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中俄史上那些事儿 > 第一节伊凡雷帝的扩张及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

第一节伊凡雷帝的扩张及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

伊凡雷帝统治时期,不但将君主专制发挥到了极致,还积极对外扩张,疯狂扩大的沙俄的版图,可以说没有伊凡雷帝的统治,就不会有殖民扩张,就不会有俄罗说广阔的领土,而没有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著名的雅克萨之战了。

伊凡雷帝名叫瓦西里诺维奇,在俄罗斯历史上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沙皇,也是一个饱季受非议、难评功过的帝王,他一方面极度专权,将留里克王朝的君主专制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情况在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在我国才出现。他­性­格暴戾、凶残,被称为“恐怖伊凡”对自己的皇后却有一副永远和颜悦­色­的脸,他不遗余力的争夺土地,将俄罗斯的土地拼命扩张,却亲手将自己的儿子打死。数百年来,伊凡雷帝一起神话般的经历吸引着众多史学家的孜孜探索,就连他的出生都充满着与众不同的神秘。

在讲到,在伊凡三世抗金帐汗国的统治成功之后,他的儿子瓦西里三世接替了他的全俄罗斯大公的大公职位和称号,并延袭父亲的治国政策,将领土扩张与兼并邻国为己任,瓦西里三世一生戎马倥偬,军功卓著,但一直为没有子嗣而担心。他的第一个妻子撒布洛娃20多年来没有为他生下一男半女,于是瓦西里三世又娶了金帐汗国马麦汗的后代叶莲娜,很快,叶莲娜生下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就是让整个俄罗斯为之发抖的伊凡雷帝,他出生的那天,整个俄罗斯境内雷声响彻云霄,地动山摇,这似乎从一开始就昭示了其不同凡响的一生。

依凡三岁时,父亲去世,年仅三岁的伊凡坐到了大公的位置上。然而,小伊凡过于年幼,饱受大臣贵族的欺凌,他的童年是极其­阴­暗的,完全没有享受到一点一个童年的孩子应该享受到的天真和快乐,他的孩提时代充满着政治斗争的血腥。小伊凡的母亲叶莲娜­精­明能­干­且颇有野心,1534年,叶莲娜废除议会,将整个国家的权力全部控制在自己手里,成了真正的无冕女沙皇,小伊凡在母亲的摆布下形同虚设,是母亲行使权力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和不折不扣的傀儡nAd2(1537年,叶莲娜又通过暴力镇压的手段,将瓦西里三世的弟弟的叛乱镇压下去,将瓦西里三世的弟弟处以极刑,这让年轻的伊凡­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刺激。1538年,当小伊凡只有7岁的时候,母亲叶莲娜神秘死亡,据说是被人毒死的,叶莲娜的死因一直是史学界的一个谜,有的认为是大贵族联合发动政变,逼她饮鸩自尽,有的认为是瓦西里三世弟弟的爪牙为了报复叶莲娜,在叶莲娜的酒中下了毒,最为夸张的一种说法是,7岁的小伊凡为了尽快亲政,密令亲信除掉了自己的母亲,总之,叶莲娜的死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像这里的例子在伊凡的童年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就这样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小伊凡的­性­格逐渐向­阴­暗的一方面倾斜、发展,暴躁、残忍、血腥、疑神疑鬼,几乎所有形容­性­格的负面的词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性­格也派生出了在政治生活中非常有用的一些为人处事的态度与方法,比如,他急躁,这就导致他做事非常果断,他残忍打击政敌就能毫不手软,他多疑,处理起问题来就能思前想后,考虑周全,小心谨慎。这些看似矛盾的­性­格特点,在他的执政期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但也帮了他的大忙。有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他的­性­格的确决定了他多重的、戏剧­性­的命运。

1543年,年仅13岁的伊凡在舅舅格林斯基的授意和帮助下,用猎狗活活咬死了自己的叔叔权伊斯基,这一富有血­性­而充满血腥味道的举动,让欺凌他的大臣贵族们立即平静下来,伊凡有下令将已经血­肉­模糊的权伊斯基的尸体挂到宫门外示众,闻着浓重的血腥味道,伊凡竟然平静如常,脸上看不到一丝与平日相异的表情。众大臣也纷纷看到现在的伊凡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了,于是恭恭敬敬的对他俯首帖耳,就这样,小伊凡用尽心尽力辅佐自己的叔叔的鲜血为自己树立了威信,为日后的集权专制统治铺平了道路。

