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訢听了,面露喜色,奕譞则有些心有不甘。
“但是,”我突然来了个转折,“国家富足却是需要武力的后盾的!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力,无论我们有多少金银财宝,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圆明园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些年洋人们能够在我大清国土上耀武扬威,凭借的是什么?不就是他们的洋枪洋炮、强大的武力吗?而且,所谓弱国无外交,如果不能从军事上战胜他们,就不可能在谈判桌上挺起腰杆,与他们据理力争!武力不强,即便是开放通商我大清的商人也会被洋人们肆意盘剥,因为他们底气不足,根本不敢跟洋人们硬抗!六爷,你主持洋务多年,应该早有体会不是么?”
这下子,换奕訢的脸色暗沉下来,奕譞则面有得色。
奕訢长叹了口气,道:“你说的,未尝没有道理。但如今的现状是,国库空虚、根本无力发展军事,我就算有心,也只能无力啊!”
奕譞不由诧道:“六哥,国库的情况真的如此窘迫?”
奕訢点点头,沉重地说:“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大清的金银便大量流失海外,咸丰元年之后,太平军的叛乱又令朝廷开支了不少军费,再加上近两年的战败赔款,国库里……真的是没剩下多少钱了!”
奕譞听得脸色发白,恨恨地低唾一声。以他王爷的身份,加上身处宫中,会做出这样的举动,那是心里真的恨极了!
我却听得别扭之极。洋人的话就不说了,可这太平天国的事儿却怎么想怎么不是滋味。国难当头中国人还自己打自己,想起来都是个笑话!
“其实倒也不是全无办法的。”我轻轻说道,轻易引出了两人惊疑的眼光。
我笑了笑说:“其实把两位王爷的想法结合起来,一边发展洋务一边发展军事不就行了吗?谁也没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夜之间建立起强大的军力来啊!”
奕訢深思着,慢慢地说:“这我也不是没考虑过。不过如今我大清内忧外患,内忧尚未解除,如何能有余力发展军事?”
我看着他:“六爷,你想过没有,太平军不论如何总是我们同宗同种的中国人,何必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徒让洋人渔翁得利呢?”
奕訢浑身一震,不可思议地看着我:“可是……他们要推翻我大清江山哪!”
我知道这个话题很危险。
虽然我自己并不在乎所谓的大清江山,但既然身为大清朝的皇太后,就逼使我的立场必须站在清王室这边,否则就是背叛,别说垂帘听政了,便是性命怕也难保!这一点我很清楚。
但我别无选择。
若不能把清政府的精力从“内忧”转换到“外患”上来,照这么发展下去,必然是中国的国力被越拖越差,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在中国的代言人!所以,我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无论遇上什么险阻。
“六爷,我问你,大清入关二百余年,为何在康、雍、乾时期都没有如此大的农民叛乱,偏偏到了我们这里就此起彼伏、杀之不尽了呢?”
“这……”他哑口无言。
“其一,经过二百多年的满汉融合,满人与汉人实际上已经不分彼此,我们却还延续着古旧的扬满抑汉政策,未免令天下汉人离心。试问,全中国满人有多少?汉人有多少?若是汉人都起来造反,满人挡得住吗?”
我喘了口气,对两人震惊的脸色视而不见,继续说道:“其二,天灾人祸、吏治不清,天下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则流民四起、作乱者众。这两点,都是我们咎由自取来的,怨不得别人。其三,洋人技术发达,船坚炮利,而我大清则远远落在了他们后面,本就羸弱的武力还不得不两面作战,结果就是哪边都讨不了好,两边皆失利!六爷、七爷,你们认为这样的情况,还容许存在下去吗?”
每日一更,求收藏+推荐~~!!^_^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