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慢慢发白,各式飞扬的旗帜在晨光中渐渐清晰,隐约渗出一丝血色。士兵在略带枯黄的草地上默然肃立,静候大战的到来。
由于双方都没有打算出奇制胜,而是凭藉本身的兵力来一场硬碰硬的苦战,所以两军尚未交战,数百名鼓手已经把大鼓敲得震天响,在连番鼓声中,士兵的斗志逐渐昂扬起来。
此役,公子楼尽起全军四万六千人,决心和龙雪皇决一死战。他将全军布置成凸字形状,以两万士兵作前锋兼当中军,由副帅韩世杰(公子楼赏识他在梅关城下的稳重,特意提升他的地位)带领;呼延霞飞和高行瓒各带领八千精兵作为两翼,公子楼自带领一万大军压后。
而龙家军方面却只出动两万五千兵马,在离城五里的一处高坡旁布置成扇型阵势,一副防守的架势。
公子楼站在高坡上,发现龙家不仅兵少,而且好像只打算防御的样子,不禁暗喜。他连输数场,早把面子丢尽,此时此刻,无可选择地信任起部下来。他把一切兵权都给韩世杰,让其带兵缓缓进攻,而呼延霞飞和高行瓒在旁掩护,而自己则率领一万人马,抄小路,切断敌军的后路,然后再两面夹击,一举将龙家军歼灭。
他带兵离开时,为避免龙家看出破绽,特意留下大量的旗帜和长枪,远远望去,仍是旗帜招展,长枪林立的样子,却不知已是空无一人。
由于龙家军—直留守原地不动,而韩世杰也不急于进攻,双方虽然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却没有发生战斗。双方由辰初(上午七时)一直僵持到辰正(上午八时)。正当韩世杰以为可以成功拖住龙家军时,龙家军的阵形却发生了变化。原本的扇型阵势突然合拢起来,就像将一把张开的扇子收起,由原来的扇形变成前后尖、中间宽的锥形阵势。显然易见,锥形阵势是利于进攻的。
“不好!”看着龙家军的阵形发生变化,一向稳重的韩世杰也不禁面色大变。他立即就判断出龙家军要转守为攻。震惊之余也不禁对龙家将领的指挥能力和龙家军的训练水平暗暗佩服。
须知要将扇形阵式变为锥形阵式,看似简单,实质上困难无比。数万士兵的站位置和队形同时发生变化,而且还要在敌人面前突然变阵,不仅要变阵迅速,而且必须保持队形整齐和军威不减,不经过长期的训练是不可能做到的。
此时,龙家军开始了冲锋。冲在最前面的五百死士,他们也不穿衣甲,只是一手拿小圆盾,一手持刀,撒开大步向前冲;而紧跟着后面的是一千轻装的长枪手,只待前面的死士一旦与敌人交战,造成混乱,让对方弓箭手无法放箭后,就马上冲杀,打开缺口。在龙家军后方,有一千五百名弓箭手负责掩护;而六千名手持大盾牌的甲士,则紧紧守护着龙家军的两翼;中间的一万六千名士兵聚在一起,成为坚实的中军。二万五千名龙家军就这样保持着锥形阵式,向南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辰正一刻(八时十五分)战局开始了第一次的变化。
两军对阵,士气高者胜。龙家军连战连捷,加上龙雪皇的各种激励,士气极为高昂,而冲在最前面的五百死士都是亲人死在南军手中,一心想报仇雪恨的复仇之士,所以毫不怜惜自己的生命,只顾向前冲。
而南军由于屡败屡战,士气十分低落,尽管公子楼的破釜沉舟在一定程度上振作了南军的士气,但与龙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加上韩世杰用的是利于进攻的阵形,摆在前面的都是惯于冲锋陷阵的勇士,负责防守的弓箭手却都在后方,龙家的变阵又快,等韩世杰醒悟过来也想变阵时,龙家军却要发动冲锋,在这种情况下,韩世杰自然不敢乱来,只好让荆湖大军保持原来的阵式,进行反冲锋了。