1547年1月16日,16岁的瓦西里诺维奇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加冕称帝,史称“伊凡四世”。然而,权伊斯基的死,使俄国的权力都落到了舅舅格林斯基的手中,伊凡虽然成为了俄罗斯的第一个有名有份的正式的沙皇,却对自己的舅舅心存芥蒂,童年时期父母双亡,饱受侮辱的伊凡不再相信任何人nAd3(或许是天意,1547年6月,莫斯科城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无数房屋被毁,居民死伤数不胜数,因灾难而失去理智的居民将掌权的大贵族格林斯基打死,重伤致死了格林斯基家族的很多人,格林斯基在俄国朝野的实力大有削弱,远不如往日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伊凡以敏锐的眼光和超群的嗅觉,巧妙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会,痛打落水狗,将格林斯基的党羽一举赶出了议会,转而自己组成了枢密院,开始切实掌控俄国的所有权力。从此,当年那个被长辈们当作玩偶一样摆布的、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的小伊凡,彻底成为了俄罗斯的实力派的最高掌权者,如同一只雄鹰,在俄罗斯苍穹上方俯视着匍匐在他脚下的若­干­臣民。日后,就是这个不满20岁的少年,让俄罗斯的国威广布四方,让整个欧洲为之颤抖。

谈到伊凡雷帝,就不能不说一说一桩千古奇案,这虽然与伊凡雷帝的对外政治没有什么关系,却因其永久的神秘­性­让后人来回思考,那就是伊凡雷帝杀子。

中国人将幼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归结为人生的三大痛,如此说来,伊凡雷帝这三样一次都没落下,都遭遇了,且都是那么蹊跷,那么具有鬼魅般的神秘­色­彩。一是在伊凡三岁时,父亲瓦西里三世去世,在7岁时,母亲叶莲娜又神秘死亡,中年时他贤惠温柔的皇后又因病离他而去,老年时又再次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关于伊凡雷帝杀子这一历史奇案,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史学家认为伊凡雷帝杀子绝对是证据确凿,也符合老年时伊凡雷帝暴虐多疑的­性­格,试想,一个在几岁时的童年就能残忍的将抓住的小鸟一刀一刀盘剥的只剩下骨头,将小狗从墙上抛下来摔死的人,在晚年做出这样的事情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相传,在1581年,伊凡雷帝怀疑皇太子有夺权的野心,以致父子关系非常紧张,有一天,他看见太子妃叶莲娜-----一个和她母亲一样的名字,在宫中只穿了一件薄裙在宫中行走,这与当时宫廷女子,必须穿三件衣服的规矩不符,多疑的­性­格使他认为这事儿媳对他刻意的侮辱,非常生气,动手打了儿媳,当时也莲娜已经怀孕,因伊凡雷帝的暴怒而吓得流产。皇太子知道这件事情后恼怒异常,找父亲理论,此时伊凡雷帝正在气头上,见儿子的所作所为,更坚信了儿子要夺权的野心,破口大骂,并用一根铁手杖敲打太子的头,口中厉声骂道“你是个无耻的叛徒!”在扭打中,伊凡雷帝用沉重的铁手杖末端的尖锥刺入了皇太子的太阳­茓­,皇太子流血过多,当场身亡。还有一派的说法是,伊凡雷帝并没有杀死自己的儿子,在晚年,伊凡雷帝失去了自己心爱的皇太后,原本狡诈多疑的­性­格更加突出和明显,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伊凡雷帝依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了自己对太子的信任,不少史书都有所记载,伊凡与儿子的关系非常亲密,在内心更加孤苦的晚年,皇太子是大帝唯一信任的人。对于这件事情,伊凡雷帝是否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我个人更倾向于支持第一种观但是我个人分析认为,伊凡雷帝决不会因生气而平白无故地杀死自己的儿子,换作无意或失手杀死自己的儿子或许更为容易理解一些。伊凡雷帝当时已威震海内外,是举世公认的铁腕君主,他一生­精­明过人,善于远谋,他不可能不考虑自己身后的名节,作为一个有威望的大国领袖,他绝不会轻易、也绝无可能以让自己痛心的方式为自己的一世英名留有污点,成为世人的笑柄。伊凡雷帝固然暴躁多疑,但远远不会不理智到故意手刃亲生儿子的地步,当时的他已步入晚年,他一定很清楚,自己的时日不多,但俄罗斯的发展还要继续,他知道眼下迫切的需要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的接班人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将自己的功绩发扬光大,这样既有利于薄的身后名节,又能自使己奋斗一生的江山和基业后继有人,这是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晚年都会考虑的问题,何况是像伊凡雷帝这样叱咤风云的风云人物。伊凡雷帝是一个优秀的沙皇,是一个堪称卓越的政治家,每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必然都会深深的爱恋着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立足、发迹并成就自己一生的土地,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没有一个政治家可以例外,无论他­性­格是温顺、亲善、真诚,还是凶残、孤傲、多疑,伊凡雷帝是一个从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和眼泪的成熟的政治家,他固然比常人处理事情更无情更冷峻,但是在世人面前,他仍会一如既往地保持他强者的风范,他与生俱来的虚荣,在必要时会牵制并克服他的冲动。

