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章贾瑶读书及贾敏去世
贾府虽然发家不过三代,女孩子已经照着世家大族那样养了。贾府的女孩儿虽不用学富五车,也要读些诗经词集,懂个识文断字的。更有像是贾敏,贾元春,贾瑶这样身份尊贵的女孩,是要专门请个学问好些的女先生教导的。另有人教些女红针线,琴棋书画。虽不求精通,但如果女孩子在某一个方面表现出天赋,作为身份尊贵又得长辈宠爱的她们自然有机会学得更深更精细。贾瑶的姑姑贾敏就在诗词一道上极有天赋,甚得老荣国公和贾老太太喜爱的她自然有机会熟读百家经典,贾代善更是为了贾敏求了京城里一个有名的才女做师傅。而贾瑶这一辈里贾元春作为贾政嫡长女,在女红上也有很深的造诣。黛玉来贾府时,曾问过贾母姊妹们读何书,贾母当时淡淡的答道,“她们只是识得几个字,不做个睁眼的瞎子罢了。”
其实,并不是贾母不喜女儿读书,而是迎春探春在她心里,不过是两个庶女,而惜春是当了道士的贾敬的女儿,亲哥哥虽是族长,却只知道蝇营狗苟的勾当,在贾母心里,这些个女孩儿虽是她的孙女,也不过认几个字就够了。而刘姥姥来大观园时,曾经为着黛玉房里的书大加赞叹,就可以知道贾母绝对是不反感外孙女读书的,也能够看出贾母对黛玉一个外孙女的疼惜都要多过迎探惜三人,只因黛玉是她的宝贝女儿唯一的骨血。同样的,作为小儿子的小女儿,生来带有吉兆,生的玉雪可爱,长在她眼皮底下的贾瑶如今也到了读书的年纪,贾母可不是要求贾瑶识几个字便罢了,而是要单独请几个女先生教导的。贾瑶要是个惫懒顽掠的,贾母心疼孙女也不会怎么样。关键是,孙女儿自小看着就聪明,况且,以贾瑶的家世相貌品格儿,没些个好才学相配,她都觉得委屈了宝贝孙女儿。
以贾府的势力,找两个给幼儿启蒙的女先生并不困难。不多时,就找到了两个颇有口碑的女先生,一个教贾瑶识文断字,另一个教些基本的琴棋书画,两个女师傅虽不专业,教贾瑶却是尽够了(在别人眼里),贾府又因为是给嫡小姐请的先生,给的酬银自然不薄。两个师傅就越发的耐心,丝毫也不敢苛责于贾瑶,叫贾母和王夫人看了也觉得满意。
却说贾瑶因为不想成天装成小孩的幼稚样子,故意在学习时展露了七分的聪明。在两个女先生眼里,就是贾瑶学得极快,一点就通。虽然现在教的还是很基础简单的,可是刚刚接触的幼儿,没有天天哭闹着不想学,就已经不错了。而在贾母和王夫人眼里,又岂是不错这么简单?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一样,她们都楞能看出自己家孩子的不凡来,更何况贾瑶表现的很不错呢。在两人看来,贾瑶就是仙童下凡。自开始学习,一天一个样(这都是贾母王夫人想象出来的),如今不说小孩话了,常常在长辈显摆显摆,还要拽拽文词儿,给贾母王夫人逗得不行,偏还要忍着笑,否则贾瑶要不高兴的。而贾政自来就对贾瑶比别的儿女看的顺眼,如今贾瑶学习学的像模像样的,更是让贾政十分喜欢,直夸贾瑶比她哥哥宝玉强。
其实,贾瑶是压制着自己不要比宝玉强的。贾政如此说,是因为他对儿子实行的是严父政策,轻易不夸奖的。贾母和王夫人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并不以为意。否则,她们再怎么疼贾瑶,贾瑶一个女孩家压了嫡子一头,她们心里也会介意的。好在宝玉也是十足聪明的孩子,如今更因为妹妹学的好,想要保持住在妹妹心里高大的形象很是知道上进。贾政虽然还是时常训诫一顿,到底就是过个形式,心里还是满意的。觉得比自己早逝的大儿子可能还要有出息些,身体也算不错(贾瑶总为宝玉渗透男子不强壮女孩就会看不起的思想),否则有大儿子的前车之鉴他也不敢很让小儿子读书的。如今对于这个嫡次子,他各方面都是很满意的。
不同于几个家长,贾瑶却觉得宝玉的成长实在太让她捏一把汗了。贾母和王夫人的溺爱劲儿实在是太可怕了,好好的孩子都能让她们养废了,更别说贾宝玉这种本来就有些痴根的了。贾瑶真怀疑她那素未谋面的大哥贾珠是怎么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中中了举的,真乃神人也。
