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101321:35:09本章字数:9948
第426章、去见李师师
果然李逵立即说道:“忙?再忙能有哥哥关在牢中还紧急的事?”
这一下,冯素贞知道他们没有听到自己的“欺君之罪”了,不然不会这么说。<>网
这时代除了叛乱造反以外,还有什么罪过比“欺君之罪”更重大的?
不过虽然他们没有听到,让冯素贞安心不少,但是李逵这种大声嚷嚷,仿佛除了他的事,别人都不足一题,也同时惹火了冯素贞。“你那哥哥犯什么罪过?为什么被抓?”
“也没什么事,就是去看了个娘子,没有银子。”
李逵真的是大大咧咧惯了,这种事也说得出口。他是真不懂,还是不在乎。
谁知道,他反正是说了出来。
一开始,冯素贞还没有听懂,什么看娘子,银子的。这看什么银子,还要花银子吗?
等她反应过来,立即啐了一口,脸上飞霞:“这嫖了人家姑娘,却不给银子,就该抓起来,好好收拾一顿。”
嗯?莫非这也是个穿越者?宁采臣只有一个念头,“强悍”,“太强悍”了!
这么强悍的女子,只有后世才办得到吧?
看到宁采臣盯着自己看,冯素贞这才想到自己说了了不得的话,不由脸上更加红了。
假装男人,装的太久了,竟然忘了自己的女儿身。
也是,不是什么话题都从男性角度考虑的话,说话扭扭捏捏的,她早就暴露了。
这时,武松与妙善竟然一起赶了来。
正好听见了李逵的大声嚷嚷,武松立即恼怒道:“李逵,你瞎说什么?”
宋江与自己的交情,武松也还记得。他不像李逵,不知道个好歹。像这样的事,遮丑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大声嚷嚷。
本来武松还担心宁采臣一旦烦了,把这事捅了出去。宋江在梁山拉帮结派的事,武松是看在了眼中的。武松毕竟是做过官的。
历史上的武松不是混人,但是功名心很强,善于为自己打小算盘。在阳谷知县抬举他时,脑袋转得快,武松那一瞬间想:当初宋江不也是在县里吗。都头也威风十足,个人事务有士兵服侍。
官场最锻炼人,武松和知县关系很好。为哥哥报仇一事的处理,看出他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筹的才能,分寸把握拿捏得很好,也就是说他在很用心地做那个官。当时他很冷静,从证据的收集,到直接手刃两名主犯,武松既不连累证人,也不给邻居留下一个杀人狂的印象,也给自己留一条做好人的后路,这时候道德对其的约束力还很紧。机警而细致,就是武松与李逵相比的可塑之处。
虽然由于宁采臣的穿越,在蝴蝶效应下,武松的哥哥并没有死,但是武松这个人并没有变,他大体的人生并没有变。
以他的细心,查觉出宋江的小动作,绝非难事。
可是他武松又能怎么办?一边是结义兄弟宋江,一边是他觉得人很好的宁采臣,夹在中间,他怎么办,怎么做?
李逵愣愣的:“我说了什么了?”他还不明白。
戴宗立即解释给他听。
宁采臣也向妙善使了眼色,让她去劝冯素贞。
二人都是女扮男装,应该更容易谈得通吧!
