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早有避雷装置,唐《炙毂子》中就记载着:汉朝时柏梁殿遭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古代屋顶上所设鱼尾状瓦饰,便兼作避雷之用。屋脊两端仰起的龙头也是异曲同工,龙嘴里有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着直通地底的细铁丝。
香蕉感动道:“果然还是祖国最厉害。”
江寒郁闷地看着影婆娑传来的资料,里面清楚详细地写着避雷针的原理,被电荷、静电感应、导体、电容器等词弄到头大:“靠,太深奥了!”
长岛冰茶则有滋有味地开始关注那段引雷性能的实验数据。
“理科生?”
“恩。”
“怪不得。”
江寒不情愿地用膜拜的眼神注视他。
“而且,在雷击的时候不能奔跑。因为双脚迈动时会产生跨步电压,我们的跨步可比小鸟要大得多。”
“恩,所以最好是在打雷时两脚并拢蹲地。”
江寒翻了翻白眼:“我们要去的地方应该在谷地的正中,过去的时候一直打雷,我们一直蹲地还过得去?”
“这时候就要用到避雷针了撒,虽然比较简陋,但我们只要在雷击的间断点快速向里移动,到达那里大概没问题。”
“那试吧,大不了就是回新手村再来咯,反正那么多人挂过也不多我一个。”
杂货铺买来的铁丝被扭成细细一束,上端超出人体身高达到足够距离,下端则碰得到地面,形成简陋的避雷针。
不少人看到他们的行动眼前一亮,效仿者众。
对此大家没有意见,这个任务的未来肯定还会遇到更多困难,只有游风一支队伍是不现实的。
新的难题出现了,绝缘的物体从哪里来?
影婆娑想了想,掏出两只毽子,毽子的下半部分果然是用橡胶制成。
江寒默默地望着她:“你怎么连这都买……”
影婆娑嘿嘿笑道:“闲着没事可以自娱自乐嘛,兰那也有两个。”
轻雪飞扬摸摸毽子,那只手很自觉地往下滑去:“四个够吗?当筷子夹也只够两个人用啊~”
影婆娑抽回手,白了眼他:“避雷针也才两根,我们得轮流过!”
轮流……
听到这种词,江寒只觉得浑身一凉,似曾相识的不妙预感窜上心头,让他悄悄地看看同伴们,悄悄往外退去。
……被抓住了。
惊白看着一笑拎住江寒衣领的手,道:“小寒江打算去哪?不会是准备什么工具都不拿就去闯这雷阵吧。”
心灰凉凉道:“勇气可嘉,勇气可嘉啊……”
江寒郁闷地瞪向一笑,却又在他凝视过来填满温存宠溺的眼神中败下阵来。耳根漫起微微的热意,不紧不慢地在皮肤表层浮动着,又在每一次蜻蜓点水般的时刻点燃深藏血液中的想往。
其实他也没想过逃避,游风众里虽然大部分人的轻功都不赖,就是一笑在学会梯云纵后也具备了相当的速度,但江寒仍算得上里面的头名。这次因为一笑,他干脆决定连口水也不浪费了。
这个过程,充斥着如破茧般的疼痛——尽管避雷针在手,但方法确实很土很落后,所以常常在眼不够疾手不够快的时候被雷电擦到。虽然强度不至于让人死亡,但身体内会有真的被电击的痛楚。
这个过程,也十分的漫长——尽管概率相当小,但也有眼很不够疾手很不够快且运气比较差的时候,那就比较凄惨了。回到随机的新手村,再搭乘马车来昆仑山,再上到这一层的谷地里,都需要时间。
尽管艰难万分,但游风众总算是成功上垒。
看看身边聚集来的许多其他队伍,再看看路上更多模仿游风的玩家们,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他们或许不是游戏里最强悍的队伍,但至少能够加上“之一”两字!
当越来越多的玩家到达谷地中央,被迷雾笼罩住的视野陡然被一阵席卷而来的剧烈的风吹散,变得十分开阔。
而那座长长的天梯掀开了面纱,就此暴露在众人眼前。
这座将天与地连通起来的长梯望不见边,上端直入云霄,下端扎根于地,质地看起来就像是|乳白的大理石,泛着温润的光芒。
心灰吹了声口哨:“哇哦,够雄伟!够壮观!”
“恩。”江寒往上望,努力地仰起脖子也没办法看到尽头。他放弃地垂下脑袋,又不由地脸色微红,因为一笑正伸手过来替他揉了揉脖子。
香蕉神往地念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游风众:“……”
喂喂,你诗兴大发也请把诗句的组合排列得正常一点吧!
“还等什么,上吧!”当第一个人踏足天梯,其他人都不甘示弱地往上涌去,争先恐后地奔跑起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