其实贾瑶不知道的是,在她和宝玉没出生之前,那是贾母虽然有了岁数,到底还留着几分年轻时的性格。虽然宠着孙子,到底还是盼着孙子上进的。所以儿子管教时她也不阻拦。只是,先有一个贾瑚,她真真正正的大孙子,国公爷在时他们老两口盼了十个月的孩子因病没了,后有她小儿子的嫡长子中举之后就累得一病不起,最终也夭逝了。贾母又上了年纪,不由得再也硬不起来。对于如今的三个孙子,一个贾环是姨娘生的庶子,另外的贾琏和宝玉,她仅存的两个嫡孙,孩子有出息了她自然高兴,可是即便孩子没出息,她愿意永远养着,也不想他们再出半点事了。
转眼就这么平静的过了两年,其间,东府那边敬老爷得了个女儿,取名惜春,养在贾母身边,史家的大老爷生了个女儿名史湘云,也就是贾母的侄孙女,而这小女孩的父亲却不就就去世了。王夫人的妹夫,薛家的当家人去世了,族人闹着瓜分财产,最后还是嫡支胜了。
只是这些离贾瑶还都算是比较远,她得出的几条比较有用的讯息就是,惜春的身份虽高,却不受东府重视,否则贾母也不会冷冷淡淡的。史家三个老爷里,只有大老爷是贾母还没出嫁时就出生的,故而贾母同大侄子最亲近,所以原著中格外的疼爱史湘云。薛姨妈绝不像原著里描写的那样是个在慈祥不过的人,否则怎么可能在一双儿女还小的时候仅凭一个妇人之力保住了嫡支大半的财产。这两年,真正让贾瑶受震动比较大的事情是,贾敏死了。
从扬州过来的信最快也要十天,因为贾敏对着老母亲一直是报喜不报忧,故而在贾母还未做丝毫心里准备的情况下,贾敏的死讯就传来了。
从得知贾敏的死讯开始,贾母的眼泪就没断过,连续一个月没有一个笑脸。身体更是生了一场大病。贾瑶知道,贾母睡着了就梦着女儿,醒来还想着女儿,前些天病的最重时,人都有些糊涂了,一时好像觉得贾敏还是个小姑娘,没有出嫁,还在她身边撒娇,在她左右跑跳玩耍。贾瑶虽然从没见过这个姑姑,只是生在这里,多少因为血缘对贾敏还是有点天生的喜欢和濡慕的。如今贾敏死了,贾母又是这个样子,她也是很有些心痛和辛酸。只是每天很懂事的陪在贾母身边,也不去上课了。贾母流泪的时候她就给贾母擦眼泪,用软软的声音安慰。
王夫人虽然跟贾敏不对付,可是她最多也就是想让贾敏倒倒霉,不好过,如今人一下子就没了,王夫人倒丢开了旧日的几分遗恨,有了些物是人非的悲伤感慨。王夫人现在还记得贾敏当初的小姐排场,记得贾敏在贾母身边撒娇的样子,记得贾敏出嫁时美得天仙似的模样。过去她想起时只觉得厌恶,如今倒是有几分可惜。觉得贾敏不管怎样,确实是个玲珑剔透人儿。
贾府就这样在在悲伤的气氛中笼罩了好多天,连下人走路都照原来轻了不少。只是,逝者已 ...
(逝,随着贾母的病渐渐好转,这个如今还是繁华气象的人家终于渐渐恢复本来的热闹气象,这一天,贾母一个多月来第一次下了床,又能受媳妇孙媳妇的请安了,虽然精神还不是太好,却已经能吩咐事了。
只见她把荣府所有的主子都召了来,一众小辈都在下面垂听训诫,就见贾母说到,“如今,敏儿没了,我的外孙女儿只跟着父亲在扬州过活,上无女性长辈教导,下无兄弟扶持,难免单弱。敏儿就留下了这一个骨血,我要把我的外孙女接来,养在身边,亲自教导成人。”
贾瑶被贾母抱在怀里,听了这番话,不由愣住。她知道,黛玉要来了,就意味着,红楼的剧情,就要开始了
15第十三章 林黛玉进贾府
( 第十三章林黛玉进贾府
贾母发了话,贾赦贾政一等自然从命,况且林黛玉确实也是他们嫡亲妹子的唯一骨血,让外甥女儿在荣国府长大,他们心里也是愿意的。贾母先后向林如海去了两封信,林如海自有自己的一番考虑,三番思量之后,便给贾母回信,说同意让女儿过来。并拜托岳母好生教养,感激不尽等等。
