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南宫义诘责,广成子不由得怒极而笑,道:“你这黄毛小儿,端的是不识好歹,先前之时,一路长驱直入,你还怪我等为何不早点劝侯爷发兵朝歌,好为老侯爷报仇;怎不过打了一个败仗,便将责任推至我等身上?”
但那南宫义几人,皆是世家出身,平日里深受西伯侯重视,自是自视甚高,自四人初来西岐之时,见得西伯昌对他四人甚是器重,心中便对广成子几人心生不满,此时又初遭败仗,自是得了借口宣泄。
若是言止于此,倒还罢了,那赤精子几人,皆是性格高傲之人,虽说如今重新转世,修为尚未恢复到当日鼎盛之境界,但以圣人门徒之尊严,之容得几个凡人挑衅,自是出言相斥。赤精子几人这一开口,却把南宫义几人给激怒起来,当下双方唾沫纷飞,乱作一团,未过片刻,已是个个神色激动,若不是姬昌尚在大帐之中,只怕早已动起手来。
“够了!你等皆是我西周之栋梁,如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那姬昌本尚未从大军初败阴影之中走出,见得自己手下将军,竟已为此事乱作一团,自是心中一怒,将面前书案掀倒,训斥几人。
那南宫义几人,本就是西周之臣,是以听了姬昌之言,自是连忙躬身行礼,退至一旁;但那广成子几人,思及即便当日是轩辕黄帝,对待自己几人,也是毕恭毕敬,这姬昌不过是一方诸侯,更何况不过是轩辕黄帝的一个后裔罢了,若不是这传道人族之事,乃是老师之意,怎会容得他在自己面前如此指手画脚,当下只是冷哼一声,各自坐下,闭口不言。
话音刚落,姬昌这才想起他四人乃是上天遣来,相助自己伐商的使者,自己适才之语气,却是有些失礼,但话已出口,却是不好收回,当下思索片刻,道:“国师之言甚是有礼。即便是本侯所行,乃是依天意而为,但俗语有云,好事多磨难,即便是遇到些挫折,也是理所应当之事,你等自是不可因此而怪责到国师头上。”
广成子几人听得姬昌虽然未曾向自己道歉,但言语之中,已将心意表露无疑,自是不再计较此事;南宫义几人虽然心中不满,但此时思及此事确实怪不到广成子几人头上,更何况平日之时,姬昌言语之中,曾透露那广成子几人,乃是天上金仙临凡,虽然几人心中有些不信,但此时却是也不可再多言。
见得广成子几人都已不再为此事争执,姬昌这才心下暗松了一口气,暗暗盘算此时之形势。当日之时,他得了广成子授意,与明国与纪国一起出兵,自己与纪国,皆是尽启十万大军,那明国,虽然因得这些年与大商交战,实力受损,但也起兵六万,分三路兵发朝歌。
姬昌虽不知另外两路大军如今战况如何,但思及自己所面之敌,乃是大商帝王,王乃是一国之本,麾下自是兵多将广,而另外两路,虽说闻仲与黄彻俱是难得一遇的将才,但想必军力远不如帝乙一路;若是自己再在这穿云关外耽搁,想必即便他日攻破穿云关,胜了帝乙,那朝歌也早被申公豹与苏护占领,一旦朝歌易主,自己再想夺回来,怕是难上加难。
苦思熟虑之后,姬昌才缓缓站起,行至广成子几人身旁,施了个大礼,道:“这穿云关之内,不过仅有商军两万,即便加上那各方诸侯之援军,也不过六万上下,以我西周之力,若是与之正面交战,即便能攻克这穿云关,也是损失惨重。故而昌想相请国师,为我西周大业出手,即便是不能对商军动手,但以四位国师之神通,料想可以将这穿云关城墙毁去,也好让我西周将士少些伤亡。”
第二更,虽然有些晚了了,不说了。
看了有位书友的留言,我觉得很崩溃。。。
兄弟,给你一本《三国演义》,然后你穿越到三国初期,你就能帮刘备统一天下么???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