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传世新说 > 第二章:消失的军团

第二章:消失的军团

梁博士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老师.少年时,因为学业和才能突出,被清华大学直接录收,25岁便考取了博士学位,成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铛.铛.铛......”

上课的铃声响起,梁博士如往日一样,大步走如教室。因为梁博士的­性­格平和开朗,人迹关系好的原因,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学生们‘哗’的一声,全数起立,向梁博士致礼并齐声发出嘹亮的“老师好”。

“同学们好,请坐”

小许,学生们坐好。梁博士向所有人大致一扫,小心翻开备课本,说道:“今天上一节课外题‘消失的军团’。”随后又在黑板上正中间写下“消失的古罗马第一军团” 。

梁博士有流畅的语言,简单的比划,让多元的故事情节深刻的留在学生们的记忆深处。

自古以来,祁连山融化的雪水一直滋润着脚下的中华多个民族的繁衍与生息,也造就了­精­彩纷呈的西部文化史。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山脚下,甘肃永昌县境内的者来寨,一直生活着一些身材高大、肤­色­深红、鼻梁高耸、眼睛深陷、毛发棕­色­弯曲、具有明显欧洲人相貌特征的人。人们将这里称为“黄毛部落”。有人统计,四百多人的者来寨,具有这些特征的人有两百多个。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者来寨原本是一个古老的具有异国情调的土城堡。很早的时候,它那高大的城墙和坚实的城门不知抵御了多少次大漠匪徒的侵扰。然而,西部高原毒辣辣的阳光和有力的风沙让城堡在岁月的风化中慢慢地走了样。到了二十世纪后,城堡渐渐成了断壁残垣。但是,不管千变万化,者来寨的人们却一直保持着他们固有的民俗。多少年来,他们一直喜欢吃比萨饼,喜欢斗牛,喜欢更多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习惯。民俗的韧­性­胜过了当初看来坚不可摧的城堡。

这些富有欧洲情调的习俗在这片大漠的村落中当属独一无二,但是这里还有明显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殊之处,这里的每一代人中总有一些相貌酷似欧洲人。但是,他们并没有见过欧洲人,倒是有一些偶尔来此的外地人,对这些人的长相表示惊诧。者来寨为此感到不安。人们将这些人称为“黄毛”,将者来寨称为“黄毛部落”。据者来寨的老人们讲,很早以前,具有这种特征的人很多,而后来明显减少,但是直到今天,具有“黄毛”特征的人还不在少数。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在丧葬风俗上仍保持着一个与众不同的习惯,那就是在埋葬死者的时候一定让他的头朝向西面……为什么有这么多奇异的风俗,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研究人员终于找到了一份特别的答案:这些人是古罗马人的后裔。

公元前53年,古罗马的执政官克拉苏派出五万将士攻打中亚。这支不可一世的远征军最终被强悍的对手打得落花流水,其中只有一支约六千人的军队,血战数十日后突出重围。但这支幸存下来的古罗马远征军却从此神秘地“消失”了,在古罗马史料中,查不到任何关于他们的下落。多年来,不少学者认为这五万远征军当时已全军覆没。谁也没有料到,这支残部后来竟进入了中国,并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坡上安家落户,繁衍子孙,以至前不久考古学家在河西走廊上看到他们高鼻梁、深眼窝、头发自然卷曲的后裔时,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事实上,早在1992年,他们所在的甘肃永昌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永昌县位于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是古丝路重镇。此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这里有汉朝的鸾鸟、番禾古城遗址,汉、明的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以及古代少数民族的三角城遗址等。当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远征队”到此考察时,吃惊地发现,地处永昌县城西约一百公里处的鸾鸟古城,在建筑布局上有鲜明的古罗马风格。当时一些西方学者说,这座城很可能是由古罗马人建造的,他们称之为中国的“庞贝”。在《史记·匈奴传》和《汉书·地理志》中,也有关于“鱼鳞阵”的描述。据考证,所谓鱼鳞阵就是古罗马士兵击打盾牌组成的方阵。

考古学家到西部偏僻荒原上考察时,在永昌县南十公里处的者来寨找到一段十余米长的残存土墙,学者们在土墙附近又发掘出一根三米多长的粗大圆木,圆木周体嵌有几根二十多厘米长的木杆。专家考证,这根奇特的木制品,与史料记载的古罗马军队构筑城防的“里木城”工事极为相似。

罗马城距当时的汉代都城长安(西安)约七千公里。但早在两千多年前,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丝绸之路”就已开辟。《中国丝绸之路辞典》引言中讲述了古罗马大帝与中国丝绸的一段趣闻:公元前一世纪的一天,好大喜功、征伐成­性­的罗马皇帝恺撒在一次庆功会上展出他从东方各地掳获的战利品,其中一面用中国丝绸做成的旗帜在众多展品中显得特别鲜艳夺目,贵族们无不赞叹这种从未见过的纺织物的华贵和轻柔美丽,结果是恺撒意欲炫耀的功绩反被追求中国丝织品的热效应淹没了。可见这时古罗马至中国之路早以畅通,这支远征残部完全有从中亚到达甘肃的能力。那么,他们又是怎样流落到河西走廊的呢?

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汉朝戍边的官兵曾遭遇过一支采用古罗马军队用兵方式的奇特部队。这支部队后被汉朝降伏,安置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战略要地今河西走廊一带。汉朝为了使这广漠的地面上能够有人居住和进行交易,不仅在河西走廊的绿洲上设郡,还向这一带迁徙了大批移民进行开荒。也许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这些古罗马败军才在永昌“落户”。公元前20年西汉的版图上,标有这个新设立的名叫骊­干­的行政区的具体位置。有历史学家找到一张公元前9年绘制的布绢地图,他们可以在破旧的地图上清晰地辨认出那个城镇的名字,它的方位大致相当于现在永昌县的者来寨。文物工作者在村边古墓中挖掘到了一些陶器、一具巨人的完整骨骼和一撮未及风化的棕红­色­毛发,这些陶器和墓葬的形式,都使专家确信它们属于距今两千年左右的汉朝。周围的村民在挖地时捡到一个椭圆形铜器,上面有“招安”两字,人们推断它极可能是古罗马人军帽上的顶盖。因为这支部队本来就被汉朝降伏,所以出现“招安”字样就在情理之中了。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