掌柜的也许是受了李逵的气之后,不服气,竟然找来了城卫军。(<>网)
好在有宁采臣在这儿,否则不是李逵他们让抓,便是李逵闹京师。他的性子,可不是那么好的。
劝走了城卫军,宁采臣与冯素贞也谈不下去了。约好下次再谈,宁采臣他们便回去了。
李逵连宋江的糗事,说起来都没有一点儿负担。冯素贞在再三确认李逵他们没听到后,也不得不分手。因为实在是谈不下去了。
回到了桃花庵。宁采臣是该吃饭吃饭,该读书读书。
浩然正气从书中来,保护着他,也同时改造着他身上的业力。
业力本身是不好的存在,但是也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如果用在杀人,这对身怀业力者来说,同样的是一线生机。
李逵在知道自己竟然在无意间败坏了宋江的名声后,也变得垂头丧气,没有了主意。
没有李逵这浑人冲锋陷阵,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顾虑。
吴用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没有他的指挥盘算,宋江一帮人,仿佛成了无头的苍蝇,一盘散沙似的。
完全不知道做什么了,和怎么做。
他们看向晁盖,找他拿主意。这儿现在除了宁采臣这个二寨主外,也就是他了。
晁盖与宋江的交情不浅,虽然当时宋江更多的是为了打响自己的知名度,但是宋江也是做了实事的。比如生辰纲告密,晁盖至今也还记得。
“这个,宁大人,你看宋江的事……”别人不开口,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口了。
“晁天王,来坐下谈。”有人开了口,宁采臣自然也就不能再安心看书。再说晁盖说话出声了,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晁盖坐下后,说:“宋江的事,咱们是不是救救他。”
宁采臣说:“非是我不救他。而是这事的关键主要是在银子上。别的事情,这银子都可以拖欠,但是这种银子,拖久不得啊!”
“是,你说的是。可是总不能一直让他就那么呆在牢中。”
宁采臣知道今天非得说出些什么不可。“这些天我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
他做了什么吗?
梁山众人就住在宁采臣家中,实在是没有看出来。
宁采臣说:“晁天王也知道我这儿的银子从何而来。前不久,线已经使人去取银子了。”
船队。
这一说,晁盖明白了。
这是古代,提个银子,可没有一分钟到帐的说法。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转银子,没有几天,那是别想。
当然,宁采臣也不是没有快捷的方法,比如法王城,比如走地府。但是有必要吗?没有吧!
“噫!早知道是这事耽误的,就应该是戴院长去一趟就好了。”李逵恍然大悟,嚷嚷道。
戴宗那双腿真的很快,如果真是他去,也就是两三天的事。
可是话又说回来,真的有必要吗?
宁采臣说:“与咱们合作的商家是不知道咱们的身份的,所以除了定下的人外,咱们还是尽量不要与人家有太多的联系为好。(<>网)”
这本来便是掌管梁山钱粮的一种手段。不过其他人对此也是无话可说,他们已经是贼寇,这明面上的生意,他们的名号自然是不好使。
见他们接受了这样的解释,宁采臣继续说:“戴院长那双腿实在是太醒目了。”
宁采臣这不知是夸赞,还是叙述事实的话,瞬间便让戴宗的心暖烘烘的。自然也就不再找宁采臣的麻烦。
在说话的艺术上,宁采臣竟然不知不觉进步了。
刚刚安抚住众人,换来他们的谅解。吴用带着孔亮他们急急走了进来。
吴用他们进来,二话不说,立即生气地说:“拖,拖!现在好了,宋江哥哥就要被斩首了。”
这话他是说给宁采臣听的,但是却是惊起了梁山众人。
“什么?斩首?怎么会?”
实在是没有想到。这**,有死在女人肚皮上的,但是因为**要斩首的,他们还没有听说过。
吴用看向宁采臣,直接问道:“宁大人,你还不愿出银子吗?”
宁采臣的脸当时便阴沉下来。
晁盖赶忙出来打圆场:“宁大人早已经使人去取银子了,只是没有来到罢了。”
“好了!”宁采臣直接生气道,“人,我会救。但是我救的不是宋江,而是梁山的团结。什么烂人,连**的银子都不出。”
这分明是撕破脸皮了。
吴用暗暗后悔,他又怎么知道宁采臣使人去取银子了。如果知道他一定不会这么说的。
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在他身上,每每预料失误?他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别具一格。
如果是梁山兄弟,根本不用我激,他们便会主动营救宋江,可是他。竟然起了反效果。到底是哪儿错了?是哥哥的声望不足以立足士林吗?只能在武人小吏中传播。
吴用就是再聪明,也想不到宁采臣会来自后世。后世人对宋江简直都分析烂了。
这就使得后世看过水浒的人中,一百个,有一个愿意救助宋江的就不错了。
而这一个愿意救助宋江的,也不会是什么目的都没有的“雷锋”,而只会是做着投资打算的“吕不韦”。
“老爷,银子小的已经押解来了。”
看着进来报告的宁家下人,吴用眼珠子都瞪圆了。
你说你早不来晚不来,怎么偏偏在我豁了出去,有意逼迫他后,你才回来?