自从贾母得了信黛玉已经出发了,就日夜盼着,如此过了两个多月,这日眼看就应该到了。贾母提前两天就已经打发了人去码头上守着,就怕接不到人。今日过了正午,贾母领着贾瑶用了午饭,就接到了下人过来报说,林黛玉的船已经行到了京城码头。贾母听了这个就坐不住了。在屋子里转悠来转悠去的,一时又打发人去告诉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凤姐儿,一面又问宝玉今天什么时候下学。自从宝玉读书以来,总有贾瑶时不时只在宝玉面前问一些宝玉还不懂的问题,又说些听说我们的大哥学问很厉害这样的话,以此来鞭策宝玉的学习,故而宝玉一直还是很上进的。宝玉用功读书了,贾母身边没人陪着了,迎春这个孙女儿太文静些,贾母的性子是喜欢热闹些的,而惜春以来不是她的亲孙女,二来那孩子的性格一点也不亲近人。所以贾瑶基本白天的时候都在贾母身边待着,只是还是养在王夫人那里的,晚上的时候贾瑶都是回去睡的。如今贾瑶看着贾母这副着急模样,就扭股糖似的缠进贾母怀里,摇着贾母的胳膊说,“老太太别着急嘛,林妹妹已经到了码头了,早晚就能见到,又不会跑了。您坐一会儿吧,瑶儿给您捏肩膀。”
自贾敏去后,贾母对如今最疼的女孩贾瑶的疼爱更是上了一层楼,可能是有一点移情作用吧。再加上贾瑶也表现出一点点对贾敏感兴趣的样子,贾母就格外愿意给贾瑶讲些贾敏幼时的事情,不知不觉,就按照贾敏小时候的样子养着贾瑶。贾瑶之前虽然得宠,却也只不过比迎春略多几个小丫头子,如今贾瑶不过六岁,已经是四个嬷嬷四个大丫头六个小丫头以及若干院子里的丫头了,这就是当年贾敏身边的规格。如今让贾瑶在怀里撒一顿娇,贾母稍稍撩开了些焦急等待的心思。端起茶盅慢慢啜饮起来,只是心里还是止不住的想着外孙女。
又过了不到半个时辰,终于有个丫鬟急匆匆的进来,报说,“老太太,林姑娘到了。”贾母放开怀里的贾瑶,站起来向门口走去。
只见两个婆子先进了来,打着帘子,然后袅袅婷婷的进来了一个形容尚小的小姑娘。贾瑶知道这就是黛玉了。黛玉进来之后未语先拜,还未俯下身,就被迎上去的贾母一把搂进了了怀里,心肝儿肉的大哭起来,当下侍候的邢王二人,李纨,贾瑶并着丫鬟婆子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的劝解住了,黛玉方拜见了贾母。
当下贾母一一指着众人教黛玉辨认,贾瑶也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看着倾城绝世的才女佳人。一眼看去,就被惊艳到了,不是因为林黛玉的容貌,而是萦绕在她周身的那种绝世独立的气质。林黛玉如今才六岁,放在一般女孩子身上正是爱娇玩闹的年纪,必然没有什么气质可言。ww而黛玉,仿佛却有天生的一股子风流态度,身量虽未长成,却已有七分怯弱不胜的楚楚风姿。贾瑶又细看她容貌,不由叹了一声好生精致,眉如烟,眼如水,颜如花,活脱脱是芙蓉深处生出的精灵,透出一股子江南水乡的味道。
黛玉给邢氏王氏李纨一一见过礼后,一时迎春惜春也来了,她们姊妹也见了礼,无甚说的,偏偏贾母好像是忘了似的,不提贾瑶。众人见了,都知道贾母是故意要逗贾瑶,都抿着嘴笑着不出声。果然贾瑶急得摇着贾母的袖子,“老祖宗太偏心了,怎么就不把瑶儿给这漂亮妹妹认识,可见老祖宗如今有了这个妹妹,再不疼瑶儿的了。”
贾母喜欢的把贾瑶搂进怀里,点着她的鼻子笑骂,“我把你个猴儿惯的,就爱作怪,你妹妹看着就是文静的,可不能叫你这疯丫头把妹妹带坏喽。”一面又跟黛玉说,“这是你三姐姐,她老子给她起了个瑶字,希望她长的像块美玉,可见你们是有缘分的。你这小姐姐虽痴长你一岁,却最是个能撒娇爱淘气的,以后你们一处玩耍,姐妹们好好处,只别让这猴头给你带坏了才是。”
黛玉听了,知道这就是母亲说过的那个深得宠爱生在二月二的表姐贾瑶了。她边给贾瑶行了礼边打量,不由在心里大加赞叹。贾瑶虽然性子活泼,却也不失规矩不少沉稳,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灵气,看着就叫人想要亲近。再细看她的容貌,心里又是止不住的惊叹。黛玉虽不出大门,心里却也知道,像自己这样好相貌的,世上是不多的。可是这个贾瑶,丝毫不属于自己,一双美目里乘着碧水,眼波流转间似嗔含情却又带着三分亲近,菱唇未施脂黛,却娇嫩天成。她的脸并非处处精致,组合在一起却着实叫人见之难忘,仿佛她一笑间便有繁花怒放,她看着你时,好像她眼里的世界都是你的,叫人的心都因此化成了一江春水。
贾瑶一面还了礼,一面笑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又胡说,你妹妹远道而来,你又何曾见过?”