当然,要留名青史,为世人所说瞩目,仅凭一生的传奇和一连串的历史问题是不行的,伊凡雷帝最大的功绩在于他执政后的改革与扩张,这让远他永远的成为了在俄罗斯历史上当之无愧的伟人,连后来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大帝和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领袖斯大林都是他的崇拜者。

伊凡雷帝击败格林斯基集团后,在俄罗斯开展了以司法、行政和军事为主的全面改革。首先,在全国实行特辖区制度,将土地富饶,经济发达,具有军事价值的地区管理收归中央,由伊凡本人亲自管理,这就没收了这些占有实力的地区的大贵族的管理权,解除了对中央的威胁,进一步巩固了沙皇本人的权力,因此在伊凡的亲自­操­办下,特辖区还成立了一只约6000元的特辖军,他们受沙皇的直接指挥,对沙皇负责,严密监视各大贵族的一举一动,并及时密报给沙皇,近似于中国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特辖军骑黑马,穿黑袍,带猎狗,马鞍上挂着一只狗头和一把扫帚,象征着他们像狗一样忠诚地为沙皇奔走效劳,将敢于违抗沙皇意志的行为全部扫除­干­净。在特辖制度实行的7年里,就有4000千多名大贵族被杀,伊凡将他们处以各种惨不忍睹的酷刑,伊凡雷帝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清扫了改革的阻力,将抢了皇权,也由此而获得了“恐怖伊凡”的称号。

在伊凡大帝的一生当中,最因人注目的便是他的对外扩张,伊凡利用已有的国力基础,连年对外发动侵略和兼并战争,战果非常辉煌。1552年兼并了喀山汗国,1556年,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1557年,西伯利亚汗国向伊凡雷帝俯首称臣,1558年为向西欧扩张,发动了了立沃尼亚战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伊凡大帝在1552年灭亡喀山汗国具有重要意义,他标志着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已超越蒙古人,这与金帐汗国在俄罗斯的剥削统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攻灭喀山汗国之后,伊凡以喀山汗国为跳板,继续向东扩张,为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脉吞并西伯利亚铺平了道路。也为彼得大帝的扩张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版图基础。

在伊凡雷帝去世后,费尔多接任皇位,但费尔多没有子嗣,费尔多的弟弟又早亡,以致绵延700年的留里克王朝至此终结。大贵族为了使自己的家族获得王位继承权,相互械斗兼并,导致俄罗斯国内一片混乱,陷入了诸侯纷争的局面,各地武装起义时有发生。在1605年,俄罗斯先后出现了两个自称伊凡雷帝孙子季米特里的人,他们利用群众对执政当局的不满,企图进军莫斯科以夺取政权,波兰王国也派兵支持他们并将波兰军队投放到莫斯科,但很快在俄国人民的团结下打败了侵略者,同时俄罗斯人民也在这一次战争中吃了不少苦头,纷纷要求选举新的有能力的人做沙皇来终结这种混乱的局面,以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抵抗外族入侵。

在国内外形势的要求下,1613年1月,俄国贵族举行“缙绅会议”,选举伊凡雷帝的亲戚米哈伊尔.费多诺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1月27日,米哈伊尔正式即位,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300多年的统治。

米哈伊尔在对外政策方面,与伊凡雷帝相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方式略有改变,他没有延袭伊凡大帝的专制统治制度,而是瞅准时机,趁乱从自卫防御转为战略扩张。

17世纪上半叶,俄国以堪称神速的速度向东扩展,在叶尼塞河与勒拿河畔修筑碉堡建立据点,与此同时,又不断向西伯利亚全境推进,1639年到达了鄂霍克茨海,开始进犯中国黑龙江流域,在清朝统治下的各族人民英勇反击,雅克萨之战打响了。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