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玉英宫。
黎明时分,不归如往日一般跟随城枫往后山修行,两人皆有伤在身,故也无法负重太甚,只能在山间慢跑,练些身法脚力。一路上,二人皆很少言语,但不归隐隐感觉城枫已没有以往那般冷漠,举手投足间更多了些亲切之感,不由得也是欣喜,隔阂消散、前嫌冰释,对他而言这已是最让人开心的事情了。
待到清晨,二人一齐回厨房吃了早饭,饭后城枫打算去参加本门之修行,不归却担心他身体伤势,忙以坤瑛长老嘱托相告,城枫却只是淡淡笑笑,道:“本门玉英宫修行一直以来都是八派里最为轻松的,无须什么心力,更不谈如何劳累,你大可放心就好。”
不归不知如何辩驳,支支吾吾半天也只好将信将疑地随他一起去了。不归初次参加玉英宫功课修行,自然不知修行场所在何处,直到城枫将他带到前山经阁中,还满脸问号地不知所措。入了经阁,见阁中已有一些各派弟子提前到来,方才明晓此处便是目的地。然而见经阁之内空间甚小,心下好奇也不知会教授什么道法,隐约记起守生师兄昔日所讲“昆仑八派之中大都各有所长,譬如悬圃善静,阆风善符,碧玉善咒,紫翠善药,天墉善阵,琼华昆仑虽皆善剑,修炼之法却各不相同,唯有玉英万法同修,彼此融会贯通,皆无所漏”之言,不由得更是满怀期待开来,侧头去望城枫,却见他面上淡然,毫无憧憬之色。此刻不归若是出言相问,恐怕能以此博得城枫难觅一笑,因这其中真相实在和他心中所想相去甚远……
昆仑八派之中自古以来唯有玉英宫一直提倡万法皆修,自称“万法归一、几近于道”,所擅之法便是将诸派道术融会贯通、相化而行。此法初盛之时,也是玉英宫人脉最为鼎盛辰光,各类修仙异士层出不穷,直将此法发扬光大,引至诸派。然又经数代而后,后世弟子难得前人之精髓,只道是位列仙班速成途径而胡乱跟风,终落得万法同修而无一所精之窘境,到头来百年苦修毫无所得,成为一时笑柄。至此以后玉英宫便一蹶不振,难有起色。后虽又经各代掌门前仆后继耗毕生心力完善功法、渐臻圆满,又因少得绝世之奇才参透其间奥妙,千百年来只得默默无闻存于世间,倒也颇为安谧nAd1(
在八派修行中,玉英宫被安排在最末,最初用意是为了能更好地将诸派道法融会贯通、益于修行,然时过境迁,随着玉英宫的地位在昆仑八派中一落千丈,万法皆修之说也不断地被人否定遗忘,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随之而来的自然便是对玉英宫修行之敷衍懈怠,毫无新奇。如今诸派弟子对于玉英宫大多知之甚少,偶有从书籍记载之中有所得者,仍然无法将昔日之名门大派与今日之弱势小派相提并论,实因这两相比较之间,确是云泥之别,难以企及。而就算是玉英宫门下弟子也颇有些不自知者,茫茫然苦修数十年而不得悟者比比皆是,天道茫茫,难以捉摸,普通之人纵是耗费一生心血,也无长进,这本已不是什么稀奇之事,何况万法皆修之说此等高深法门,又岂是一般弟子所能领悟得了的。
半晌,诸派弟子渐渐到齐,玉英宫经阁一层本不宽敞,百余弟子充斥其间,已微微有些拥挤,然教授长老亦还未到,大家各自哄闹嬉戏,也无人看管,藏经阁内便如炸开锅的蚂蚁一般,分外热闹。浅香、守生也寻到了不归、城枫二人,知他们执意要参加修行,也不再多说什么,只问了些许身体状况,得到两人肯定答复,便一齐寻了处人少的地方坐了下来。
守生在各处书架上摸索片刻,便为不归拿来五卷经书,不归接过一看,分别名为《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冲虚真经》《通玄真经》和《洞灵真经》。不归好奇地打开第一本,看到第一行字便感头大,喃喃念起声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守生听闻,微笑点头道:“你觉得如何?”
不归面露难色,将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好难,一点都看不懂。”说着又很不理解地问了一句:“读这些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