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离的葬礼,就在光明顶上举行。
在明教这人数众多、派系众多的教派中,她本该只是个与谁都有些关系,又与谁都不太亲近的技术人员。但因她掌握的医术这门技术挺特殊,教中好些人,都曾得她救治,又有许多人,因为她得以开始修习内功,因此自发参加殷离葬礼的人,竟也不少。
从光明顶的大厅,一路排到山道上的第三个路口,绝大多数明教教众仍穿着战甲,那些战甲上东缺一块,西脱一线,不少暗沉血迹还留在上面,还没有来得及换下。
殷离走得太过突然了。
只有刚从光明顶密道出来的张无忌知道她是因为走火入魔,身体状况极不稳定,才导致了这样突然的死亡。旁人都以为她好好的,除了面色偶尔差些,没别的不妥。即便如此仓促,教中司仪仍给她换了一身火葬所需的盛装。衣裳是从殷离包袱中翻出来的,藕荷色的裙子,银红的小袄,还有她平日里用惯了的药囊等物,也给她挂在了腰上,等着一块烧到另外一个世界去。
然后,殷离就湮灭在了这样的火势之中。
宋青书并不在这些送葬的人之中。
他气死了殷离,并不被欢迎列席现场。
张无忌气愤不过,也拿出殷离那本假的九阳神功,指证宋青书辜负殷离的信任,偷梁换柱。同时,张无忌还指证了周芷若,认为她也是直接参与了偷梁换柱的嫌疑人之一。
这个指证就像是一道闪电状的线,啪一声,一直困扰着宋青书的许多疑问,许多难以解释的事,它们在顷刻之间,似乎都拥有了合理的解释。
穿过山坳的风仿佛穿透宋青书的身体。他的袖口猎猎作响,袍脚不停翻飞,然而他一动不动。他手里攥着一张纸条,那是金花婆婆的人突破层层封锁递给他的。
这些都不那么重要了。
宋青书想。远方黑灰色的浓烟,昭示了殷离被火化的过程。用的是他们明教的规矩,明教的仪式。这明明是一个追求光明的教派,但这教派的归天仪式,却分明是笼罩在一片灰暗烟雾之中。
宋青书一时有些迷惘。
一个人要死亡,其实是非常容易的。生命总是脆弱得令人感到残酷。像是宋青书一剑送朱九真和卫壁归西时,未尝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站在足够的道义面上,且他有足够的武力,那么他一剑杀了朱九真和卫壁,也不会有人认为这有什么问题。也没人能找他,质问他这其中的问题。……比如,卫壁的罪过也许并不致死。
但他就是被宋青书一剑杀了。归根到底,还是他太弱了,在宋青书面前不堪一击。
这样的人消亡,并没有给宋青书造成多大的感想。像是武当因为全派修习九阳神功,已经在江湖上隐隐有成为六大门派之首的架势,也是因为真较起真来,别派根本打不过武当。弱肉强食,这是常态。
但是要接受殷离的死亡是困难的。因为在宋青书的心里,殷离并没有那么的弱,她的使毒伎俩,甚至能震慑好些人。她已经能算得上是一个有实力的人。所以宋青书并没有特别特别担忧过殷离的生命安全问题。但他并没有想到,殷离并不是死在了实力上,而是死在了别人的阴谋诡计之中。
他甚至还在这个阴谋烧得旺的时候,往里头添了把柴。
山间的风永远带着阴凉的气息。即使远处在烧着熊熊烈火,那些火的热度,也传递不到宋青书的身遭。
宋青书又想。他把金花婆婆的纸条拿起来又看了一遍。上面写着元朝大军围困光明顶的原因,乃是因为殷堂向杨刈泄露了明教将对六大门派用毒的事,而杨刈借此调走了数万元军大军来围困明教主力和他们这些不服管教的江湖中人,使元朝大军相信自己可以把他们全歼在这儿。
而大都那边,这时已经成功地控制在了杨刈的手里。其他地区的人们显然还在观望,有很多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宋青书知道,大乱即将来临。
即使杨刈有着美好的愿望,他那美好的愿望,要在形式上实现,就不可能在本质上实现,而他要本质上地实现,就只能形式上地造成许多伤亡。
他要是真不废一兵一卒,就是换了一两个头领,底下当官的,还不是照样过从前的。而他要是真希望彻底的改变,必将面临杀戮。所以宋青书一向是觉得杨刈异想天开的。
宋青书只要等着他的幻想宣告破产,就可以了。
他把纸张握在手中,过了片刻,一堆灰白交杂的齑粉,就从他的指缝中露了出去,消散在了这阴凉阴凉的山风之中。
元朝大军没能围困多久,很快,他们就得到了大都全面失陷的消息,然后他们就像潮水一样地退了。
没了外患,接下来等待宋青书的,就是另一场审判。
经此一役,其实六大门派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和明教殊死对抗的心思,首先他们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性命捏在明教手里——他们还没能成功解毒。其次又有张无忌这个横空出世的明教教主出来和稀泥,鉴于他特殊的身世,武当的姿态不强硬,甚至有讲和的意思,其他门派也没能掀起什么风浪。
在这个基础上,殷离练了假的九阳神功走火入魔,乃至死亡这件事,是武当需要向明教交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