贾瑶笑着说道,“想是妹妹肖母,自然和老祖宗也有相似的,我天天见老祖宗,自然觉得妹妹眼熟了。”贾瑶如此说,也是为了化解宝玉晚上见到黛玉时的那一番话,一面黛玉给王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贾母见黛玉虽然气色还好,看着却怯弱十分,便知她有不足之症,不由问道,“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 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o39;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贾瑶听了这话,Сhā话说到,“老祖宗,照我说,吃什么药呢。是药总是三分毒的。妹妹多用饭,歇息好了,同姐妹们一处常常耍玩,病自然好的。”贾母听了却嗔着贾瑶,“这就是小孩子家家的话了。难道有病都不吃药自己就能好的?打量着你妹妹也像你一样胆子小怕吃药呢。”贾瑶知道贾母的想法是难以扭转过来了,只得做罢,心里却暗暗下了要好好未林黛玉调养身体的决心。
正说着话,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 ...
(,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 "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o39;,你只叫他` 凤辣子o39;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听贾瑶说到"妹妹,这是琏二嫂子. "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口里称着“二嫂”.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我看,把我们瑶儿比下去了!"
贾母听了笑说,“这猴儿今儿还同我闹呢,埋怨我不疼她了,你快别来招她,小心她要同你闹得。”一句话说的一屋子的人都笑了。王熙凤听了忙笑道,“瑶儿妹妹可不把这话放在心上的,看嫂子同你说笑呢。我看啊,你同妹妹别的谁都不输给谁,只是我拿方才那话说你妹妹,她一定不跳的。”
一屋子的人听了半晌,才听出王熙凤原来还在取笑着贾瑶,又都笑个不住。贾瑶果然不依了,只见她把黛玉的手一拉,“往后我只同妹妹好就是了,想来二嫂子是再也不疼我的了。”
一时笑闹完了,黛玉随着邢夫人去拜见贾赦,自然如原著一般没见到。又随着王夫人和贾瑶一起去了贾政的院子,贾政这些日子去庙里还愿,也没有见到。又因为宝玉如今颇为上进,王夫人也没像原著那样说了那一番失礼的话。
娘三个唠着家常,就摆上晚饭了。王夫人带着两个女孩又去了贾母的院子。一大家子如平时一样用完了饭。邢王二人就领着丫头们回了自己院子,只留下迎春惜春,贾瑶和黛玉陪着贾母一处说话。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罢了,瑶儿倒是偏爱些个书啊诗啊画的,这丫头是要考状元呢!"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 :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模样,才配的起生来的来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穿着素色却不失贵气的长衫(贾瑶受不了男的天天一身大红色,给他板过来了)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 "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一套常服,却也不失礼数。外面是一件烟色湖绸长褂,里面是月白的内衬,蹬着一双玄色暗纹的金边短靴,越发显得挺拔俊逸,虽还年幼,已有了三分气度。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含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生两态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先是瑶儿说见过,再是你,莫非你们这些玉儿前世都是一家子的。”宝玉听了这话,心里越发高兴,知道自己的宝贝妹妹也定是喜欢这个林妹妹。而他自己,虽是待姐妹们一贯和善,对唯一的亲妹妹贾瑶更是喜爱到骨子里,可是这个新来的林妹妹好像和别的姐妹们又有些不同。宝玉细细想着自己见到这个林妹妹时心里的感觉,想是心脏一下子就跳的有力起来。他只不过见这个林妹妹第一面,却好像,已经找她好久好久了,如今终于遇见。
而黛玉偷眼瞧着宝玉,也觉得心口有些涨涨的,好像这个人很久之前,就一直陪在她身边时的。
贾瑶观察者两人,越看越觉得两个人虽然一个八岁一个六岁,却已经有一见钟情的苗头了。瞧他们看向对方的频率,果然是前生今世的真爱。
那么,作为我亲爱的哥哥的宝玉,和我前生就很钟爱的人物黛玉,我一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让你们在一起。
不过,在此之前,哥哥你可不要让我看到你有花心的苗头啊。
