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一场瓢泼大雨浇湿了这座北方古城。空气中散发着丝丝带甜的味道。 我的通知书迷了路,走丢了。
今天,距离校刚好一个月。好久没有上网,在一个世外桃源住了一段时间,很惬意!一友的个人主页有句“无论心怎样漂泊,都愿一切回到那宁静的故乡”,仔细思量,令人颇有感触☆近这些年,因在外念书的缘故,连累了已不再年轻的父母亲也多呆在外,因而,能回一趟老家就显得格外珍贵。想起刚下车的那阵子,蓝天白云依旧,整个小城外貌却着实发生了不少变化。若有人在下车后找不到出去的路的话,任谁也不愿意相信那是一个在那生活了十多年的人,更何况本人还没有完全老去。摩托车在山间蜿蜒盘旋的黄土路上疾驶,风从耳畔呼呼刮过,山涧的树木夹带着我的童年在飞快地后退,远远地抛在了身后。看着那些小屁孩儿和对门山上的树一起在疯狂地长大,看着哪家大伯大妈脸上又爬了不少“萝卜丝”,看着以前老爱去抓鱼的小河沟中清水依旧......每一次回到那个小乡村,心中总有难以言说的感觉,平静的,抑或是悲伤的。人无论怎样的发达了,总还是很难忘掉生于斯的那块根。山清水秀,树木葱郁,稍加打造,或许能是一个山寨版青城山,幽!
从对面山上天边那一角延伸出去,就是一个钢筋水泥的世界。忽地想到了刚离开的学校,以前喜欢在黄昏时候一个人跑到清水河边,看着对岸的农家房舍和田园风光,一条河,两个世界。又忆07年底余虹教授的自杀辞世,后来,《南方周末》以专栏记述此事。《南》提到某年余教授在美国一城坐地铁,见到绿化园区一边是林立的高楼大厦,一边是静静的墓地,生死间的距离原来如此近,由此引发对生与死的思考。稍爱思考的人都会想到,这些,何况心性敏感如余虹?人还这般地年轻,还没有经历多少事,更谈不上所谓的沧桑,因此不用做个“怨民”。只是,一切都很恍惚的情形总是时常发生,细细琢磨,却又不知为何。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