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六年三月,朱元璋攻占集庆,得到降卒三万六千人。但是俘虏们心存疑虑,害怕遭到杀害。朱元璋是怎么安抚的?他的方法十分惊险刺激。朱元璋从俘虏中挑选出五百个强健士卒作为贴身卫队,为了表现自己诚心待人,朱元璋晚上睡觉时连盔甲都解下了。这样一来,战俘们都安下心来。
这件事不是“冒险精神”四个字能解释得了的。朱元璋孤身一人闯天下,为了收服这三万六千降卒,拿命赌了一次。如果赢了的话,三万六千人就会死心塌地追随自己。如果这五百人中有人心怀不轨,那么就怨自己倒霉,反正本来就一无所有。所以这更是一种亡命徒精神。
夺取太平后,当涂儒者、明道书院山长陶安等率父老出迎,他向朱元璋进言:“海内鼎腾,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朱元璋手下的儒士们都在劝朱元璋勿嗜杀人、勿掠财物、倡行仁义,以图大事,这与当时“哨惊四乡,焚烧闾舍,荡尽民财,屋无根椽片瓦,墙无立堵可观”的造反武装不可同日而语。
与刘邦的约法三章,有异曲同工之妙,朱元璋善待百姓,每到一处,均可赢得普遍的信任和拥戴。然而自他登上王位之后,暴虐的天性逐步显露。
清代史学家赵翼曾说朱元璋“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未所有”。可见,权力常常使人迷失方向,陷进欲望的深渊无力自拔。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做和州统帅时,就将军中掠来的女子全部送回家,“民大悦”。攻下太平后,朱元璋“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军中肃然”。此后每占领一个地方都是如此。朱元璋不以抢夺美女玉帛为目标,倡行仁义,不滥杀人,是他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时,开国皇帝的几个必要条件,朱元璋都已经基本具备了:大志、胸怀、权谋、民心、良臣。只要他的运气不算太坏,一步步地稳扎稳打,江山早晚都是他的。
占领集庆后,朱元璋随即遣兵四出,扩展自己的地盘,几年之内,镇江、常州、徽州、池州、扬州等陆续被朱元璋收入囊中,东南的孤立元军基本上也被肃清。元政府当时正被刘福通闹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江南,朱元璋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东征西讨,忙得不亦乐乎。元政府鞭长莫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朱元璋慢慢做大。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