16第十四章 青梅青梅竹马
( 第十四章青梅青梅竹马
自黛玉来了以后,因贾母爱惜,就把宝玉挪出碧纱橱,叫他搬到自己院子里的东厢,叫黛玉搬进了碧纱橱。宝玉如今倒是懂些礼法,故而没想原著中那样要求和妹妹一同住在碧纱橱内。只不过宝玉,黛玉,贾瑶三个还是离得十分近的。
贾瑶住在王夫人院里,只是天天早上去贾母那里请安,就让贾母给扣下了,连午觉都在贾母那歇的,到晚上了才给送回王夫人那里。如今有了黛玉,贾瑶更是爱往贾母那里跑。没办法,前生今世遇到的女孩子里,前世遇到的多是因为有利益关系和她阿谀奉承的,今生因为成了大家小姐,见的人自然有限。除了丫鬟们,她见过的小姑娘不过就是木头似的迎春,文文静静一声不出,让她想交往也提不起兴趣,不过是偶尔在一起玩笑一二,而惜春,是她自前世看红楼梦时就极为不喜欢的一个人,惜春撵入画时那种绝情简直是一般人不会有的,就连贾瑶这种没什么慈善心肠的人,也自问做不到那么狠心,随便撵走了把自己从小伺候到大的丫头,就因为那丫头可能把她的名声带坏了,连软和话也没有一句。所以两世里贾瑶虽然都看着光鲜,其实连一个真正知心的朋友都没有。贾瑶不像宝玉,待姐妹都一般的好。她是一个宁缺毋滥的人,如果没有一个合心意的人出现,她也不会将就,而是宁愿选择孤独。
而这时出现的黛玉,各方面都让贾瑶十足的喜欢。钟灵琉秀,心思细腻,风流天成,更是才思满盈。贾瑶喜欢的黛玉也有涉猎,黛玉的想法也有很多与贾瑶不谋而合。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从不用刻意的寻找话题,而是仿佛只是静静的呆在一起,也会觉得时光静好。两个人慢慢熟了,待对方也就没有了初始的客气,黛玉仿佛冥冥之中有什么感觉一样,待贾瑶慢慢地比别人少了十分的防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个人腻在一起时,黛玉会把自己的知心话儿讲给贾瑶听,而贾瑶也会把自己对这府里的担忧说给黛玉。
两个都是未满十岁的女孩子,却谁都不会嘲笑谁的烦忧,有时候会彼此安慰,有时候一起叹息,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就静静地听着。
不过,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时候没有这么文静,贾瑶在贾府里从小娇生惯养,再加上又没个贾政管束她,简直是无所不为。她既是觉得黛玉身体太柔弱了些,就拉着黛玉到处玩耍。上午的时候两个一同在贾母处跟着女先生学些女红,女艺,晚上两人腻在一起看看易安,读读陶潜,除去这些时间,你就找不到他们了。那池子里的小船上可能有她们,那院子里的假山里可能藏着,要不就是两个人一起采个花儿柳的,今天编个篮子,明天淘个胭脂,惹得贾母只说是府里养了两个猴儿,糟蹋花果儿来了。
宝玉每日里都要跟着先生学习,不过在府里的时候,他也喜欢腻在他最喜欢的两个人身边。不过,贾瑶的原则是,男子是要给女子服务的,这也正与宝玉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贾瑶黛玉坐船里头扑棱水,宝玉给划船,贾瑶黛玉做胭脂,叫宝玉爬高踩低的去摘花,玩得累了,三个小的就亲亲热热腻在一起歇着。有一回正是宝玉休沐的时候,三个小的早上吃了饭就跑出去,在假山上上下下玩了半日的捉迷藏,累大了,于是一个挨着一个的睡在假山背阴地方的一棵大柳树下面。眼看着午饭的时候都过了,三个人愣是不见人影,最后还是丫鬟们找着了,看到三个金童玉女似的小人在大柳树下睡得正酣,都喜欢得不得了。有那机灵的没叫醒他们,转头去告诉了贾母,贾母一时兴头起了,也随着过来看这个景,见着自己平日里最爱的三个小辈腻在一起睡得极香,小脸都红扑扑的,心里爱的了不得。只是到底怕这三个着了凉,才吩咐人给抱回去了。
因贾瑶同黛玉及要好,两个人晚上也时常要在一起睡,黛玉的碧纱橱到小些,贾瑶就常常带着黛玉晚上一起回王夫人的院子。王夫人一开始倒是无可无不可的,多照顾一个小姑娘也不费什么事。只是慢慢地,因为贾瑶同黛玉身量差不多,从黛玉第一次穿贾瑶的衣服起,王夫人再给贾瑶做衣服安排小物件的时候,就总会想到黛玉。毕竟是个母亲,见到与自己的孩子同龄的小孩时,也会有三分慈爱。再加上黛玉长的好,又聪明,本来就是讨人喜欢的人,常常在自己眼前晃,王夫人不可能没感觉。感情都是培养出来的,一次两次晚上去看两个小姑娘睡得好不好,蹬没蹬被子,次数多了,对原来只是顺便照顾的黛玉就成了真心的疼爱。于是王夫人也开始不自觉地关心关心黛玉衣服厚不厚实啊,吃的好不好啊,再慢慢地发展成,黛玉也要和贾瑶一样跟王夫人报告自己吃了多少饭了。就像贾环一样,王夫人最初抱养他时不过是存着互利的心思,只不过那么大点的一个小娃,天天在你面前哭啊笑啊,你看着他会爬,学会站起来,第一声叫你,你不可能不对他从敷衍变成真心。贾环如今在王夫人心里照亲生儿女肯定是差一截的,不过要说贾环不上进,王夫人第一个就舍不得。
如此这般,也是贾瑶有意为之。要促成宝玉黛玉,王夫人那里就是一大关,如今宝钗还没有来府里,此时不培养王夫人对黛玉的感情,更待何时?而贾瑶认为,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和宝玉在一起的很大一个缘由就是,黛玉的身体太差了。毕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婆婆愿意自己的媳妇是个病秧子,说句粗俗点的,哪个婆婆不希望媳妇是个好生养的呢!