可是现在说什么还有用吗?
吴用向宁采臣道了歉,但是他知道,这个歉道了也没用。大家都是文人,都是聪明人。一些小动作,都看得清看得明,没人是傻子。
道完歉,吴用也不好再呆下去,立即带着是离开。
随着他们离开,其他人也在告辞离开。不过他们的离开却是分拨的。
吴用一拨先走,包括李逵戴宗孔亮他们;第二拨是武松以及二龙山的众人。然后是晁盖的人。
不知不觉间,梁山竟然分出了三派,不,是四派,还有宁采臣掌控的一派。
宁采臣沉思了一会儿,也就继续看书了。
最先离开的吴用一行人,却是后悔不已,特别是吴用:“早知就不应该激他。”
戴宗也说:“是的,其实宁大人为人还不错的。那些大人们哪一个不是脾气大的吓人。”
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官儿看不上吏,文人看不起武夫,这是时代的主流。
吴用根本无力改变。
同样的事,草民需要陪着小心。戴宗不是草民,但是在大人们文官面前,他同样需要陪着小心。
只要大人们对他们稍微和颜悦色一点儿,对他们便是极大的尊重了。
这是等级制度下的先天劣势,是宋江比不了的。
看到自己的人对宁采臣大生好感,吴用虽然急在心中,却也是无法好想。
看来我只适合做诸葛亮,对人心的把握,我不如宋江哥哥多矣。
想到宋江对他说的:“宁采臣此人,只要我等不主动招惹他,他是不会针对我们的”。
吴用更是后悔。凭白撕破了脸皮,这可如何是好。对宋江哥哥的大事……
吴用站起身来,想与宁采臣好好谈谈,开诚布公的。
但是宁家下人却告知他,宁采臣带上银子出去了。
宋朝是有交子的,就是银票,用纸印的取银凭证。
宁采臣没有参与这个世界前,这银票是叫“交子”,又或是“飞钱”。
可是武侠小说一流行,可是不得了了。
“交子”、“飞钱”的称呼几乎一夜之间完全都消失了。所有纸张上都印上了“当xx银票据”,再印上票号,以及防伪的花纹,这银票的称呼也就一时间响遍了大江南北。
就是宁采臣现在身上带的也就是银票。
宁采臣没有去别的地方,直奔李师师的小居而去。
可是一段时间未见,这里竟然是变大了不少,迎接的也是宁采臣不认识的新人。“公子是来拜访我家姑娘的吗?”
来见李师师,是没有人会穿官服的,所有人一律是穿常服。可是就是如此,宁采臣也轻易认出几个官员来。
这李师师真是越来越大胆了。不过她一个人应付得过来吗?
“正是。”应付不应付来,是人家的事。宁采臣这次来是救人的。
“那公子随我来。”
没有了官服,宁采臣仿佛又回到了无官一身轻的时代。
女孩子走路是不是都这样。优雅点的,叫阿娜多姿。通俗说法,就是ρi股扭啊扭的。
也许女孩子都会扭,但是显然这儿的女孩子扭得更厉害。使得人都担心,会不会再下一次扭出去后,就收不回来了。
只看了一眼,宁采臣便不再看她。
不是这姑娘不漂亮,而是眼界高了。又知道女子承欢的绝美身姿,他已经不再是个初哥。这样的挑逗已经可以无视了。
“公子,请!”很快便到了一处包间,姑娘引着宁采臣进去,姐儿也爱俏。
宁采臣的样貌,正好符合她的审美观,ρi股扭来扭去,使尽了力气,却并没有吸引住宁采臣。这不由让小姑娘有些气馁。
引宁采臣进了包间之后,很快便上了一壶茶,一些甜点。一盏琉璃杯,里面装着四五瓣桔子。
这是小姑娘的好意,要知道来这的客人,一次也就是一瓣罢了。
可惜她是表错了情,因为她不知道这东西本就是宁采臣生产的。
也许这时代的人对于这种桔子肉觉得很是稀罕,但是宁采臣却是可以拿来当饭吃。四、五瓣桔子肉就想吸引宁采臣,她绝对是找错人了。
小姑娘失望得离开了,因为宁采臣已经转头看向了另一边。
缕花的窗户,可以轻易看到外面的访客。
一个毛胡脸汉子,这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可是他身边的人却了不得,一个光头和尚。
李师师这个地方是做什么的,汴京人恐怕不知道的都很少。然而这种地方竟然出现了个和尚。
不得不说李师师艳名之响,真是皇帝也好,造反头子也好,以及和尚都闻风而来。
之所以说他是和尚,而不是秃子,正因为他一头的戒疤。
后世的和尚是有受戒僧,以及不受戒的秃头和尚。
只要是剃个秃头,然后领本和尚证,就是十足的真和尚。
然而在认识了鲁智深才知道,这和尚是真的会在剃了个光头后,用香头在头上烫上戒疤的。
有了戒疤的,才是真和尚。没有戒疤的多数是秃子。这也是秃子与和尚的曲别。
“宁大人!”惊喜的声音在门边响起。“你怎么来了?”
