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饥饿百年 > 二

小子。

他笑眯眯地看着那些卖劲呼吸着的可爱生灵,一时有些不忍,就用黄荆条在水里轻轻搅拌了一下。

他的眼前,立时出现了可怕的景象:鱼一尾不存,而是冒出来三条短短的麻花水蛇。ww他退却一步,踏倒了一窝稻穗,嘴里出“吁吁”的声音,想把那些不速之客赶走。

水蛇倏然消失,清水变得混浊不堪。他探步上前,又在水里搅了一下,水面上突然出现了六七条同样大小的麻花水蛇。眨眼功夫,坑里密密麻麻堆拥着粘粘稠稠撩着信子的丑陋恶物!

李一五的喉咙里出一声钝响。

他知道这是大灾年的征兆,咸丰年间曾出现过。

但是,他没想到来得这么陡。喉咙里那声钝响的尾音还没落透,他的鼻子里就扎进一股辛辣的臭味。这是沤得霉且流着脓血的热空气。紧接着,坑里的蛇悉数隐去,太阳兴冲冲地滚到了乌云的被窝里,蓝莹莹的天空突然黑得像女巫的脸。不远的前方,尘埃凝成气团,越积越厚,越转越高,形成山峦一样的云崖。那些在田间偷食稻谷的鸟,翅膀托着恐怖,遭到鞭打似地急匆匆越过变幻无常的天空。

李一五的眼里蹦出一片紫光,望着摇动的田野。这是稻谷长势最好的一年,长长的穗子上,缀串着饱满的谷粒。这些饱满的谷粒就是李一五企盼的好日子,而他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他本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二十岁上,才用一支打杵和一副背荚终止了流浪的脚步,在勾连川陕的米仓山道血汗斑斑的青石子路上当“背二哥”(用简单的工具下苦力远道驮运食盐等物)。走上这条道,就意味着要交出自己的爱、青春乃至生命,李一五以为这辈子即使不像前辈那样孤独地累死途中,也别想尝到女人的滋味,没想到好事很快就落到他的头上。那是1898年一个风雪之夜,他拖着病体,钻进了川陕交界处万源大山一个寡­妇­的棚屋里。寡­妇­姓高,原称邱高氏,丈夫在他们的新婚之夜,疯疯癫癫做完**,下床咕嘟嘟灌了两瓢凉水,竟一头扑地,再也没能爬起来。李一五本想避避风寒,捡一条命,却投进了邱高氏温软的怀抱和火热的**里。过了那一夜,他就不再当背二哥了,邱高氏也变成了李高氏。她便是我的曾祖母。从此,两人勤俭持家,辛苦万状,终于购得二亩薄田,此外还租了三十挑谷田(那时候,整个川陕一带,都以“挑”作为计量田产的单位,五挑谷为一亩)。李高氏虽是一双小脚,头脑里的野心却跟她的胸脯一样达,她不仅要扩充田产,还要送儿子读书。大儿子李田她并不抱希望,生下时像一只病猫,一年一度的过去,其智力却没随年岁增长;二儿子李地则完全不同,小小年纪,举手投足就有秀才的斯文气象,上八岁后,他被送到渠西一个增姓老先生黑不溜秋的戒尺下念书。李高氏把人生所有的企望,都押在了后来成了我爷爷的李地身上。可她预料不到的是,从她这辈起,我们这族人就是­妇­强夫弱……

“老天爷呀,你要长眼睛哟!”李一五祷告着,脚趾死死抠住田里的裂缝,ρi股撅在天上,伸开双臂,本能地想护住一家人的命根子。

话音未落,他就感觉到光头上像被石头砸了一下。接着又砸了一下。两下重击使他异常清醒:冰雹!几十年不遇的大冰雹!他听到了谷粒儿沙沙委地的声音。

2.饥饿百年(2)

( 冰雹只不过下了半个时辰,风声止息,日头强硬的光柱捅破乌云,把林木苍翠的李家沟照得又­嫩­又亮。ww李高氏顾不了被冰雹击碎的满院瓦砾,直接向田里奔了过来。她颠着小脚迈过十数根田埂,就看到自己的稻田里像有一万只狗刚刚在里面交配过。指头大小的冰块,在青黄相间的稻叶间闪着一轮一轮割人的冷光。稻秆大半被折断,脱开母体未来得及­干­浆的谷粒,九成漏进了土地的裂缝里。李高氏从田的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到这头,往复几次,才下田去。她把长襟一绾,做成口袋,将未漏进裂缝的谷粒拾进口袋里。一边拾,一边算计着窝数:如果未遭冰雹,应该打几十斤谷的,可她的口袋里才不过两三斤,何况这些谷粒儿没有­干­浆,一磨就成水。这时候,她才空虚起来,五脏六肺直往下坠,终于站不住身子,蹲了下去。她不知丈夫去了何处,心里只感觉到需要他的搀扶;平时,她是家里的绝对权威,丈夫­干­什么,不­干­什么,都受她的指使,此时此刻,她忽然觉得自己竟是这般软弱。

很长时间过去,丈夫并没来接她,她艰难地撑起来,再次环顾四野。李家沟的坡坡岭岭,响彻着恸地的哭声。狗也狂吠起来,只是听起来不像狗吠,而像­妇­人的哀哭。ww我的曾祖母李高氏也想哭,手胡乱地挥动,想抓住什么;周围是倒伏的稻秆,没有可供她随手能抓住的物件,她只好抓住自己高挺的**,大声­干­嚎,响应着天灾给李家沟带来的集体的悲伤。

李高氏只嚎了几声,立即就哑了。

她看见了田中央两扇朝天打开的ρi股!

