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步兵为了尽快追上交战的骑兵,跑的是精疲力尽,好不容易追上了,没等喘口气儿,就见明军大队铁骑袭至,不由的举阵骇然,均有退意,立花宗茂见状硬着头皮令手下骑兵列队上前迎击。
被围联军则士气大振,李如松在阵中看的分明,一挥手,李如柏、查大受等人率一千骑兵打开阵门奋勇杀出,日骑经过先前那番苦战,死伤颇众,在两路明军骑兵夹击下拼死挡了一阵,终于不支,开始败退。
来袭明军杀散立花宗茂的骑兵后,纵骑狂冲足轻部队,数千日军步兵累的腿软手颤,又没排好枪阵,和骑兵稍一接触即被杀的溃不成军,四下里奔逃。
立花宗茂禁止不住,加之方才一仗,知道明军实在是劲敌,非朝鲜军可比,心中也颇胆寒,不知明军援兵来了多少,是否有大炮火铳相随,索性随众兵一同向后败去。
突袭日军的正是杨元部队,他奉李如松之命领兵驻扎在马山馆休整,接到前方军使报讯后,一边派人回坡州催大军前进,自己不敢怠慢,和游击将军钱世桢率一千精骑快马加鞭,恰好赶在日军合围李如松军的关键时刻出现。
杨元头戴深目铁尖盔,身披雁翎锁子甲,手里提着血淋淋的长刀,驰到李如松面前翻身下马,气喘吁吁的说道:“大帅,请恕末将接应来迟之罪。”
李如松也从马上翻身下来,冰冷的面容露出难得一见的微笑,上前扶住他的肩铠道:“你来的正好,传我的命令,追击逃敌。”
“什么?”杨元抬头看着他,吃惊的合不拢嘴,已方兵力加一处不过三千余人,自保已是极难,趁着敌人败退杀出重围才是正理啊。
似乎看出了杨元的心思,李如松道:“此去坡州百十里地,张世爵军不知何时能到,敌众我寡,若是贸然撤退免不得要被倭贼在后面追杀,如此一来岂不堕了我堂堂中华天兵的军威,此时敌军阵角松动,正可大杀一阵令其丧胆,摸不清我军虚实,方可从容退兵。”
杨元迟疑道:“此计虽好,只是过于行险。”李如松冷笑道:“怕什么,兵无常势,古代兵家亦有破釜沉舟之举,今日我军虽然行险,却也是存着不得不险,险中求胜的道理,运用之妙皆在将者一心,若是求稳,今日我也不会来这碧蹄驿了!”
见李如松战意坚决,杨元暗暗咬牙,思忖连大帅都不怕,我怕些什么,死便死了,又怎得?当下慨然领命,和钱世桢率所部骑兵作为前军,李府家兵居中,查大受,高彦伯军压后,追着败逃的日军掩杀。
立花宗茂退了一阵,正要整军再战,忽听身后喊杀声大作,不由的面如死灰,心想完了,定是敌军大队人马赶至,不然怎敢自后追杀,早知道明军狡猾,不可能孤军深入,此时全伙杀来,这可如何抵敌?不如速去和小早川殿合兵一处方能挡的住追兵!想到这里打马狂奔,只是要逃。可苦了随行步兵,被明军杀的漫山遍野的跑。
这时天空中喀喇喇一声惊雷响过,暴雨倾盆般泼将下来,虽是中午,天光昏暗却如日落,碧蹄馆战场上不一会儿便水深积踝,泥泞不堪,大雨冲着鲜血汇成淡红色的水流,四处漫淌。
立花宗茂引着一队败兵向后退却,走不多时,正遇小早川隆景亲率的三千足轻,见立花宗茂如此狼狈,小早川大感惊诧,忙上前问道:“统虎,你急奔什么,明军呢,可曾歼灭之?”
立花宗茂气极败坏道:“大人,明军重兵自后压上来了,少说也有一两万人呢,我区区两三千步骑,如何抵挡的住!”
小早川隆景大惊,呆了呆,点头道:“果然不出我所料,明军这是诱敌之法啊,试图将我军主力引出王京,然后在野战中伏击我们。”“咱们现在可怎么办好?”立花宗茂急道。
小早川隆景定下心神,捋须笑道:“敌人此计虽然毒辣,却瞒不过老夫,我早就布下了五千兵在后列阵,既然明军重兵涌到,咱们不妨先退回王京,留强兵在后交递掩护,就算他们自后追赶,我军也不至溃败。”说罢二人合兵一处,一边派人通知黑田长政,一边向王京方向退却。
小早川隆景边走边向立花宗茂说道:“明军所恃不过大炮厉害,若是发炮轰击,我军定会损失惨重,还好此时大雨如注,明军火器不得击发,这岂不是天佑我日本军乎?”立花宗茂惊喜非常,连声称是,二人说到得意处哈哈大笑,催着数千兵马攒程急行。
联军赶赶一阵,果然看到前方有大队日军列成数个方阵,在风雨中巍然不动,杨元连忙回报李如松,李如松拍马上前看了,见敌军约有五千人之众,在阵前挖了数道壕沟,设了拒马木,弓箭手、长矛手密密麻麻的列阵,见明军骑兵杀到,一齐大声唱着听不懂的战歌,士气高昂,颇有些誓死如归的架势。李如松微微一笑,抬手轻挥一下,说道:“撤兵!”三千余明鲜联军从容不迫的回马北撤,不久便消失在日军视野之外了。
碧蹄馆之战历时一天一夜,明军战死一千八百余人,伤近千人,其中李府家兵战死二百六十四人,伤四十九人,朝鲜军战死三百二十人,日军死伤在四千人以上。
据日本《立花家传》记载,碧蹄一战,日军前锋立花宗茂麾下有六员大将战死,分别是小野和泉之弟小野成幸、号称“生摩利支天”的十时连久、以刚勇著称的池边永晟、谋将安东幸贞、骁将小川成重和安东常久;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也在此役阵亡。
另据《明史》、《万历三大征考》、《征东实记》等史书记载,李如松率轻骑解救出查大受军后,鼓勇急进,又从碧蹄馆向王京方向逼进了三十里,和数万日军相持了三天,最后方从容撤退,这是判断碧蹄之战双方胜负的关键性史实。
一月二十八日晚,明将李芳春,孙守廉率五千铁骑及战车营主力部队从坡州赶到马山馆,与李如松军汇合,再次进逼王京。时天降暴雨连绵数日不止,道路泥泞,稻畦水深,战马不得驰行,六七万日军龟缩王京城内,任凭明军在城外叫阵,死守不出,并在城头上修筑了无数石砌箭楼,内置火枪,另外备有大量的滚木擂石,居高临下防备明军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