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烤熟的兔肉,杨飞试着盘坐下来,心神合一,口中默念丹心诀的第一层口诀,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感觉;二小时过去了,还没感觉;直到三小时过去,丹田中才有了一丝气息。杨飞感叹道:“这里的灵气太稀少了,幸好这身体的资质有中等偏上的木、火两属性根骨,这根骨却是适合丹修的,虽比不上原先的身体,但骨骼脉络还不错,没有严重堵塞的地方,根基打的还是牢固的,也好在丹修这一门对身体的根质要求并不苛刻,要不然还产生不了气感啊。看来要找些药材炼制些丹药来改善和淬炼肉身,加速灵气的吸收。”
清晨的空气清新又舒爽,红彤彤的朝阳散发出柔和的光芒,这片茂密的森林被雾气笼罩着显得虚无缥缈。杨飞起身后又换了一次草药,腿部的麻木感全消失了,毒血也被草药全都吸出,头上的两处伤口也凝固了,才吸收了一丝的灵气对于凡人来说作用还是很大的,丹心诀不愧为碧丹门最顶级的修炼法诀。
杨飞盘坐洞中,闭上眼睛静下心来尝试着放出神识,5米、10米、20米,哦,不行了,杨飞的头疼痛起来,赶紧收回神识,凡人的**只能承受这么点距离,修为和境界如天与地之间相差太大了,看来提升修为要放在地球生活的首位了。
杨飞走出山洞,一缕阳光洒在身上带来一阵舒坦,杨飞不禁闭上眼伸了个懒腰。
“嗡嗡”的声音在附近响起,杨飞睁眼寻声而去,两只手指粗的胡蜂正绕着杨飞吃剩的兔骨头飞舞着,天哪,手指粗的胡蜂啊。
杨飞知道,附近的村子里有个少数民族叫哈尼族,他们擅长捕猎与养蜂,只是哈尼族人的养蜂不是养蜜蜂,他们是从山里把野蜂的巢移到村子里来养,山里的野蜂多,有马蜂、土蜂、胡蜂等等,养蜂人世代相传,通过他们的智慧和简陋的工具寻找到野蜂并把野蜂连巢一起移到家里的屋檐下后菜地里让它们繁衍,通常六、七月份就上山搜寻,养在家里到十月份就可以收割了,蜂巢可以入药,蜂蛹就拿去卖钱了,纯天然的食品很受城里人欢迎,一斤蜂蛹能卖到十几到二十元,一个成熟的蜂巢都在十几斤以上,哈尼族的养蜂人每年靠养野蜂卖也能有个几千元的收入。
杨飞也曾移过一次马蜂巢,但缺乏经验的他被蜇了好几针后才成功,却也痛了他两天,还好是马蜂,要是遇上胡蜂可就惨了,体型超大、毒性超强的胡蜂是野蜂中的大哥大,常人被它蜇上两、三针就会痛不欲生,被蜇上七、八针就会有生命危险。虽然养蜂的收益高,但杨飞还是没敢再试,他还是老老实实的以打猎为生。
哈尼族人养蜂,他们也喜欢吃蜂蛹,特别是胡蜂的蜂蛹,它是一种极好的强身滋补品,只是胡蜂难找,所以哈尼族人寻到胡蜂都是养着自己享用。
杨飞的脑海里除了这些今世的知识外,前世的信息也清楚的显现出来:胡蜂的蜂巢是由胡蜂的唾液夹杂药草建成的,是天然的药材,胡蜂极其蜂蛹也都是炼制丹药的辅药,其作用是能轻身益气、强身健体、不老延年,这可是淬体的好药材啊。
杨飞盯着那两只胡蜂的两眼渐渐放光,脑海里飞速运转着,随手拾起两根小木棍,轻轻的靠近后迅速出手,如筷子般的小木棍稳稳的夹住其中一只,在洞内寻得一片山鸡羽毛,用线绑在胡蜂的腿上后放飞了它,而后背上背包悠闲的尾随而去。
雪白的羽毛飘飘荡荡的上了一个小山坡,最终来到了一处草丛,杨飞一眼看见了那个如排球大小的蜂巢,褐色的外壳在绿草丛中格外显眼,拇指粗的巢**入口处有胡蜂三三两两出入着,看来这是个刚建成不久的蜂巢,成熟的胡蜂巢会有簸箕大。
没有犹豫,杨飞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矿泉水瓶,用木棍把蜂巢口附近的胡蜂都逮入瓶中,寻了根稍大的树枝把巢口堵上,拿劈刀割下蜂巢装袋后拔腿就跑。
一路上通过神识在10多米范围内的查探,杨飞又轻松的猎杀到两只山鸡和一条两指粗的山蛇,于是整了整行李沿山路返回了小顺村。
这是一个中华大地上最普通的小山村,清晨时分更显恬静,炊烟被微风吹得四处散,一条柏油路穿过村落通向远方,路两边聚集着几十座院落,红墙碧瓦,错落有序,这些院落大都是有三,五座两层的房屋组合而成,外面由一堵2米左右高的红色土墙包围着,敞开的大门正对着公路,两侧都有小门,院落的背后是成片的农田,绿油油的一片,微风吹过掀起阵阵的碧波,周围连绵的山脉环绕之下,这里也算是比较宽的山间盆地了。
小顺村作为一个小自然村也就几十户人家,有4个姓,除了小姓吴和杨的三、四户人家外其他的都是姓王和姓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