而对于这个,贾瑶也正在想办法改变。拉着黛玉到处去玩,除了让她把心思放宽,也是趁机让她服一点化在茶水里的洗髓丹,极少量的洗髓丹不会让黛玉感到疼痛,而出现的一点污垢也只会让人觉得是玩闹所致。而黛玉的身体也随着洗髓丹服用的渐渐多起来而变好。用的饭也渐多了,身子也不像原来那样单薄的好像禁不起风吹。给黛玉服洗髓丹的同时,她又给她吃了一颗玉和丹,也是化在水里的,未叫黛玉察觉。
原著中,不少人觉得黛玉孤高自诩,目下无尘。其实黛玉只不过惯来性格冷淡些,又不愿意虚情假意的罢了。这玉和丹的作用,就是给人亲和的感觉,最为适合黛玉。果然,服下玉和丹之后,丫鬟婆子们倒比过去愿意往黛玉身边凑了,黛玉再发个小脾气时,也不让觉得她目中无人,而只觉得她娇俏可爱了。
对于黛玉在为人处世方面逊色宝钗,贾瑶并不想对此做出改变,因为就连她自己也是不愿意圆滑的。黛玉是官家小姐,她是公侯府的嫡女,两个人俱都是尊贵的,所以都犯不上讨好别人。她们的身份原本就高,若是对些个大丫鬟太太陪房的还笑颜以对,那就是自降身份了。再说,贾瑶爱的就是黛玉这份真性情,又如何会愿意黛玉改变呢。而且,其实不用她提点,能写出“风霜刀剑严相逼”的黛玉,自己看的就透彻,只不过不愿委屈自己自轻自贱讨好别人罢了。
如今不说黛玉,贾瑶就比别人多三分傲气,等着宝钗来了,府里要有什么传言。必然贾瑶也是那等刻薄小性儿的,带着自己亲女儿了,王夫人能愿意?对宝钗的大方体贴能高兴?
...
( 不过王夫人对宝钗作何想法,就不关贾瑶的事了。她相信,以宝钗的聪明,必然会有好的对策。对于宝钗,贾瑶也很欣赏,不过,宝钗是一个机变聪慧的女子,相信没有自己的照拂她也能过得很好,而这回,如果王夫人能接受黛玉,就不必极力促成金玉良缘,那么不嫁给一片痴心向黛玉的宝玉,相信宝钗也会把自己的生活经营的很好的。
相信所有人都会过得很好的。
看着正在正在绣帕子的黛玉和一边看着黛玉笑得宝玉,贾瑶猛地扑了过去,“让我看看是什么花样!”黛玉放下针线就上去捏贾瑶的脸,“瑶儿你个促狭的,又把我的针脚弄乱了。”
宝玉上来拉着两人,帮着这个捏那个的脸,就帮着那个呵这个的痒,三个人就又闹成了一团。
17第十四章 薛蟠命案及薛家进京
( 第十四章薛蟠命案及薛家进京
夏日的午后,贾母正在屋子歇午觉,宝玉如今已跟先生学完了四本诗经,先生给他放了两天假,故而他这两天都在府里歇着。贾瑶和黛玉两个不肯睡午觉,都在前屋玩耍。两个小姑娘身边只几个小丫头子,没个大人拘束,在贾母的屋子里便有些无法无天了。两个脱了鞋,跪坐在贾母平时坐的长塌上,脑袋凑在一起,摆弄着一个九连环。宝玉搬了小凳子放在长榻边上,挨着两个小姑娘,不时给提点意见。
“这个~~~瑶儿把这个套上去,”宝玉指挥着,“不是那个,是林妹妹手边那个!啊,不是,林妹妹,把这个拉下来。”
两个小姑娘都啐道,“哥,别闹我们。”
“宝玉,快安静些吧。”
黛玉虽比宝玉,贾瑶都小,却不称他们“哥哥”,“姐姐”,只以“宝玉”,“瑶儿”叫他二人,不过贾瑶和宝玉反倒喜欢这样就是了。两人虽没什么不羁叛逆的性子,却也是不在乎礼法的人,如今又来了林黛玉也是这样,两人都只有高兴的。
“哥,你要是无事忙,就去把上回我跌坏的那个纸鸢糊好了,就是那个我最喜欢的凤尾蝶,它的尾巴跌断了。”贾瑶头也不抬的交待宝玉。
三个小的在这边不上课不睡觉的玩的开心,王夫人那边就有些愁云惨雾的。王夫人正与王熙凤一处拆一封家书,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却原来是王夫人的庶妹,嫁与了四大家族唯一是商贾之家的薛家,给薛家生了一子一女。前两年王夫人这个妹妹的夫婿死了,王夫人倒是为着哭了一场。如今她那庶妹的大儿子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她的哥哥王子腾得了信息,遣他家内的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薛姨妈带着家小进京避一避。
王夫人跟这个庶妹在家时并不大亲近,待都出了门子,彼此倒常联系些。ww如今觉得自己这个妹妹实在命苦些,就养了那么一个儿子,还不争气。如今竟然到了打死了人的地步。
等妹妹带着儿女来了,少不得要置办房子。置办房子要好些时候,到时候不是让外甥们住哥哥家,便是让他们先住在贾府。少不得让哥哥或是老爷好好管教了。
