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七章 宝玉中状元(三)
会试的成绩出得向来比较晚,然而这些日子宝玉也没有闲着。除了和那些世家子弟中的好友聚会外,他也加入了这届读书人的圈子。不要以为出成绩后这个圈子才能凝聚起来,那针对的只是大部分没有门路的人。像宝玉这种在秋闱时成绩优异的人,或者是像宝玉这样出身大家族的人,或者是像宝玉这样有隐形权力比较大的师父和在江南官场周旋多年的姑父带领的人,他们的资源永远是最丰富的。当然,宝玉三样都占全了,因此理所当然的被这个圈子接纳,早早的认识翰林院的前辈,国子监的老师。相信这一届考生中如他一般世家子弟或是背后牵涉比较深的人的资料,早已摆在了当今皇上和各方势力的案头。宝玉已经把会试中做的文章默出来,贾政,徐峥令和林如海具都看过了。贾政看完后只是故作高深的摸摸胡子,未发一言。当然的,宝玉是他儿子,他就算面上严肃些,到底还是有当父母的通病,觉得自己儿子的文章做的是最好的。倒是徐峥令的评价比较中肯:虽有几处的观点锋芒毕露些,倒是不太出格,言辞华美,言之有物。照你平时的文章来看也算是不错了。想来落榜是不至于的。其实徐峥令说的还是含蓄了些,他心里也是很满意,只不过不想把话说得太满。像林如海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在给贾政的信中说道,宝玉此次发挥优异。金榜题名必然少不了。贾政一向信服他这个妹夫说的话,闻言更是高兴,这些日子不禁看什么都更顺眼了。
待宝玉跟那些京城大家族的子弟,江南世家的才子,各地来京城赶考的解彼此联谊的差不多了的时候,时间已过了中秋。因着历代朝廷最重视这会试的成绩,下榜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宝玉虽说心里有数,这时候到底还是紧张的。因知道那去看名次的家丁回来要先去长辈那里报成绩,他便不愿过去了。只央着贾瑶去贾母那里帮他听结果,他是这样说的,“好瑶儿,我心里实在害怕。ww你便帮我打听打听,若是考得还好,再会告诉我。若是落榜了,便不用跟我说了。”其实所有人都情知宝玉怎么也不至于落榜的,不过宝玉一紧张,少不得把所有坏的结果都做了打算。贾瑶自觉自己前世经历过高考,还是能体谅宝玉的。其实并不是成绩顶尖或家世雄厚就不担忧成绩的,相反的,站得越高需要惦念的越多。向他们这样的人家,考不好要承担的东西太多了,由不得人不紧张。贾瑶握握他的手,算是给他一点安慰,“我待会若带了好消息来了,你可得给我彩头。”宝玉回道,“瞧你说的,便是你带来的不是好消息,我的东西什么时候不是都任你喜欢便拿去的。”贾瑶让他哄得高兴。这才带着桃溪和杏烟往贾母那里去了。其实如果可以,她也想想宝玉这样缩在屋子里,等着人把消息带来,若是好消息才肯听。不过如今是当事人恳请他,显然是比她跟盼着考得好的,她便少不得去受一回煎熬了。
到了贾母那里,才发现过去几次宝玉考完试成绩要下榜都会早早来贾母这守着的贾政和王夫人都不在。想必也是那一样的想法吧。贾母见贾瑶来了,便问道,“怎么你哥到不过来,你知道他作甚么呢?”贾瑶笑笑,“哥哥原是怕听结果,派我这个小兵先来打探打探。”老太太笑着摇了摇头,“这有什么。这孩子如今心太重了。若是考过了,那原是他的本事,就是有个万一,他还年轻,下次再考过就好。便是退一万步讲,我们这样的人家,便是不搏那个功名,也没什么,”末了又撇撇嘴道,“都是你们那个爹逼着他。”贾瑶心里感动贾母疼孙子,不过还是为贾政辩驳两句,“爹爹如今对二哥要求也并不很严,况且望子成龙才可见爹爹一片爱子之心呢。老祖宗不知道,哥哥是自己上进,只为了将来有了出息孝敬老祖宗的。”贾母听了心里高兴,不过她心里也不是不惦念的,也不再说旁的话,只是揽着贾瑶坐在炕上等着。时而问问贾瑶的女红功课,最近吃食等等。
