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条石子通路,进了后花园,龙飞在假山里转了一遭,穿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山洞,透陁到达山顶那个朱江色的小亭子。
满园桃花、杏花、迎春花等争芳斗枪,盛开似锦,北京的前门箭楼、景山公园的朱亭、北海公园的白塔、鼓楼等建筑尽揽眼底,偶尔有几只灰鸽子呼啸而过,蔚蓝色的天空,白云飘动,如团团白絮,自由浮沉。
龙飞对芳梅娟说:“小姑娘,你每天生活在这花团锦簇之中,桃花雨,杏树云,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啊!”
“什么神仙,这个院是有名的凶宅、鬼宅,鬼气冲天,凶像环生,我生活在鬼哭狼嚎之中,每天都提心吊胆的。”
“你见过鬼吗?”
芳梅娟点点头,“见过。”
“鬼是什么模样?”
“张牙舞爪,伸着绿舌头,披头散发,呲着大牙,瞪着眼睛,走起路来像一阵风,可害怕了!”
“在哪里见过?”
“就在这山上,有时在小灰楼里,鬼也不说话。”
“小姑娘,你在宣传迷信,世界上从来没有鬼!”
龙飞正色道:“心中无鬼的人怕什么鬼?心里装鬼的人才有鬼。”
“鬼在我肚子里?”芳梅娟睁大眼睛,用右手摸了摸肚子。
“对。”龙飞点点头。
芳梅娟说:“我每天吃萝卜白菜,不会装鬼的。”
龙飞问:“你看过《红楼梦》吗?”
芳梅娟摇摇头,“听说过这本书。”
“红楼梦中有个贾府大观园,是小姐丫环和公子哥聚会的地方,风景优美,花团锦簇,这个花园有点那个意思。”
“大观园也闹鬼吗?”
龙飞点点头,“有时也闹鬼,有的丫环跳了井,投了河,有的小姐整日哭哭啼啼。公公偷了儿媳,丫环跟少爷偷情,贾府上有个看门的老头叫焦大,他看得最清楚。”
芳梅娟听了如坠五里雾中。
龙飞指着上下后门附近的那个小白房子说:“那里有个小白房子,是做什么用的?”
芳梅娟听了,心头一惊。
龙飞说:“我想去看看。”
芳梅娟有些紧张,说:“里面什么也没有,有什么看的,你们又不想在那里住。”
龙飞往下走,芳梅娟无奈,只得随他下山。
走进那座小白房子,芳梅娟的心一直“砰砰”地跳着,血压好像也增高了许多。
龙飞终于来到了那座小白房子门前。
芳梅娟双腿开始发软,心仿佛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儿。
龙飞打开了门。
屋内只有4个樟木箱子,木床和椅子不翼而飞,只有那个大灯伞默立在那里。
龙飞走了进去。
“这里墙壁上还有这么多诗词。”龙飞望着壁上的诗词。
芳梅娟回答:“以前这里关着一位老先生,他很有学问,是他写的。”
龙飞点点头。
龙飞看到地上墨迹,问道:“最近这里有人住吗?”
“没……没有。芳梅娟有些慌乱,这里一直无人居住,是以前的主人作仓库用的。”
龙飞走到那些木箱子前,问:“这里装的是什么?”
“是以前主人穿的衣服布料。”
龙飞说:“这里也能住学员,收拾一下蛮好。”
芳梅娟说:“小楼还不够住吗?”
龙飞凝视着窗外,“这里风景好,空气又新鲜,有人愿意住平房,能够接地气。”
“你还懂风水?”
“多少略知一些。”龙飞笑了笑。
芳梅娟有些纳闷:那些桌椅、杂物一夜之间,不翼而飞,那两个神秘的女人月不知到那里了。
龙飞默默地立在那里,他感到有一种熟悉的气息,就像停立在一个大磁场之中,有一种熟悉亲切的气息在吸引着他,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使他有些惆怅和茫然,就像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夜雾重重,徘徊不定。
“最近有人来看过房吗?”他问。
“有一个20多岁的女人来过这里,她已经来过两次了。”
“她定下来没有?”
“没有,她只是来看看。”
龙飞知道她说的是凌雨琦。
“她这两天没有来吗?”
“没有。”
龙飞走出这座小白房子。
芳梅娟如释重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龙飞走到假山之中,穿过山洞。
芳梅娟对龙飞说:“我看你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我问你,这个宅子为什么经常闹鬼?为什么这里多次发生凶杀案?”
龙飞注视着芳梅娟,思忖了一下,他想:这个女人如果是梅花党特务,提的问题有些幼稚,不是很成熟,她年龄不大,涉世不深,她究竟是什么样的女人呢?