说到管教……老爷最不喜欢惫懒不爱读书的孩子了,何况薛蟠不只是不爱读书,还闹出了人命。那老爷必是对薛蟠没有一点好印象的。还是她的宝玉好,老爷那么严厉的一个人,先前对珠儿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如今已经不大训诫宝玉。不过,如今宝玉正是肯用功,如果蟠儿那孩子来了,必然带着一肚子金陵来的坏习气,要是把她的宝玉带坏了~~~
王夫人想想,就有些担心。都说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学坏容易,学好难,宝玉如今正是十岁不到的年纪,又乖巧懂礼,又勤奋好学,还孝顺长辈,要是把薛蟠的一身毛病学了去~~~
如果可以,还是让妹妹带着外甥住娘家吧,也更名正言顺些。
王夫人想了半日,自己去了信给薛姨妈。传达了王子腾让薛姨妈来京城的想法。并且让王熙凤打发人传了口信给娘家,说是已给妹妹去了口信了。
没几日,薛姨妈回了信,自然是满口答应的。并说原来也有这个意思,到时候去了还请亲姊妹照料提点等等。
原来,薛姨妈想要进京,不知是因为儿子打死了人,想要躲避。也是宝钗想要进宫参选的意思,说是想等过两年放出宫了好有个好身价,其实里头存的意思谁都明白。不过是想让闺女一朝麻雀变凤凰,成了贵人罢了。王夫人年轻时最好强,也动了这个念头,不然也不会把已经免选的元春送进宫去。实在是觉得自己女儿天仙似的,便是神仙都配的了,不甘心让女儿随便找个家世相当的嫁了。不过,这么多年了,元春始终没有个得宠的苗头,估计是没什么前程了。如今王夫人的年纪大了,倒把那争强好胜的心思减了三分,对小女儿,她只有比大女儿更看中的。不过她如今却觉得,找个身份不那么高的嫁了也就罢了,非得做个人上人,也未必就得意了。宫里的娘娘们在外头是主子,只是宫里多少个腌臜事儿,好好的闺女还是别受那苦了。倒是嫁个普通人,不用看婆婆脸色的是正经。不过贾瑶横竖还小,她也想不到这许多。
不过月余薛姨妈果带着薛蟠与宝钗来到了荣国府。因薛姨妈是亲戚,且辈份不低,呣子三人过来便与黛玉初到时的排场不同了。尤其王夫人正因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如今薛姨妈来了,自然欢喜。便是贾母闻说薛家合家进京,也是只有高兴的。到底四大家族连着筋,多多走动是个正理。
那日,才用了早饭,便听得薛姨妈携着儿女已经到了。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姊妹们暮年相会,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宝玉,贾瑶和黛玉在贾母正房里并不出去,迎春、惜春也只在贾母房中等着。一则黛玉在贾府里也是客,断没有让她再迎他客之理;二则迎春与惜春并非王夫人的女儿,犯不着一窝蜂地出去迎薛姨妈倒显得贾家太看轻自己了;三则宝玉和贾瑶想到“薛”字就想起了薛蟠,不由头疼,便说自己留下来陪老太太说话。贾母虽然喜欢亲戚之间都来走动,热热闹闹的才好,却也不愿意自个儿的宝贝们给王夫人的娘家庶妹太大的体面。
倒是薛姨妈与王夫人叙了一会儿话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贾母见了金陵老家来的东西,心里直觉得舒畅。薛姨妈只带着薛宝钗一个到了贾母跟前,叫宝钗给贾母见礼。贾母见宝钗生得端庄,笑着点头,又唤宝钗近前相问,也是读过什么书,多大年纪一类。宝钗道:“父亲在日与哥哥一般上过几天学,近来因年纪渐长故而多留意针黹。”贾宝玉见薛蟠没来,先松了一口气。薛姨妈与宝钗见过了贾母,又分了礼物,宝玉,黛玉贾瑶的一份俱都是丰富,宝玉等人这才得以上前拜见薛姨妈。
贾瑶自小儿是贾母王夫人娇惯着长大的,又因为她比宝玉要小,虽然贾母心里头宝玉是第一位,但平常都是更惯着贾瑶一点。故而贾瑶同宝玉一同上去给薛姨妈见礼,到没有人觉得不对,只薛姨妈并宝钗心里暗暗的纳罕,对贾瑶受宠程度的认知又上了一层。
薛姨妈有了年纪,见了这金童玉女似的一对儿外甥外甥女儿自然搂在怀里不住的稀罕,只觉得两个小人儿长的怎么就这么招人爱,又一一给了见面礼:一人两个金果子。一时贾母又让黛玉行礼,只跟着宝玉唤姨妈,薛姨妈知道这就是先时的大姑娘留下的女儿了,细细打量了一回,摇头叹道,“怎么有这么俊的人儿,倒像是芙蓉花立在那似的。”又和宝玉贾瑶一样给了两个金果子做见面礼。贾母自然满意不提。
长辈们见玩了,小辈们自然也是互相拜见。宝钗先是给迎春见了礼,宝玉他们又给宝钗见礼。
轮到贾瑶的时候,她先不忙着拜,先细细的把宝钗看了一回。心道,“曹公诚不欺我,这宝钗真是一 ...
