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免职的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是个老实人,他的父母亲戚全是农村人,仅他一个人好不容易靠实干提拔成副大队长,享受了个副科级侦察员待遇,这在他们祖上也是个官了。
他被免职后,愉快地接受安排到看守所工作去了。他临走跟姜山说了句话,让姜山心理上产生了很长时间的震动:我实在干够了,整天面对着悲哀与残暴,伤人心啊。
姜山知道这种职业对人的摧毁,时间长了,阴暗的一方面对每个侦察员的心理上都或多或少地染上些不健康的东西,可谁都说不出来,也感觉不到。
刘韬辉的自杀让他们紧张了一阵,可事过境迁,忙碌的职业需要,谁又都没时间去深思这个问题。
姜山的同学好友对姜山和他的同事有个评价:你们干公安的都不拿正眼看人。
姜山当时笑笑,没不当回事,可后来他到派出所也好,在同事们接待群众时观察也好,真发现了这一警察这行当真是练达人,入行不几天的女民警也是这样,看人拿着眼斜着看,用眼角冷冷地瞥,眼神里自觉不自觉地间杂着审视的警觉。就是当警察的细看了,也会被激得心里发毛,我怎么了?
可能是受老警察的传染,民警们都将遇事不动声色作为一种成熟的修炼,话音里也是冷淡的刺探。笑容更是难得一见,用老民警的话说是,你刚看过那些悲惨的一幕,心里还疙疙瘩瘩的,一转脸,你能笑出来吗?
姜山也深深理解这一点,他刚从机关到刑警大队来工作时,也是不太适应。看到侦察员们对刚逮进去的犯罪嫌疑人毫不吝啬地用最冷酷、最严厉的声音故意制造成紧张气氛,他也感到有些过,但他时间长了也习惯了。
有一个警校刚毕业的学生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的情节,让他有了新的理解。那是个扒手,老侦察员对他是了如指掌,被群众抓住扭送到公安机关。
本不该是刑警大队的事,但老侦察员对刚参加工作、跃跃欲试、尚不知天高地厚的警校毕业生看不惯,想给他点颜色看,就让警校毕业生主审,自己站了一边聊天nAd1(
警校毕业生见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不由端坐威严,按照老师教的、参加工作后学的法子,先是对犯罪嫌疑人一通法律教育和思想开导,结果犯罪嫌疑人听后把审讯当成在劳教所里的管教上思想政治课,一边点哈腰地应着,一边念念有词地感谢政府,半天没切入题,一起扒窃作案过程讲天书一般讲了半天,弄得警校毕业生记得累累的,却没法当材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