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初升,同心殿。
洛华将写着同样封号的字条递给了王岫:“宰相,你看看这个字条,是不是挺有趣的?”
王岫接过来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作为睿纭国三朝元老,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不过如今的他,作为王家的首领,只能依附在洛华这棵“大树”上,并无其他选择,这倒是他先前始料未及的。
“这估计是凉王元爽的意思吧。”王岫看了一看,便将字条还给了洛华。
凉王元爽作为皇族的嫡尊亲王,与外戚王家的首领王岫不睦已久,这两人一旦对在一起,总能掀出一点风波来。
“凉王元爽是什么意思本宫不在乎,本宫在乎的是襄王元翔什么意思……”
王普坐在右首笑道:“这世上还有不在乎帝位的亲王吗?”
洛华斜睨着王普:“王将军就用这么一句话,将摄政王盖棺认定了?”
王岫道:“摄政王元翔如今军功盖世,民心所向,朝中又有亲贵大臣的支持,太子年幼,皇后您又是……又是……”
说到这里,王岫顿了一顿,抬眼看了看洛华的脸色,没有继续说下去。
洛华接口道:“本宫又是一个女流之辈,嫁前又是异国的公主,难以服众,是不是?”
王岫没有应答,只是继续说道:“如今放在皇后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种就是快刀斩乱麻,斩草除根,乘摄政王不备,用谋逆罪将他就地擒拿。一众相干人等,一个不留。然后立即让太子登基,皇后以皇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
说到底,王岫的意思还是要欲除襄王而后快,处死元翔,诛杀众皇亲与朝臣,势必使朝廷政局动荡,到那时天芮宫内一片血海,江山社稷风雨飘摇,本宫也就只能靠着王家的势力稳固朝政了……
元翔是泰安帝的幺子,元清的手足,陛下在世的时候不忍手足相残,如今陛下去了,本宫又怎能拿起那把屠刀?
洛华打定主意,淡淡地问道:“那么第二条路呢?”
王岫细观洛华的神色,也不是想要除掉襄王的样子,不由地在暗地了摇摇头:“第二条路,就是对摄政王加官进爵,保他一生荣华富贵,大权在握,希望他上感皇恩,不要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出来。但是老臣担心,人一旦站到那个位置,皇位几乎唾手可得,他还能支持多久?除非……”
洛华冷静地接口道:“除非,本宫就封他为帝吧。”
“皇后娘娘,您说什么?”王岫和王普吃惊不小,差点同时站了起来。
“本宫是说,他如果那么想要这个帝位,本宫就封他为帝吧。”
王岫半张着嘴,张口结舌:“这……这不就等于江山易主了吗?”
“本宫和摄政王双圣临朝,同代太子摄政,等太子十六岁大婚之后,就让他亲政。”
“这到口的肥肉,谁还肯往外吐呀?”王普是个军人,说话直白,倒也一针见血。
洛华笑着对他说:“本宫为何千里迢迢将你从幽州召回,不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吗?本宫已经对襄王仁至义尽,他到时再要放肆,本宫就只好兵戎相见了。”
王普连忙站起来躬身道:“臣领命。”
一听到双圣临朝,王岫依然十分惊心:“这个……这个双圣临朝,万一双圣对军国大事有分歧,到底谁说了算?”
“玉玺在本宫的手里,自然是本宫说了算。没有盖上玉玺的圣旨,还能算是圣旨吗?”
洛华的声音如金玉铿锵,掷地有声。
说到这里,王岫和王普总算有些明白洛华的意思了,给予襄王帝位,只是一种虚衔,一种荣誉,对外可安万民之心,对内可压百官之意,至于实权,还是掌握在皇后洛华一人的手里。
“但是双圣临朝,皇后娘娘是不是预备与襄王,与襄王……”
王岫的意思是:“皇后娘娘是不是预备与襄王再结秦晋之好?”,但是这话问出来,对驾崩的清安帝是大不敬,所以王岫说了半句,又吞下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