李师师是真的没有想到宁采臣竟然会来他这儿。自从上次的事后,周邦彦已经不来这儿了。
周邦彦陪着赵佶满汴京的乱逛,只有这个地方他是再没有来过。李师师懂的,避嫌吗?她真的懂。
她不求别的,只求他们在街上遇到,能打声招呼便是极好了。
宁采臣做到了,他们刚刚在街上打过招呼没两天,宁采臣竟然又来了她这儿。
惊喜。
惊喜已经不足以形容。
李师师摆摆手,让引路的小娘退下。
看到她真情毕露,宁采臣也很高兴。
无论对方是什么人,什么职业。真正的感情流露,却比什么都要来得真实。
宁采臣的心情一下好起来,笑着说:“多日未来,李姑娘这儿越发的大了。”
李师师娇嗔道:“宁大人多日未来,还好意思说咧!”
李师师的真情流露,转瞬即逝。她不是没有真感情,只是她更明白她如果想活得好,就不能有更多的真感情。她,只是个男人们寻欢取乐的工具罢了。
宁采臣说:“姑娘到我这儿来,其他人怎么办?我刚才可是看到来了好几波的客人。”
李师师咯咯笑道:“宁大人不会以为所有的客人,奴家都陪吧?”
“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如果真那么做,奴家就是分成两半都不够用。”李师师笑吟吟的。她就是喜欢宁采臣不懂的样子。
什么都懂的,那是玩家。永远不能露真情的玩家。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wωw奇Qìsuu書com网,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卷一:我叫宁采臣第427章、闹事
更新时间:201210154:57:19本章字数:3815
“那他们这是?”宁采臣好奇了。
别看他在杭州的名声叫得震天响,他还真没有怎么去过这花柳之地,对他们的作风做法,也是知之甚少。
李师师见宁采臣好奇的样子,咯咯jiāo笑,以手掩口:“我呀,收了不少姑娘,平日里都是她们在招待客人。”
这是行规了。头牌姑娘哪儿是那么好见的,那些大的花楼什么的,哪一个不都是普通姑娘在陪客。
而以李师师现在的身份地位,她能lù下面已经是极大的让步。真让她陪酒,有几人有这胆子。至于áng,不要命了。
难怪赵佶放心,她也放开胆子做生意。
与其让赵佶瞎猜瞎想,干脆打开了门来做生意。做了什么生意,做了什么,一目了然。
不得不说她这样做是比偷偷mōmō的要好,光明正大地让赵佶监视自己。
自己不用再偷偷mōmō的了,开心了,赵佶更是放心了。
更重要的是李师师的做法让宁采臣这样的人放心了。偷偷mōmō是很刺jī,但是头上老有一个大人物盯着,一个不小心硬触犯了他。这个可不好。
而光明正大的做生意,用士人的话说:“事,无不可对人言。”
“不然,怎么可能你一来,我便过了来。”李师师笑吟吟地说着实情。
她这番话说出来,不仅不让人反感,反而是觉得很舒服。很贴心。无形中便增进了大家的距离。
“其实我今天来……”她这样一说。宁采臣就想先把宋江的事说了,干脆利索得解决了这件狗屁倒灶的事。
可是有的时候,并不是你想直来直去,便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的。