双方的前锋部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战。同样是冲锋,龙家军和荆湖大军的作战模式大为不同。龙家军是先派少量精锐在前,冲乱敌军阵脚后才由大军掩杀;而荆湖大军却是一开始就是大部队的冲锋。
说来南军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本来南军有的是床弩和弓箭,无奈南军的大型器械,在梅关已经丢失大部,而且,为了轻装绕小路,又被迫丢弃一些笨重的装备。幸好荆湖大军的战力非凡,即使是正面作战,倒也不惧。
但见南朝数千名顶盔贯甲的长枪手紧紧地聚在一起,在长枪手前面的是三排手持盾牌的士兵。冲锋时全军缓慢前进,由盾牌手挡住敌人射来的羽箭,长枪手负责冲杀。南军所使用的枪是特制的长枪,光第一排就有一丈长,而第二排有一丈四,第三排有一丈八,由此类推,最长的枪竟然有四丈之长。
前三排士兵的枪还算不重,可一手持枪,一手拿盾,那枪都夹在盾牌中间,正对着敌人;后排的长枪较重,须士兵双手持枪,故此没有盾牌掩护。他们还要将长枪放在前一排士兵的肩膀上,形成密密麻麻的枪林。最后数排士兵则将长枪竖起,准备随时作战。整个队伍,犹如大刺猬一般。任凭再精锐的部队,在面对这样的枪林时也难以招架。
然而五百死士却又有着与别不同的作战方式,他们冲到盾牌手面前时,纷纷投出手中的纸包,那些纸包里内有粉末和石子,打在南军身上,那粉末四散开来,随风一吹,全送进前三排南军士兵眼中。那些白粉竟然是石灰粉!南军士兵纷纷掩着双眼,长枪和盾牌撒了一地。
趁着对方混乱,那些死士冒着被长枪戳穿的危险,立即全部趴下,一路贴地滚到盾牌手脚下,挥刀就斩。无数的南军就这样被斩断双腿。
盾牌手立即被破,而盾牌手一破,后面的长枪手就大难临头了。由于后排南军的长枪过长,挥动长枪十分困难,这五百死士的身材普遍不高,他们站在南军前面,后面一排的南军就无法看到他们,自然也无法挥动还搁在别人肩膀上的长枪,而前排的长枪手一旦被死士近得身来,自然也无法以长枪迎击,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死士们干掉。死士的一轮冲锋,居然也使南军折损不少。
而跟在死士后面的是一千名长枪手,他们手中所拿的枪与南军大为不同,很短。当他们冲到离南军还有二十步时,突然将手中的短枪投出。这一下大出南军意料之外,由于他们都紧紧地聚在一起,根本无法躲闪,顿时伤亡不少。
然后一千龙家军从背后拿出他们的秘密武器——寒光闪闪的利斧,向南军的下三路砍去。尽管南军身批重甲,却无法抵挡斧头的锋利。在龙家军灵活多变的进攻面前,笨重而呆板的南军根本无法抵挡,纷纷败退。龙家军中不禁发出胜利的欢呼声。
慢慢地,荆湖大军的凸形阵式发生了变化,在龙家军的猛烈进攻面前,那突出的部分渐渐被磨平,然后又变成凹形。换言之,担任前锋和中军的韩世杰军在不断地后退,但呼延霞飞和高行瓒两军却纹丝不动。越来越多的龙家军向中心涌进,进逼韩世杰军,队形也因此变得混乱和拥挤。当龙家军完全塞满凹形阵式的陷入部分时,他们才发现,在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被荆湖大军三面包围。
午初二刻(十一时三十分),战局发生了第二度变化。
这时候,荆湖大军终于开始真正的反击。由呼延霞飞和高行瓒两军从两翼进行夹击,而韩世杰军则正面进攻。由于南军的凹形阵式所留下的空间实在有限,大量的龙家军挤在一起,失去机动灵活的优势,自非荆湖大军的对手。