ρi股上两块猪肺形的补疤,是她给丈夫缝上去的。

李高氏奔扑过去,现丈夫的脚和头都Сhā进了田土的裂缝里,头部处洇出一汪黑血。

她一推,李一五像张废犁倒了下去。

他死了。

在他护着的地方,有一窝唯一没被冰雹打掉的谷穗。

李高氏狂怒地泼掉了衣襟里的谷粒,疯跑回家。李田呆坐在半人高的门坎上,李地已从增先生的私塾学堂回来。李高氏拉着两个儿子来到稻田之中。两个儿子在家听到满山满岭的哭声和犬吠,早已害怕,及见了亲爹头上的血糊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李高氏先跪下,两个儿子也跟着跪下。三人伏在李一五弓着的尸体上,哭到天黑。

李高氏没有惊动沟里任何人,把丈夫埋了。

这个时节,家里早没了积粮,冰雹遍及数十个村寨,找人借粮已不可能,李高氏带着两个儿子,走上了逃荒的路。

李家沟有一大半的人,都外出逃荒,老者死于沟壑、幼者弃之道路的惨景,随处可见。七八成人马沿清溪河上行;上游三十里开外,万山丛中环抱着一块平坝,生活在平坝上的人素以富庶著称于清溪河流域。李地对母亲说:我们往下走吧,去上面的人多了,再大的盘子也不够舔。李高氏听从了她引以为自豪并寄予厚望的儿子。

三个月后一个冷风凛冽的傍晚,他们来到了清溪河下游的兴浪滩。这里属永乐县东巴场管辖。李高氏衣不蔽体,两个孩子身上也早已虱子成群。饥饿使他们对这些全然不顾。李高氏在空地里刨。除了越来越湿重的泥土,不见可以下肚的食物。她选定河边一个被石檐遮掩的洞口,将孩子搂紧,做着冻饿而死之前最后的准备。河水泛滥着暮秋的碧绿和哀愁,渺茫而切近的铜韵,在黄绿杂陈的草尖上弹响。李高氏嗅到了一丝甜味。这甜味里包容着难以表的幸福。这是人在绝望时对世界最后的留恋和感戴,也是这片满目疮痍的大地对人最后的馈赠。

就在李高氏闭眼前的一瞬,忽见一叶小船忽忽悠悠划过来。划船的是个老光棍,他单门独户住在对河一个黄土积成的小小平台上。船刚靠岸,李高氏幸福的感觉再次演化为求生的渴望,她放了孩子,三两步扑到老光棍面前,乞求他的怜悯。老光棍看着**和大腿差不多都暴露于外的女人,让她起来,之后跳下船,凑近李高氏耳边,对她轻声说了几句话。李高氏听见了他的话,并没懂得其中的意思,只管“唔唔”地应了,老光棍说了声好,就让他们三人上船。

3.饥饿百年(3)

( 一到老光棍敞开的门边,李高氏就看见了堆在屋角的七八斤红苕,一脚跨了进去。ww老光棍也跟进去,并立即把门闭了,将两个孩子堵在外边。老光棍一面把李高氏往床上按,一面递给她一只泥巴糊潲的红苕。李高氏抢先啃了两口。老光棍来解她衣服的时候,她坚决不从,老光棍明白她的意思,又从窗口扔了两只红苕出去。李高氏这才放开了吃,口也不取,红苕在手里迅速消瘦。老光棍的动作跟李高氏同样快,他先剥光了自己,又慌手慌脚地脱光了李高氏的上身,盯着她那双大­奶­咻咻抽气。当李高氏啃完那只红苕,昏昏沉沉的头脑清醒之后,她才现自己的上身被脱光了,用布条做成的裤带也被解开了。她“啊”了一声,飞起尖尖脚,踢在老光棍­祼­露出的阳Wu上,老光棍“嚯”的一声惨叫,蹲了下去。李高氏麻利地将裤带挽了两转,把扔在地上的衣服一披,布扣也不系,只将衣襟一绾,往那绾成的兜里放进四五只红苕,冲出门去,拉起儿子就跑下河沿。

船已被牢牢系在木墩子上。老光棍追了出来,两只手分别捉住李田和李地的一条腿,倒提起来,嚷嚷着要把他们扔进河里。这时候,李高氏方知这个头已谢顶的男人竟有这般蛮力,跪下只管磕头。老光棍把两个孩子掼在沙地上,拖着李高氏就往坡上爬。

李高氏在老光棍划着“人”字形刀疤的肚皮底下,又啃完一只红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