的夫人来了,自然是亲自迎出来,见着秦桑就亲热地搀住她的手:“妹妹,怎么敢惊动了你!”

这姚夫人的年纪比秦桑要长许多,这样称呼自然是为了特别客气的缘故。

秦桑虽然与姚夫人不熟,但只得打起笑脸来周旋。姚夫人将她让进上房,这里都是符远军中高官的女眷,虽然彼此都不甚熟悉,但是都曾听过姓名。

秦桑敷衍了一阵,有位孙夫人提议说:“离开戏还早着呢,不如大家先打八圈。”

那些太太少­奶­­奶­,没有不爱打牌的,所以就纷纷附和。

秦桑虽然不爱打牌,但是上人家府里来拜寿,不能不随和一点儿,况且从表面上来说,易连恺是所谓的联军司令,这里的女眷隐然以她为首,姚夫人也将她视作贵宾,所以她只点一点头,就被一窝蜂簇拥到偏厅去了。

偏厅里早布置下好几张牌桌,一帮太太少­奶­­奶­坐下来,说笑着就开始打牌。

秦桑素来不擅长这个,所以小半天工夫不到,就输了两三千块钱。幸好她有备而来,知道这种场合是免不了要打打小牌的,所以带了不少现金。

十六圈打完,依着姚太太,肯定是要打四十八圈的。

秦桑笑着说:“我是个没福气的,坐得久一点就脑袋晕得厉害,王太太来打吧,我去花园里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听说今天晚上的戏很好,过会儿我得留着点­精­神,好去看戏。”

姚太太也知道她不怎么会打牌,而且今年上来就已经输了这么多钱,也不好意思硬拉着她再玩。所以叫过自己的一个小女儿,吩咐她:“好好招待易夫人。”又说,“这是我们家四小姐,顽劣得很,倒是在大学堂里念书,还算识得几个字。让她陪着您说几句话,解解闷。”

秦桑连声的谦逊,知道这是姚太太额外客套,所以跟姚四小姐坐到沙发里去,自然有老妈子奉上茶水。

秦桑见姚四小姐倒没有一般军阀千金的习气,甚是活泼可爱,所以跟她慢慢地闲聊。

知道这位姚四小姐叫做姚雨屏,在昌邺大学念文学系,又兼是从昌邺回来,所以两个人倒颇说得来。

一直到催请开席,姚太太见她们说得热闹,便亲自走过来,说道:“没料到我们家老四可以投少­奶­­奶­的缘法,平日只是淘气,若是她跟少­奶­­奶­能学着一分半点,也少教我­操­多少心。”

秦桑道:“四小姐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我倒很乐意跟着她学习一点儿呢。”

姚太太谦逊自然不说,姚雨屏得了她这句话,却不知道乐得跟什么似的,觉得这位少帅夫人各位和蔼可亲,所以在吃完饭之后、听戏之前,又特意留了两个座位,好要挨着秦桑坐。

秦桑对听戏没什么兴趣,姚雨屏也不爱这种锣鼓喧天的热闹,两个人本来是讲戏文,后来索xing撇开了戏文说起电影。

秦桑幼时没有什么玩伴,长大后要好的同学也只有一个邓毓琳,难得姚雨屏和自己差不多的年纪,更兼­性­情开朗,谈吐间又甚是清新,所以聊得很是投机。

到了中间换场唱吉祥戏,姚雨屏又特意引了她到自己的一间小会客厅去吃点心、喝咖啡。

秦桑见她这会客厅也是兼作书房的样子,四壁的柜子里都放满了中外的小说和书籍,便点头道:“这里很好,我在昌邺也有这样一间屋子,不过在符远,可没有什么书。你这里有什么好的小说,借给我两本,过两日我来还给你。”

姚雨屏一笑,脸上就显出一对酒窝,甚是可爱。她说道:“你要看什么书,只管拿去就是了,还说什么还不还的。”

秦桑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不止向你借一回两回,所以一定是要还的。”

姚雨屏便选了几本英文和中文的新式小说给秦桑,秦桑本来已经接过去了,姚雨屏忽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将其中一本书拿了回来,在里面翻了一翻,把一个西式信封从书中取出来,装作是很随意的样子,悄悄放进自己的衣袋里。