毕竟若论群体作战能力,龙家军和训练有素的荆湖大军还是有着不少的差距。先是大刀手发动凌厉的进攻,倘若刀手不行,由后面的长枪手补上,倘若还不行,就由弓箭手来解决问题。整个进攻过程井然有序,丝毫不乱。
一批又一批的龙家将士在荆湖大军的密集进攻下阵亡。由于龙家军的队形过于紧密,在周边的将士根本就没有后路可退。除了向前还是向前;被自己人挤成一团,连气都快要喘不过来的中军将士却又不能参战,眼睁睁地看着同伴被杀,只能发出绝望的悲呼。这便是战争,这便是真实……
不知怎的,失去了复仇之心的方芷容,面对南兵,竟然真的无法动手。真的要杀害他们么?他们也是人,活生生的人啊!芷容的手心在发汗,连枪杆都几乎抓不住,喉咙干燥异常,竟然吞不下一口唾液。不行,不能这样的。我要像之前的云飞大哥,我要作战……可是……一想到之前那段悲伤内疚的回忆,芷容便不寒而栗,不,不,我再也不想回去……
“时机已至,全军突击!”一直在山坡上静观战局的龙雪皇发出了号令。随着他的方天画戟的前挥,五百战马奏起四蹄,尘土飞扬,如同千军万马的冲锋,“雪皇冲阵”终于又再出现了。
午正二刻(十二时三十分),战局又发生了第三度变化。
在梅关城下,不少南军已经见识过雪皇冲阵的厉害;如今,他们再一次领教了它的真正威力。龙雪皇选择的进攻方向是南军的中军左翼,就像是尖锥刺穿薄纸,不消半个时辰,五百精骑已经成功地穿越敌军的左翼,到达南军的中央;然后“雪皇冲阵”突然改变方向,从敌军的核心部分出发,一直杀向其后方,其势莫可抵挡。
不能说南军不尽力,也不能怪责他们无能;须知这数万南军均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曾数度挡住号称天下无敌的北国骑兵冲锋;但他们的防守王牌——拒马和床弩都在梅关战役中失去,现在他们只能靠密集队形来抵御“雪皇冲阵”。
可密集阵形的最大弱点就是转动不灵,根本无法应付从侧后方来的攻击。他们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根本无法走避,只能站在原地,连头也不能回,听着脑后兵器破风的声音,一一倒下。及至战死的人多了,队伍开始溃散,才终于可以分出部分士兵前来迎敌。
可龙雪皇麾下的五百骑兵,乃是千中选一的熊虎之士。他们多是从北方迁居广南的青年,年纪约二十出头,血气方刚,身高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能骑善射,手持长杆兵器,锐不可挡。加上此时他们身上已披上重甲,由轻骑改装为甲骑。那甲胄非一般兵器可伤,自然无所畏惧。
之前的大战虽然打得灿烂,伤亡人数也不过两百人左右。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刺击斩杀阻挡的敌军;倘若一时对付不了,就让马匹直撞过去,让马蹄来践踏敌人。而龙雪皇的武勇也是世所罕见的,普通的士兵根本就无法靠近他。但见他的方天画戟如光华般绽放,他的四周竟形成一道血墙。随着他的疾冲,那血墙就不断地加厚延长。他冲锋在前,加上同样英勇善战的龙冰兰和芸儿掩护,上来抵挡的南军只会让龙雪皇身边的血墙变得更红、更厚。
经过一轮冲杀,如断水截流般,龙雪皇竟率兵成功地冲破敌人的中军,到达其后方。来路留下长长一道血河,那如小山般堆积的尸体,竟将南军分成两截。由于南朝的后军已经奉命迂回龙家军的后方,所以南军的后方变得无人把守。龙雪皇回过马来,在一处高坡上眺目远望。尽管经过龙雪皇的冲杀,南军的中军已经开始变得混乱,但在韩世杰的竭力指挥下,组成一道道金色的防线,硬是挡住龙家主力的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