(个不输黛玉的美人。杏脸桃腮,冰肌雪肤,眉带秋色,眼含波光。体态略显丰腴,却是圆润的恰倒好处,玲珑有致。朱唇仿佛天生含笑,见之可亲。”
收回目光,贾瑶半福下身,“姐姐真是牡丹花一样的颜色,我看我和黛玉以后只说我们是倒弄粗煤的就完了。”
宝钗笑着还礼,口中说道,“瑶儿妹妹好伶俐,见了你和林妹妹,我才要找个地缝钻进去才好呢。”
这时黛玉也走上来行礼说,“瑶儿这话果然不错的,宝姐姐这样的人品,只恐怕老祖宗以后一颗心都要给了宝姐姐呢。”
贾母听了笑道,“两只猴儿如今可知道了?以后快文静些吧,如今见了你们宝姐姐这样端庄知礼的,看我以后还理你们不理。”一屋子的人听了这话俱都笑了。
贾瑶和黛玉对视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三分兴味。
18请假
(我家这两天旅游过节,在外面玩呢,我没带电脑,明天回家,更文。对不起啊宝贝们
19声明
(我错了亲们(对电脑鞠躬),今天肯定有更。
另外,我不会再说什么有人不喜欢我啊好委屈啊不行就弃坑之类的话了。
看了一些评论,觉得跟那些人较真太傻Ъ了
永不弃坑!!!
20第十六章
( 第十六章 东府赏花
自宝钗来了,因她也是个绝顶伶俐人,又有些不同于别的闺阁女子的见识。ww姐妹们自然也一处耍完,贾母对这几个姑娘表面上也是一碗水端平的。只是贾瑶,宝玉和黛玉之间自有一番默契,三人相处起来虽非刻意,却比别人多一番和洽。好在宝钗这姑娘着实冰雪聪明,惯会做人 ,对于三人好的像外人融不进去一般倒也不以为忤。四个人玩的好,惜春冷冷淡淡的不爱说话,迎春想来木讷些,两个倒是常在房里不大走动的,贾母王夫人看着他们这个样,心里也满意。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置酒,请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带着贾琏之妻王熙凤,领着宝玉贾瑶两个一同去了。
几个娘们赏了一回梅花,便置了酒席。因可卿给贾母几个斟了酒,到了宝玉那里,宝玉便也吵着要酒吃。王夫人自是不许的,恐宝玉小小年纪受不得这个。只是宝玉巴巴的看着贾母,贾母见着他那个样,还有什么不许的。当下允了,还说与王夫人,“也不必太拘着他了,就给他尝两口吧。”又对宝玉说,“在家里倒还罢了,在外面可不许跟那些个淘气的粘这个的。”
宝玉忙笑道,“省的了。”一时贾瑶看着宝玉喝酒,记起了红楼中贾宝玉和警幻之妹的那一段。当时看红楼时只觉得的那警幻仙子着实荒唐,即是受宁荣二公所托点化宝玉一二,又为何只让他听些个凄凉却迷艳的曲子。那至关重要的金陵十二钗的册子却不叫他仔细看个明白。又把妹妹可卿许给宝玉,叫他们有了那一段云雨,这不是诱着宝玉更加荒唐。又想到,宝玉既有了这一个梦,与现实中的秦可卿以及秦可卿的那个屋子未必就没有什么联系。
当下就嚷道,“那是什么好东西?便叫瑶儿也尝尝吧。”
这回别说王夫人不许,便是贾母也哄着贾瑶说,“瑶儿喝不得这个,小人儿家喝了这个,是要闹头疼的。”
贾瑶只是不依,“那缘何哥哥就喝了?老祖宗,瑶儿也想尝尝么,就给瑶儿尝一口,好不好?必不多喝的。”
贾母让贾瑶缠的没法儿,笑着说道,“真是猴儿头,是什么好东西真叫你尝了反倒要辣哭了你。老老实实的吧,你哥哥我也不许他多喝呢!”
贾瑶小嘴一撅,“老祖宗给哥哥喝,就不叫我喝。”
王夫人见贾母似有些松动忙道,“瑶儿真真不懂事,就知道闹老太太。便是老太太许,我也不许的。什么好东西。”又看贾瑶小样子不大高兴,到底不忍心,又对宝玉说,“瞧瞧你,给你妹妹带的什么头儿。”
贾母也对宝玉说,“好宝贝,这老什子有什么好。看你妹妹多乖巧,到底不要那个了,你也别粘这个,等下次过大节,再叫你尝。”
宝玉平素最疼贾瑶,见状便到,“这着实没什么好的,我也只是想知道味道。只是我和瑶儿口渴了,这可怎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