秦桑见她连耳朵根都红了,便知道这封书信定然不同寻常。

这种小女儿情态,当年她在学校的时候也是有过的,遇见骊望平来信,便悄悄夹在书页里,唯恐让人知道。现在想起来,却恍若隔世一般,令人不胜怅然。

姚雨屏虽然将信藏起来了,但跟秦桑毕竟不熟,怕她看出神吹端倪来,所以只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道:“是我一个要好的女同学,从昌邺给我写来的信,夹在书里面忘记了。”

秦桑点了点头,顺着她的话说:“我在昌邺也有一个要好的女同学,不过久久不来信,也不知道她最近怎么样。明天我倒是打算给她写一封快信,问候一下她呢。”

姚雨屏听得她这样说,明知道她是在替自己解围,自己这个谎撒得并不高明,可是难得秦桑肯在上替她圆过去,所以对秦桑的善解人意,又添了一分感激。

她虽然连脖子都是红的,突然之间,就很愿意将满腹的心事告诉秦桑。虽然这话连父母兄弟都不曾知道,但不知道为什么,就对秦桑生了一种信任之感。

她涨红着脸,拿着勺子,将咖啡搅动着,慢慢地说道:“实不相瞒,少夫人。。。。。。”

秦桑道:“咱们不是说过了吗?不要这样见外,如果你乐意,叫我一声姐姐,我也是很乐意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妹妹。”

姚雨屏很是感激,抬起头来,说道:“姐姐,也许我交浅言深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以看到你,就想把这烦恼同你讲一讲,或许你能替我拿个主意。”

秦桑说:“我不过虚长你两岁,拿主意也未必比你高明。但如果你遇上什么困难,如若我能帮到你,我倒是很乐意帮忙。”

姚雨屏这件事情本来是瞒着全家人的,自己的闺中好友亦是一无所知。有要好的女同学,也是远在昌邺,这一腔心事她自己已经憋屈了好久。

今日虽然是初见秦桑,但觉得她难得是个温柔可亲的人,所以自己满心的烦恼,终于忍不住要倾诉一番。

只是这样的事情,讲起来未免吞吞吐吐,她摸了摸口袋里的信封,面红耳赤地说:“不瞒你说,这封信。。。。。。这封信是他写来的呀。”

秦桑听得一个“他”字,便知道此信与男女之情有关,她本来不是好管闲事的人,但见到姚雨屏惶惶不安的样子,总令她想起两年前的自己。

那时候自己惶然无所依,那种煎熬的情形似乎仍旧历历在目,所以忍不住就心软了,轻声问道:“那么,你和他的交往,是瞒着家里人?”

姚雨屏点了点头,说道:“虽然我自己没有什么门楣之见,可是你也知道,我家里。。。。。。我家里。。。。。。”

说道这里,她就慢慢地把头低了下去。手指头绕着衣襟上系的一条手绢,甚是发愁的样子。

秦桑叹了口气,说道:“恋爱的事情,本来就是讲究一个缘分。但是如果家里通不过,那倒是极大地一个阻力。”

姚雨屏却像下定什么决心似的,抬起头来说道:“如果实在是不行,我就脱离家庭,我还有一双手,总不至于养不活自己。”

秦桑听到她这句话,倒有神吹触动似的,于是说道:“那也是最后的退路,事情没到万万不能转圜的地步,何必出此下策呢?如果对方的家庭只是清贫,我倒是可以从中想点办法,去对姚师长姚太太说一说。”她自嘲的笑一笑,“论起来,我这婚姻还是打破门第之见的结果。我出身商贾之家,当初万万是配不上易家的公子呢。”

姚雨屏听了她的话,不由得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十分恳切地摇了摇,说道:“姐姐,你别这样说。如果我的父母,肯抛开那样的成见是再好不过,可是我的父母我十分了解。我的大姐,因为姐夫过世得早,所以想要改嫁,婆家都没有说什么,我父亲倒将她斥骂了一顿,骂她丢了祖宗的脸面,不肯再认她这个女儿。我想到这件事情就觉得心里发寒,只怕我的事情,连半分希望都没有。姐姐,你待我的好意我是明白的,可是我不想让你在中间为难呢。”

秦桑微微一笑,安慰她说:“我知道我也许不够力量来劝说姚师长,但是也许姚师长会给别人一点面子呢。”

以下是七月份新更的内容~~~~~~~~~~~~~~~~~~~~~~~~~~~~~~~~~~~~~~~~~~~~~~~~~~~~~~~

姚雨屏听她这样说,早就猜到她的话里真正的意思,是打算让易连恺出面,去跟自己的父亲说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