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莽莽的昆仑山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山,北接桃林高地,南至塞外,一座主峰突兀拔起,于苍苍茫茫的天地间迸射出巍巍霸气,山间黄墙隐现,一座简朴古素的巍峨寺庙傲然环山而建,这就是天下闻名又神秘莫测的“长生天”外围组织“般若寺”。
“般若寺”虽为寺名,但寺内却不是依佛而建,是原来西域传来的西藏*王依拜火教的原旨所建,寺内供奉俱为西域神像,创建“般若寺”的相传为一农夫山民,一日在山上偶遇*师,以劈柴论道,大朴至简,颇具慧根,被*王收为大弟子,法号隐忍,随后又收弟子十三人,日夜专研经文,修习武功,并尊法王遗愿修建‘般若寺’,起先也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寺,但五代十国见,五胡乱华,大批难民涌入甘陕一带,其中不乏身怀奇技之士,而“般若寺”又兼济灾民,扶危救困,隐为当地第一大势力,不少高手投入寺中,弟子众多遍布昆仑;经过百余年其中又逐渐分化,分为“长生天”和“般若寺”两大组织,“长生天”主张出世之说,以修法普度为主,虽传于西域但也综合了道学;而“般若寺”则逐渐为后期加入的俗家高手所掌控,主张入世江湖,一统天下;但天道无常,世事诡谲,主张入世的“般若寺”几次逐鹿中原都没有得手,反而声名日下;而“长生天”则江湖声望日增,被江湖中人列为仙班;最终“般若寺”沦为“长生天”的外围组织;但现任第七代般若寺主,出身于江湖世家,自幼心怀大志,接任数十年间,一边整肃“般若寺”一边大力发展外围势力,势力大涨,连万人敌这一种亦官亦民的组织也投入旗下。
“般若寺”主堂成九丈九长,八丈八宽,圆顶方地,隐含藏教天圆地方之说,堂内摆设古朴简洁,东西一律的黄|色布幔垂髫,南面正中一大座,左右各八个小座,乃“般若寺”议事之用。居中大座上居坐一人,白面无须,神色倦賴,一双眼睛似睁非睁,正斜倚在一个巨大的明黄靠背上,身后端立一持龙行大刀的彪形大汉,身高丈余,执刀一立,却显出恭顺的神色。
突然门口有人报道:“禀告宗主,大智罗汉到了。”
宗主精神一震道:“请。”
说着站起身来,快步走到门口,身后大汉亦步亦趋。
只见一个须发皆白,左手持一串磨的发黄的佛珠,右手捏个字诀,正是与王小石有一番对话的毒罗汉智摩,向大堂走来。宗主遥遥拱手道:“大智罗汉,余沧海有理了。”
大智罗汉也是一辑道:“余宗主,太客气了。”
说着两人已经到了近前,余沧海让大智罗汉先行入门,大智罗汉谦让一下,又对持刀巨汉微微点头:“巨灵神,你也在此。”
被称作“巨灵神”的大汉恭谨的拱手道:“大智罗汉你好。”
三人见过礼,进到堂里,分宾主落座,余沧海笑道:“大智罗汉与中原诸高手一会,如之何?”
大智罗汉道:“中原武林,群雄并起,先来被你围困在‘玉虚峰’的沈虎禅,战力可怖;尾随而来的王小石也是武功高明,今日我与之相会,谈吐气概具是天下第一流的风范,单是如此,也不可怕,最重要的是此人身上竟有四枚紫霞真人的‘紫水晶石’......。”
“哦”,余沧海双眼一睁,显出妖异之色,身后手执龙行大刀的大汉的手紧了一紧。
余沧海震惊道:“故老相传,紫水晶石源自北斗七星,暗含天意,战国时期老聃观天象所用,八百年来被奉为道家至宝,传说能持一石者就可为天下英雄,而此人手持四石,岂不是有开国之相;况且,此石与我‘长生天’‘长生洞’有莫大的联系......。”他一边说一边望向大智罗汉。
大智罗汉道:“自从‘长生主’,”说到这儿,三人一起站起,态度恭谨双掌合一,:“闭关‘长生洞’已经五十余年,传闻只有这七水晶石才能洞悉其中奥秘,这个秘密好像只有弥勒宗才知道......。”
余沧海道:“要说最有资格,对我‘长生天’贡献最大的,莫属大智罗汉您了,不知慈悲两罗汉怎么想的,居然让他接任弥勒宗!”
大智罗汉淡淡一笑道:“大愚师弟武功人品都是好的。”
余沧海依旧忿忿不平道:“我们‘般若寺’上上下下对大智罗汉是......。”
大智罗汉一摆手道:“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说了几十年,就不要在说了,我且问你一件事。”大智罗汉目光炯炯的看向余沧海,余沧海道:“请罗汉明示。”
大智罗汉道:“这几个月,总有地方父母官到我处哭诉,说地方有无数童男童女失踪,不见头绪,托我们‘长生天’查明真相......。”
余沧海点头道:“不错,我也得到这样的消息,派出很多人查找,但是也没有个头绪,有人说是月圆之夜有人状蝙蝠在失踪人口处出没,我怀疑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大智罗汉道:“你的意思是‘吸血蝙蝠’邪教,死而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