“那个女人在哪?我们来这儿是见那个女人的,不是这些小丫头片子!”一个粗犷的声音突然从别院传过来,震得屋瓦都乱颤。
李师师皱了下眉,不得不站了起来。也许是真的不拿宁采臣当外人看,站了起来才密觉失了礼。忙笑着说:“宁大人,你看这事闹的,我得去看一下。”
“出了什么事?”对方中气很足。听声音便知道至少是个练家子。
李师师一点儿都没有怕的意思,反而笑着说:“这出名也不是全是好事,不少客人都是奔着奴家来的。”
“要不要我陪你去?”对方中气这么足,宁采臣担心李师师会吃亏。
李师师笑着说:“没事。这等事我遇得多了。还能应付得过来。”
宁采臣点了点头,隔行如隔山。既然她本人都说没事,宁采臣也没有必要跟着去。
可是这时,宁采臣的《黄庭内景经》却猛然翻了起来。这一下子便引动了宁采臣的注意力。
“李姑娘,我看还是我陪你过去吧?”《黄庭内景经》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动的。
李师师不知道是《黄庭内景经》的原因,还以为宁采臣是在关心她。就是妓者,也不由为之感动。
“宁大人,这种事,您可是做不了护花使者的。您要知道,一旦我身边出现了护花使者。这事儿反倒是麻烦。他们就会抓住,为什么这个男人可以在奴身边之类的,烦都烦死了。奴烦点儿,倒是不怕什么。到时候他们那些粗人若是伤到宁大人,那反而是不美了。”
她说的很有道理。别的宁采臣不知道,但是上一世,校花身边的男人们,绝对是最能拉来仇视的火力的。
只是宁采臣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也能成为让人仇视的家伙。
知道自己去,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会使李师师更难做,~~~宁采臣也就不再勉强了。
李师师摇曳生姿地离开了,宁采臣也把注意力放在了《黄庭内景经》上。
当然,他是不可能呆坐着看《黄庭内景经》的,如果他这么做了。在外人看来。他就是在发呆。毕竟《黄庭内景经》已经入了他的身体,别人想看也看不到。
一个人跑到这种场合发呆。怎么看都是很怪异的事。
宁采臣没有做奇人的打算,所以他站起身来,观看这房间内的字画。
李师师的地方,用现代人的话说,那就是高档会所。她这儿的东西自然都是真迹。
如果是现代字画收藏家到这儿来,恐怕都能当场哭出来。大宋名人的字画就不说,单是赵佶过亿的字画,这儿就不少。
只是宁采臣现在无心观摩它们。看着是在看字画,其实他的心已经完全沉入了《黄庭内景经》中。
经历这么长的时间,宁采臣已经知道《黄庭内景经》是不会无缘无故发光发亮的。可是这《黄庭内景经》的提示也就到此为止了。再多,就没有信息了。
它根本就不会告诉你它为什么发光发亮。
研究了一番之后,宁采臣也没有找出是因为什么。
只是发光,又怎么能知道是将要发生什么事呢?
从《黄庭内景经》上研究不出来,宁采臣只能放弃。而是把注意力转到历史上。
历史上此时此刻又发生了什么事吗?
虽然穿越本身带来了不少改变,但是历史的主流大体上还没有太大的变动,而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
不好!
