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说:“皇上,臣高允知道犯了天威,论罪肯定要灭三族的,我不敢说假话,其实是因为太子念我教过他,可怜我,才故意这样说为我开脱“
高允就是这样的人,典型的书生气,不肯谄媚而说假话太武帝又气的又为之感动,就对太子说道:“高允这样的人太难得了,是忠臣面临生死攸关,仍能坚持说实话太难得了宁可少杀一个,赦免他吧“
太武帝下令传崔浩,让别的大臣审崔浩崔浩也是慌乱了,主要是要连累家人与亲友太武帝虽然赦免高允,可仍派太监负责审问高允与崔浩的事,高允答得井井有条太武帝气得沒辙,想饶高允都饶不了,毕竟高允让皇帝下不了台
他知道太子要保高允,就让高允起草诏书,说明为什么必须诛杀崔浩等人高允被押到偏殿去起草诏书,良久不见动静太武帝派人去催,高允推说沒写完,再催,还是说沒写完后來太监报告说,高允有事要当面向皇上禀报
侍卫把高允押來后,高允说:“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崔浩是否还有别的罪行,臣高允不知;如果只是因为崔浩编《国记》,冒犯了天威,罪不至于杀头当年修国史之时,可是皇上亲口说过要务必实录,皇上可不能出尔反尔呀!”
太武帝气得够呛,却也沒办法,自己确实说过而且确实沒别的罪如果不杀,脸面何在?于是太武帝想了一个体面的办法,下诏把崔浩诛灭五族,其他的人只杀本人皇上落个好名声,坚持了原则,宽大为怀,虚心纳谏了不杀高允,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临刑时,被诛的128人中有一个高级官员感叹,高允真是圣人哪!
,贫如洗的高允,第二个优点是把笔匡国他是有名的清官,能坚持纠正皇帝的错误耿直的脾气改不了到了文成帝之后,还是这样文成帝挺喜欢他一次文成帝说:“高允真忠臣也,朕有是非,除言面论,于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
文成帝赏识高允,称赞完毕,话锋一转,开始批评其他人,升高允为中书令平原王陆丽说,高允家里特别穷,朝廷赏赐时,到不了他,北魏的官员沒俸禄,他的级别鞋赏赐不到,高允的妻子儿女生活艰难
文成帝大为生气,怒斥陆丽不早说当天文成帝便和皇后冯媛一起率文武百官到高允家看去了,一看,家里只有草屋几间,被子是布料的,棉絮都钻出來了,老婆穿的是布衣,儿子上山砍柴,厨房里只是咸莱文成帝感慨不已,当场赏赐高允的穷一是因为不贪污,二是因为赏赐所得接济更穷的人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