龙飞说:“多次发生凶杀案,只能是一种偶然、巧合。”
芳梅娟眨动着大眼睛,又问:“你说人死后,灵魂是随处飘荡呢?还是有一个固定的地方?”
“关于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答案,科学家们也正在探索。人死以后,魂归底下,这似乎是各民族先民的一个共同看法。在我们中国,这种看法源远流长。中国有一部据说是史家左丘明写的《左传》记载:郑庄公置母亲姜氏于地宫,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来他采取部下颖考叔的意见,掘地见母,以黄泉为死地,又掘地及泉,可见当时已有把地下视为死者灵魂归所的说法。这一观念在中国两汉也有承袭,《史记》记载:大将军周亚夫买尚方甲盾为父亲周勃殉葬,后来廷尉竟以此为籍口指控周亚夫谋反,就是将地下世界视为死者寄身之所。大约在汉武帝时期,就有死魂归蒿里的说法,蒿里山在泰山脚下,于是有人将泰山做为地府。大概是觉得蒿里山其貌不扬,南北朝时,著名道士陶弘景提出罗丰山为鬼神之宫,他说此山地处北方,上有六宫,六天宫,鬼王北阴大帝居中主持。那么罗丰山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有人说此山就是四川省丰都县平都山。不过这种说法缺乏根据。”
芳梅娟静静地听着,微风掀动着她的发帘,她轻轻拂了一下。
“佛教把人死后灵魂所归处称为地狱,有十八层地狱之说,从第一层到第十八层有层次之分。据说第一狱以人间三千七百五十年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罪鬼必须在此中生活一万岁,这一万岁相当于人间一百三十五亿年;第二狱的一日又翻一倍,以下地狱的日时和寿命都依次倍增,那么到第十八层地狱,所到地是万劫不复了。”
芳梅娟凄凉地说:“这样长的服刑时间,真是残酷!”
“四川省丰都县,有座风景优美的平都山,被道家列为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福地。西汉的王方平和东汉的阴长生都曾经隐居于此,神话传说炼丹修道成仙人。相传平都山山巅是王方平和阴长生飞升之处,于是后人在山上建了仙都观等建筑。以后有‘阴王’之说,误解为‘阴间之王!’也都传为是阴王居住的阴曹地府了。丰都成为鬼城,大约始于南宋,以后修建了鬼门关、天子殿、阴阳界、奈何桥、无常殿等建筑。”
“什么叫无常呢?我小时候听妈妈总讲白无常、黑无常。”
“传说无常就是地狱中小鬼卒,他们的职责是奉阎王之命,前往人间勾取那些即将寿终的人的魂魄,而人的魂魄一旦被勾到地狱,这个人也就死了,因此,无常对人来说是一种最让人害怕的鬼,这是一种封建迷信传说。”
“那么,阎王爷是怎么回事?以前在家乡,村里有人说我是阎王爷的闺女——小鬼逼。”
“阎王传说是地狱中的统治者,对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阎王一词来源于梵文,也称阎罗,原意是地狱的统治者或幽冥界之王,他能判决人生前之罪,加以赏罚。阎王是一位悲壮的人物,他是因为战败才带着他的臣民移居到地狱,并主宰这个地狱的。”
芳梅娟又问:“水浒传》里有个女豪杰,叫孙二娘,绰号叫母夜叉,夜叉是什么?”
龙飞说:“夜叉是地狱中的著名恶鬼,是在印度神话中一种小神灵,佛教说他是一种吃人的恶鬼,被列为天龙八部之一。他形象令人恐怖,身形高大,双手如爪,头如驴子,目光炯炯,他动不动就吃人肉、喝人血。夜叉作为佛教的守护神,他的形象常画于佛寺的壁上。相传也许他在深山野寺中太寂寞,有时会出来游戏人间。相传有一个僧人参加一个聚会,遇到一个姿容秀丽的妇人,手持莲花,妩媚动人。僧人便开玩笑说:如此羞花闭月的佳人,要跟我云情雨意,起不快活?僧人当夜归寺,半夜时分,有人敲门,僧人开门,白日所见的那个佳人和婢女出现于门前。佳人说,感念白日僧人所言,愿意以身相许。于是僧人和她情语绵绵,不久灭烛就寝。过了一会儿,僧人狂呼乱叫,惊醒众僧人,急忙持烛敲门,但是门关闭很紧,无法打开,只听到野兽嚼骨的声音,还有叫骂声:贱秃驴,要你出家剃发,为何生此邪念?假若我是真女子,也不能嫁给你为妻!众僧人推开窗户一看,正是两个彪形恶汉正在嚼吃一堆烂骨,后来众僧人发现这两个恶汉与佛殿内壁画上的两个夜叉相似,唇吻间尚有血迹。原来是夜叉化作美妇人找上门来,收拾了那个心存邪念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