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响了,我去初一(4)班上美育课,这一节课要讲“亲情之爱”。
我介绍了纪伯伦的散文《母亲颂》,又请全班同学一起吟读了泰戈尔的小诗《仿佛》。诗很短,语言也朴素。女孩子声音本来就轻柔,就连那些一刻都不肯安静的小马驹,那些男孩子,也轻轻地、低低地吟读了,教室里开始弥漫着一种温暖的气息——我可以开始了!
我问:“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知道的!”“知道的!”一片叽叽喳喳就是回答。
“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祝贺吗?”
“当然祝贺啦!”“祝贺的!”还是一片叽叽喳喳,还有的显出不屑一答的神色。
“‘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这场面多好!
“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我提高了声音,“嗬,这么多呵!”
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无比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去年生日,爸妈给我一把钥匙,一把书橱的钥匙,书橱里都是世界名著,那么多!”
“生日那天,爸妈给我一辆玩具汽车……”大伙儿哄笑起来,发言的男孩急得涨红了脸,“听我说完——一辆很高级的玩具汽车。爸妈说,一个人的童心很可贵,要珍惜。以后再也没人送我玩具汽车做生日礼物了。老师,是吗?”
我点点头。他胜利了,朝哄笑者作了个鬼脸。
孩子们会感受爱了——无论是温柔细腻的母爱还是粗疏笨拙的父爱——但这还不够。我还想潜到海的深处去,潜到孩子们心灵的深处,去寻找蕴藏在那儿的、连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我将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捧出水面,当它们遇到空气和阳光就会在刹那间结晶成珍珠。
我接着说,我可以再提一个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