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眼见进入抱朴道院没指望,只好又赶到赤松观询问。
赤松观招徒虽然没对学识做出任何要求,却另有令许仙倍感为难的地方。也不知黄大仙是怎么想的,竟会要求弟子入门时必须敬献财物,而且根据奉银多寡划分等级,银子越多,越能成为入室弟子。十两银子是最低入门价,据说只能做个烧火的道童。
因此之故,许仙先前一只盼着能凑够十两银子。
可是,对于他这样十三四岁的牧童来说,十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如果不偷不抢,不蒙不骗,怎能凑得够呢?
到了现在,赤松观的门槛对他来说已经大大提高了。因为除了入门费之外,他还要多凑五十两银子,先得恢复自由身才行。而且这事必须抓紧,否则若是过了两年,那就变成一百两了。
修仙是他藏在心底的秘密,别说白得财夫妇不知,就连跟他谈得来的白素贞也不晓得一丝一毫。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许仙常会想起自己的祖父、父母和其余的家人,想到他们临走时难过的样子就觉得黯然神伤。再想到祖父说过的话"仙路已绝,从此之后做个凡人吧",他就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有些不服气。他常这样想:"既然祖父能够从一个普通的青年修成远近闻名的许真君,为何我不能修成神仙?"
"我要修给他们看看!我要凭自己的力量成仙得道!"他常在心底这样对自己说。
美丽的春天总是很短暂,一阵风,一阵雨,就要把春天带走。时光飞逝,转眼到了桃花乱落的暮春时节。风卷起满城飞絮,雨摧落满园花蕊。纱窗外杜宇声声啼叫:"不如归去"。
在这风雨送春归的时候,祝英台接到家书,说是母亲病重,希望她归家服侍。万般烦忧,满腔辛酸,英台不得不收拾行装上路。
三载同窗,情深如海,梁山伯心中难舍,相依相伴送下万松山,行向十八里长亭古道。
一路之上,英台鼓足了勇气想要表白自己的爱意,可是碍于礼教,话到嘴边却又难以说出口来。她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再不说,以后可能永远也不用说了,于是乎她只好千方百计借物讽喻。
好在她天资聪颖,形象的比喻俯拾即来。
看到山上砍柴的樵夫,她不假思索开口说道:"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艰难,却不知他为何人把柴打?梁兄为哪个送下山?"
梁山伯心中记着自己的誓言,觉得现在还没到挑明关系的时候,于是故作不解,摇头晃脑地答道:"他为妻子把柴打,我为你贤弟送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