“宁大人,你快去救救姑娘吧!”突然门外闯进来一个小娘。
这小娘正是引宁采臣进来的小娘。
“发生了什么事?”宁采臣问道。
“是那两个客人,他们非叫姑娘做陪。姑娘都陪他们喝了两杯酒了,他们还不放姑娘离开。”小娘又慌又怕。
也是。奔着李师师来的,哪一个不是李师师是谁的人。到了这儿,哪一个不都是规规矩矩的。
小娘这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客人,自然是又慌又怕。
“在哪儿?快带我去。”宁采臣再顾不上分析历史事件。现在是先救人要紧。
宁采臣的为人处事方式,大事件是亲人朋友后面的。
这大概就是宁采臣永远也丢不掉的小市民心理。什么大事也没有自己亲人朋友重要。所以他从来不是,永远也不是一个公而忘sī的人。
“在菊园。”小娘哭哭啼啼,伸手一指右进的一个院落,上面正书有“菊园”二字。
困死了,先睡会儿,睡醒再补!。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wωw奇Qìsuu書com网,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卷一:我叫宁采臣第428章、同道
更新时间:201210154:57:20本章字数:6432
“菊园”二字是赵佶的手笔。
李师师这儿.分“春”“兰”“秋”“菊”四个院子。
四个院子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里面种植的植物有所不同。
宁采臣是来办事的.不太在意这些.但是对来这儿的人来说.现在的季节自然是菊园最好。
进了小院.便可以看到到处盛开的菊huā。
这儿只有huā.连一片落在地上的败叶都没有。显然是有专人打扫的。
景sè虽美.但是现在可不是欣赏这些的时候。小娘领着路.急匆匆闯了进去。
“住手!”宁采臣人还未到.先是大叫了一声。
“姑娘.你没事吧!”小娘虽然害怕.但是还是冲到了李师师的身边。
小脸蛋上挂着断了线的珠子.挡在李师师身边。
而李师师也不再像是刚才与宁采臣娓娓而谈.容光艳丽的样子。一头云髻早已散乱.脸上的红.不知是酒气.还是愤怒。
而这里的客人.竟然就是宁采臣看到的那个和尚.而和尚身边正是那个员外。
和尚显得怒气冲冲.员外却很平静。只是偶然间宁采臣看到了员外的手.那儿哪是员外的手.分明是一双老农的手。
宁采臣还没有跨进房内.便有其他房间的客人闻讯冲了过来。
谁敢在李师师这儿闹事。有好奇的.也同样有架梁子的。这可是李师师.帮了她一把.她会不感恩吗?
不.不需要感恩.只要记住自己便好了。
本来便是存了护huā的心.现在再看到李师师的样子。有如暴雨之后的梨huā.衣衫不ā容失sè。
这一下立即jī起了众人的热血。本来以为只是饮酒上的口角.老实ā了银子.却见不到李师师.他们多少总是有些不满。
可再不满.他们也不会对李师师动手。“你们怎么这样?怎么能对李姑娘动手!”
这些人中也不是没有在家大玩家庭暴力。打老婆孩子的。但是在这儿.他们就是再有什么怪味.也得收起来。
就是连房事.他们也是能用正常体位.也绝不玩huā样。不为别的.只为李师师的名号。爱屋及乌之下.这儿的姑娘可以说是最幸福的了。
可是现在倒好。他们连这儿的姑娘都好言说着话儿.竟然有粗人敢打李师师?
不是他们小胳膊小tuǐ的.而那个和尚单是手臂便有他们大tuǐ粗了.他们非上前直接打起来不可。
大宋重文贱武之下.李师师这儿可是一个武林高手都没有。
和尚也觉得委曲.大声嚷嚷:“谁打她了?我不过推了她一把。”
“出家人不打诳语。这和尚一出口便是谎话。”来的人多.小小的门.连宁采臣都挤不进去。这人躲在后面吆喝。和尚是听得到.看不到。
“什么和尚?这种地方都来.他该不会是假和尚吧!”
有一就有二。他们都想表现.而动嘴皮子.正好也算是文人们的老本行了。
“应该是了。否则哪儿有和尚来这烟huā之地的?”
“古人云:食sèxìng也!李姑娘艳名远播.佛门弟子也起了凡辰俗心了。”
“噫!不是佛祖不能临凡.否则也必然下凡而来。”
“好!说的对!”
这人一多了.说什么的都有。当然也开始偏开主题了。
和尚却很生气.绝不承认自己打了李师师。“我要是打他.一拳就能打杀了他。哪儿还能像现在这样囫囵好着。”
“噫和尚又在吹牛。一拳便把人打死了.你以为你是少林寺来的不成?”
