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尹尚的感觉很淡,就是一个男生,我的同桌,再具体一点,是一个长的比较好看的冷冷清清的男生。我们之间很少说话,我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直到有一天,我见他看完一封淡蓝色的信笺后,长长的手指微微的颤抖,化学课上,我悄悄打量他,见他长长的睫毛眨呀眨,依稀笼罩着晶莹的泪光。
再后来,我了解到,他从南方来,四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因为工作关系调到了南广,他被寄养在外祖母那里。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意外去世,就在两个月前,他的外祖母也病逝了,母亲这才把他接了过来。
这以后,我看他的时候就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我小时候也曾被父母寄养在外婆家,后来又被接回家中,那种孤单冷落以及难以融入家庭的痛苦困扰了我许久。现在,坐在我旁边沉默不语的男生,也该是一样的心情吧。后来我又想到自己刚从老家来时因为说一口家乡话被大家嘲笑而不愿开口,那么,改变尹尚的家乡口音,让他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使他较快的融入这个班集体吧。
我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开始了对尹尚的普通话改造运动。
我尽可能的主动找他说话,并且变的极有耐心。他无论说多么蹩口的方言,我绝不露半点笑意。我把自己的笔记主动拿给他看,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给他讲题,开始他冷冰冰的甚至有些抵触,但后来他似乎明白了我这个学习委员同桌确实对他是真心帮助,便也认真努力起来。
高二下学期,尹尚的家乡口音已不见踪影,他的个子又蹿了一大截,眉目愈发生动,气质更加出众,女生们开始在背后议论,称他为“王子”。常有人托我给王子送纸条信笺或者巧克力,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霍紫凝和尹尚是好朋友。
刘菲菲也是我的好朋友,于是,我的两个好朋友也很快成为好朋友。我们的两人行变成三人行,后来,我入了学生会,课业也愈加繁忙,便没有太多时间同他们在一起,于是我们的三人行又变成尹尚和刘菲菲的两人行。远远的,看着他们走过来,会有人在耳边说:
他们是很般配的一对,是吧?
是的。
我点点头,心里却弥漫起难以言喻的忧伤。
高中毕业,他们考上了北京同一所大学,而我孤零零的去了南方。他们一起给我写信,刘菲菲在信封里装了她和尹尚的亲密合照,兴奋的向我宣布——他们恋爱了。而尹尚在信里细细描述着他们的校园,说那里有我喜欢的梧桐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有干净的运动场,有迷人的醉心湖,却只字不提他和刘菲菲的爱情。
我的心一点一点的痛起来,却不露声色,给刘菲菲回信,说恭喜,祝你们幸福,你和尹尚天生就是一对啊;给尹尚回信,告诉他我终于见到了南广没有的山山水水,也只字不提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