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因为人多,自然每天做饭也是一个大工程。所以吴氏就给儿媳们分了工,大儿媳和二儿媳一天,三儿媳和四儿媳一天,然后五儿媳和小儿媳也是一天,然后再按这个顺序轮下去。
天还只是翻着些鱼肚白,老唐头和吴氏早早的起了床,吴氏看着各家儿子家的门还没有开,就一一过去催了。
吴氏先去的是西厢大郎那房。因为唐大郎娶亲那会家里的屋子还不是很多,只有一间堂屋和东西两厢,东厢住着老两口,西厢自然就给了唐大郎娶亲用。“大郎啊,起了没有啊,今天要到地里锄草了吧,刚把毛豆收完,该要准备着育油菜秧子了吧!大郎媳妇啊,起来和你二弟妹做饭了呢,爷们要出去干活的啊”!“娘,已经起床了,就来了。”然后是屋里悉悉索索的声音,当然还夹杂着陆氏叽里咕噜的抱怨声,吴氏反正也习惯了,就当没听见。
二郎现在住的屋子是以前兄弟几个还没成亲前住的屋子,原本是茅草顶的,后来二郎成亲那会给换成了青瓦的屋顶。吴氏在二郎屋窗下敲了敲,说道“小二啊,小稻村王家今天娶媳妇,你是不是要去给他家做菜的啊。快起了,早点去总是没错的啊。”“娘,我知道了。”
这时候其他几家大概是听到了声音,也都起了。各家陆续打开家门,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唐家院子里也就热闹了起来。男人们都整理好了都出了门,老二去给人家喜事烧菜,六郎要去镇上学堂了上课,大郎,三郎,四郎,五郎都跟着唐老头下地锄草去了。媳妇们则是照顾孩子,做家务。
这一天正好轮到大儿媳陆氏和二儿媳李氏给一家做饭。前一天是五郎媳妇和六郎媳妇做的饭,家里的盐在做了一顿晚饭后就完全没了◎晚顾氏就已经和吴氏报备了,不过那时天已经晚了,村里也没有货栈,去镇上也要半个时辰。所以吴氏就做主让第二天轮到做饭的两个儿媳去买,陆氏就不情愿了:“凭什么她们用完的还要我去买啊,谁用的谁买”。当时一家子人都在堂屋里,刚吃完晚饭在一起唠嗑,陆氏的这句抱怨大家都听到了,大家只当没听见。
可是做为才来唐家几年,已经生了个女孩的顾氏,脸皮还是很薄的。虽然听惯了陆氏的抱怨,可是还是一下子涨的脸都红了,动了动身子正想走出来,却发现有人拉了一下自己的衣袖,一看是二嫂李氏。李氏很清脆的应了声好,然后转过去跟大嫂陆氏说:“大嫂,明天做好早饭我去买,反正早饭也不用炒菜,用不到盐。吃了早饭我立马就动身,我脚程快奔在做晌午饭前回来。大嫂你就在家帮着做做家务好了”。虽然不明白李氏为什么这么勤快,不过既然事情也算解决了,吴氏也就没说什么了。
天也不早了,老唐头发话就让各家回屋了。
早上,李氏刚一出屋门就去找了吴氏拿钱买盐。“娘,我来拿买盐的钱。”吴氏也没多唠叨很爽快的给了李氏钱。李氏拿着钱眉开眼笑的走了,身上穿的分明是前几日生辰时吴氏给她添的新衣裳。
虽然现在没分家,各家赚的钱都要交给吴氏存着,开销用公中的。可吴氏倒也不是那种小气苛刻的婆婆。有哪个儿子儿媳孙子孙女过生辰了,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都可以在吴氏那得到一样自己想要的东西。李氏身上的新衣服就是这么来的。
李氏拿了钱就到灶间和陆氏一起做早饭。陆氏看到李氏进来,看着她穿的新衣裳,嘴里挑刺的话就出来了“哟,二弟妹啊,到灶间做饭还穿这么好啊,小心沾到什么污渍洗不掉啊,那可就浪费了新衣服了。要再穿新的,可得等到明年这时候了。”话里话外满是对李氏的讽刺,还夹杂着那么些对吴氏的抱怨在里面。李氏倒也没计较,笑呵呵的说:“大嫂,没事,我当心着呢,待会要去镇上,省的再换了。这样也可以早去早回啊”。接着也不再多话,把昨晚吃剩下的馒头放在蒸格上,架在陆氏已经在煮玉米粥的锅里,再去腌菜缸里挑了几个腌黄瓜洗净了切丝装盘,再剥了两个咸鸭蛋拌上豆腐小葱,一顿简单的农家早饭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