那去等消息的人回来得倒快,贾瑶和贾母坐在里屋,就听得门外的声响。只听得由远及近的一个半大小子的声音,“宝二爷中了!中了头名!宝二爷中了头名!”都不用丫鬟四处去传消息了,这孩子已经喊得府里人尽皆知。贾瑶耳力好,先是听到了那嘶声力竭的呐喊声。她初始只以为自己幻听。愣愣的看着老太太。贾母在老太太里也算是耳聪目明的,不多时也听到了这叫唤声。先是狂喜一阵,又急急的唤道,“鸳鸯!鸳鸯!去外头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鸳鸯显然也听到了这由远及近的喊声,想着这大好事算是落住了,答应着正要掀开帘子出里屋,外头的琥珀就急慌慌的进来了,两人险些撞了个对个。好在都是稳当的的大丫鬟,那琥珀先站稳了,便急不可耐满脸是笑的说,“外头小子想是高兴疯了,嚷了一路。咱们宝二爷确是得了头名。老太太,这是状元啊!”贾母也不顾宝玉还没经过殿试称不上状元了,她现在心里就认定自己的孙子是状元,是头名,是唯一的魁首,笑的合不拢嘴,“哈哈,好!好!我荣国府这是出了个状元!以后我到了地下也有脸面去见老国公了!哈哈!”贾瑶已说不上高兴,她刚站起来,就觉得眼前发黑,两腿一软,险些栽倒了。倒把贾母唬了一跳,连那股子狂喜劲也去了些,“哎呦!我的宝贝,这是怎么了?”她揽着贾瑶坐会去,“是哪里不舒服?”其实贾瑶并不是身体不舒服,只是太激动了。她多年前就开始布局,这么些年为了宝玉倾注了无限心血,虽不为外人知,可是那许多日夜,她都真切盼着宝玉能出人头地。如今这梦想猛地实现了,而且结果超出了她的预期,她不由在一瞬间感到头晕目眩。这会儿缓过来了,见贾母让她唬了一跳,贾瑶倒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摇摇头道,“不过是太高兴了。我真没想到……真没敢想……”贾母已经明白了,叹道,“可不是,谁也没敢想道这份儿上。也算对得起宝玉这些年多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了。”一面又转头去问琥珀,“二老爷二太太可都知道了?”鸳鸯接话道,“想来那小厮这么个喊法,阖府都已经知道了呢!”贾母心里高兴,不但不觉得那报信的小厮毛毛糙糙,反而觉得真率,“想来也是那孩子心里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鸳鸯,你去传我的话,那小厮办差办得好,以后月钱翻倍。另外,府里头的下人下个月都是两倍月钱。”鸳鸯知道这是彩头 ,忙高高兴兴应了,下去吩咐了不提。
贾瑶等着贾母吩咐完了,笑着跟贾母说,“既是好消息。我便先回去给二哥报喜去了。他还在我那等着呢!”贾母道,“想来他已知道了,你便在这玩也无妨。”贾瑶笑的狡猾,偷偷跟贾母道“他知道是他的。他已答应了我,若是带着好消息回去,是要给我彩头的。我这是去讨好处呢!”贾母最爱她这机灵的小样子,又想着他们兄妹是有什么悄悄话说,捏捏她的小鼻子就放行了。
贾瑶回去的时候,宝玉果然已是知道了,正满脸笑容的坐在那里。见贾瑶来了,上去迎她。
“我只能说恭喜了,状元郎。”贾瑶抱拳道。宝玉摇摇头,“怎么能叫状元,还有一场殿试呢。完了才能定下名次 ...
(的。”贾瑶摇摇头,“你是我哥哥,我相信你。”宝玉笑了笑,没有说话。有些话是不能说出口的,比如说殿试上皇帝要考虑的很多,并不是只凭着你的才学便能定下名次的。又比如皇帝要考虑各方势力的博弈,其中决定捧起谁和雪藏谁都是别人毫无置喙之地的。自己妹妹虽然聪颖灵透,可这些东西,他还是不想让她明白。
当然的,宝玉的师父徐峥令也是第一时间知道了宝玉中了头名的消息。一时间许多交好的文人大儒都来庆贺他教出了一个好徒弟,其间徐峥令的满足自是不必说了。只知道徐峥令专门给林如海去信一封,感谢了他给自己推荐了这么一个发扬师门的徒弟。最初是徐峥令凭着林如海的面子和宝玉的资质尚可才愿意收下的,算是林如海欠了徐峥令一个人情。不过这些年来,宝玉表现得如此优异,当真可称之宝玉之名,也就分不清这人情,是谁欠谁的了。早在三年前就决定把自己一生所学全数交至宝玉的徐峥令,如今也如一个父亲一般,为着徒弟的出息心潮澎湃。
43第三十八章 宝玉中状元(四)
( 第三十八章 宝玉中状元(四)
自会试的成绩出来了,徐峥令也不再交给宝玉四书五经作文攥论,而是开始给他讲时事政治。ww这些年里他也一直在给他渗透这些,为人处世,以及他该走哪条道路,将来若为官会面对哪些选择。这些皇子以及背后的势力,宝玉身后的东西,以及贾府的位置。由此可知,其实宝玉现在对时局的把握和对贾府道路的想法比预知后事的贾瑶还要稍微清明些。只可惜他们两人彼此没有说开,否则两人若把自己掌握的东西共享,说不得以后能更加进退得益些。当然,就算两人没有进行后世的所谓资源共享,宝玉也正朝着贾瑶所期望的那个方向进行着,这也算是一种灵犀吧。有时候世事便是如此难料。该遇到的错过了,不想要的来了,没想到的实现了,也许正是因为世上种种的阴差阳错,恰好而已,才有那么多庞大而细巧,悲伤苍凉或美丽神奇的故事。一个以为妹妹不知道而努力着,一个觉得哥哥不明白而布局着,很多年后的结果一样的大团圆。岂不妙哉?而贾瑶与其命定的那个人,一个以为今生难成心愿便甘心了,一个却已经一遇卿家再难忘,多年后若是彼此袒露了心扉,便又是上天弄人,人事难料了。想来谁都不会提起的那日午后,黛玉无意吐露的一句聚散凭天,才是真正的有道理。当然,这都是经年以后的事了,现如今,他们都年少而心怀大志。宝玉还跟着师父为了即将到来的殿试努力学习着,试图参透那些势力后千丝万缕的线,上位者的期待,和不陷入争斗漩涡的办法。
与此同时,皇城的中心,代表着世间的至高无上的那座宫殿,乾元殿中。皇帝正坐在富丽威严的龙椅上,檀香木的龙案上摆着几叠厚厚的资料。身旁伺候的大太监吴之源静候在一旁,一声不做,仿佛静默成了一桩雕像。诺大的宫殿上,安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半晌,面无表情的老皇帝抬手拿起面前黑色底,有着龙纹暗纹的一本奏折翻开看起来。他的脸上有几道透着岁月苍凉的皱纹,只是却透不出一丝一毫的喜怒,半晌,他“啪”的一声合上那永远不会出现在心腹内侍之外的人的眼前的暗折,指了指那一摞黑色的奏本,声音低沉的道,“拿去烧了罢。”吴之源恭声应了是。很快便有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太监消无声息的走上来将那一摞子皇帝已翻了两遍的暗折拿走。只见那小太监虽然形容尚小,却行事极稳当,来去之间悄无声息。吴之源使了眼色,便有一个相貌平凡的宫女走上来,将巨大的黑色龙案上还未怎么动过的茶拿走,重又斟了一杯前月才贡上来的御前龙井。老皇帝食指轻轻扣着那黑沉沉的矮案,半晌语气平常的开口问道,“朕自认待澜昕不薄。怎地他就这么迫不及待的盼着朕死了?好坐上这位子?”一旁伺候的人俱都惊慌下跪,没有一个人敢作声,只把身子深深地俯下去,额头贴着金色的华丽却冰凉的大理石地面。皇帝继续开口说道,“林如海明年春天回京述职?”吴之源还没有起身,就着那叩首的姿势沉缓的应了声是。老皇帝微微扯着嘴角笑了笑,“他内侄倒是个好的。起码懂得个独善其身。”吴之源在皇帝脚下应和道,“这贾公子真是得了福分,竟入了陛下的眼。”老皇帝摇摇头,“朕实在不想扶他家,只是那几家本事也太大了!想来他家到底老实些。”顿了顿语气又低沉下去,“也是朕的儿子一个比一个有本事呢!”吴之源又不敢接话了。那老皇帝意味不明的笑了笑,“只是不知贾家怎么就这么聪明了!”那吴之源想了想,才道,“想来贾老太太还清明。再有,林大人提点了两句也未可知。”老皇帝半晌不再说话,挥挥手叫那些跪了一地太监宫女都下去了。
秋天温暖的午后,阳关却穿不透层层的宫墙,照不进这诺大的乾元殿。高处独坐的皇帝就着满殿明亮却冰冷的宫灯透出来的凝固的光,眯着眼睛。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准备的日子永远是短暂的,殿试前的复试很快到来了。贾宝玉要开始他人生第一次的进入偌大森严的皇宫了。在殿试前,先有一个复试。乃是八股作文等项目。宝玉自然没有问题,轻易通过了。俱贾瑶所知,明清时的殿试是在来年的四月二十一日,不过穿越到红楼中之后,她才发现这里有很多东西同曹雪芹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不同的。会试之后的小复试还是有的,不过这复试更像是走个程序。贾瑶都不知道那成绩出没出来,殿试就开始了。
殿试只考策问,由黎明开始,应试者入殿,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题长达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乾隆二十六年,改由读卷大臣密议八条中圈出四道为题。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二千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而红楼中采用的殿试方法介于康熙朝和乾隆朝之间,是由读卷大臣圈了五道题,随机的分给各考生。题长千字左右。殿试的策论特别强调书写,必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当然,宝玉十年如一日练习书法,一笔字也是小有成就的。
考生拜见皇帝时,老皇帝在每个人的脸上溜了一圈,不偏不倚。继而满脸仁慈笑容的鼓励了他们两句。多少也缓解了些这些考生心里紧张的心情。宝玉拿到试题后,先大致的看了一遍那论题的意思。心里便有了大致想法。无暇想其他的,又仔细的从头至尾读了两遍那千字论题,心里先就列出了细纲。
那些考官低头作答,皇帝便高高的坐在龙椅上,从上至下的俯视着这些虽然很多背后各有牵扯但却是都有真才实学的考生,表情威严又不失慈和。待看到一个在他案头资料中出现过跟他四儿子有些牵扯的来自江南曹家的考生率先自信的放下笔时,他好似欣赏的笑了笑。好像是一个讯号,没过多久,考生们也都666续续的答完了。老皇帝又说了几句场面话,照本宣科的勉励几句,便让他们回家各自等候消息。
殿试的成绩出得是最快的,因为皇帝的心里已是差不多有了数的。没几日,读卷官将他们选出的十本佳卷交予皇帝。因为那读卷官都是皇帝亲自从自己心腹中选出来的,故而也不必考虑各位皇子的利益关系。选出的十本的考卷都是经过读卷官认可的。皇帝看着自己桌案上摆着的十本标记过的考卷,其中包括江南甄家的,江南织造的曹家的,自己注意过的贾家的,以及先皇后母家谢家的。他象征性的翻了翻,只见那曹家的孩子的卷子被排在了第一位。老皇帝不禁思量再三,还是觉得这里面应该没有四儿子墨澜枫的影响。想来他的四子虽然在宫中势力颇大,但在朝中影响还是没多少的。应是那曹家的孩子才华确实了得。翻看那曹清华的策论,老皇帝便知道阅卷官为什么将其钦定为第一了。这些文章的含金量彼此都差不多,不过这篇文章倒格外的锋芒毕露些,文笔也华美绮丽。在一批因呈于上而力求沉稳的策论中难免显得出彩些。不过……老皇帝面无表情的把那策论直接压在一沓策论的最底 ...
(下。这位子上坐着的到底是他,很不必惯着那些个心思大了的奴才。皇帝想了想,倒是拿起了林如海内侄的文章。粗粗浏览了两遍,心下觉得这文章优异而不张扬。老皇帝无可无不可的,将那卷子轻轻丢在一旁,“便记作第一名吧。”旁边的的吴之源知道他心里早已有定数了,只按例恭维了一句,“恭喜陛下喜得人才。”
老皇帝又提笔化上了了榜眼和探花,分别是京城年家和石家,都是牵扯清白或是忠于皇帝的京城以及边畿地区的世家子弟。而那几个与自己的几个儿子勾搭的党派家的孩子,都排在了二榜。
不说状元落实在了宝玉身上让贾府的一干人多高兴,只说以后宝玉就可以正正经经的入朝为官,把贾家发扬光大了。虽然也需要从翰林院编修做起,不过谁都知道,状元都是要在这个职位上锻炼两年的。只要这几年不出大错,两年后皇帝就会把他调出来,指派一个具体职位了。这个职位上的人永远都是皇帝的备胎,宠儿,是在皇上心里挂了号的。稍加镀金便可堪大用。
44第三十九章 元春生子林如海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