这是个武侠爱好者。武侠小说一出.这少林寺是美名远扬了。宁采臣也算是对佛门有贡献了。
不然。大相国寺又怎么会在一开始相中了他。
他们还以为宁采臣是佛门的狂信徒。不然他又怎么会这么大力推销佛门。这样的人为佛门做事.绝对是不会收取任何报酬的。
事后的发展.却与他们想象的并不一样。宁采臣不仅计较报酬.还为此与大相国寺翻了脸。
这其中的歪歪道道.只不过是因为宁采臣是抄的罢了。
这武林的泰山北斗一直是少林寺.宁采臣也就这么写了。又怎么知道大相国寺会会错了意。以为宁采臣是真的佛教徒。
现在也是一样.自从有了武侠。这和尚一会武功.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少林寺。
“我不是少林僧人.但是我一拳也能打死人。不信.你就试试。”
和尚说动手就动手.一点儿情面都不讲。拳速快捷如风。拳未到便有风压压来。
这样的拳头.别说是说话的书生.就是练武的武人粘上了.也是不死也会重伤。
眼看着那人极将丧命于拳下.在那人身后竟然伸出一把伞来。一把看上普普通通.油纸包裹的伞。要说这伞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伞纸上破了一个小洞。
但是就这么一把破伞却挡住了和尚的一击。
砰。
气浪在伞与拳头之间冲击来.形成了一股扇面风。
不提防.众人让这风吹得东倒西歪的。不是他们人多.一个挨着一个.想必早有人让风吹倒在地。
虽然拳风惊人是一个因素.但是文人的身体素质也可见一斑。这样一对比.宁采臣就不打算多为难这和尚。没办法.宋与其他朝代不同.一个身手好的武人是绝对有用的。虽然有些对不住李师师。
自己的拳头有多硬.和尚比任何人都清楚。但是这么硬的拳头.不仅让一把破伞挡住了.更可怕的是伞竟然完好无损。
那伞不是铁制的.和尚接触过.他知道。和尚一抱拳道:“何方前辈高人.歙州僧人.宝光如来邓元觉有礼了。”
那伞自然是宁采臣的。
宝光如来邓元觉?好熟的名字。
等一下.宝光如来邓元觉。
宁采臣想起来了。这李师师除了吸引了赵佶、宋江外.还有一个人同样是她的入幕之宾。这便是另一个造反头子方腊。
而邓元觉便是他手下的护国国师。有万夫不敌之勇。
一个造反头子还不够.又来了一个。
“你们应该不适合在这儿闹事吧!还是离开吧!”看到他们.宁采臣便觉得他们可能便是《黄庭内景经》闪烁的原因了。
老实说.在知道他们是谁后。宁采臣一开始还为难.但是在想到自己文官的身份.反而是一点儿都不为难了。
多好的借口啊!咱是文人.文人动口不动手。就这么简单。
宁采臣隐隐约约的暗示让方腊吃了一惊。心说:莫不是我假写告示.骗官府开仓放粮的事传到京师了?
今年七月.天上有两个月光景没有下雨。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大家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大家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一干二净。
那日子真难过呵!方腊和穷兄弟们.自己肚皮饿得精瘪.一家人老的摇头叹气.小的哭叫要吃.可是粮食却一车一车的。不断往县城路上拉.把县里的粮库装得满满的。大家心里真气极了.都想把粮库里的粮食弄出来。
有些xìng子比较急的人。看到被逼得走投无路.心头火起.三三五五会在一起.摩拳擦掌.打算动武去抢。方腊听了这个消息.连忙对大家说:“硬打容易吃亏.要想个灵巧的办法才是!”大家都相信方腊是最会想办法的.都齐声催他:“你快点想个办法吧.日子没法过啊!”
方腊这时带上众人找了一位会写告示的老先生.编写放粮的告示。又用豆腐干来刻官印。从而骗取官差放了粮。
只是这时候方腊还没有造反.在放了粮之后.便开始了逃亡生涯。只是想不到他竟然逃到汴京来了。
方腊会逃往汴京.自然有他的目的.比如传道。
要知道方腊可是自称“圣公”的。
而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七.童贯传.方腊传(附):方腊者.睦州青溪人也。世居县堨村。托左道以huò众。
现在正是他羽翼未成.鼓huò富人出钱粮的时候。
方腊与邓元觉都没有找到这个高人.但是他们却不得不离开。身份lù了底.真等人家来抓自己不成。
方腊与邓元觉离开.小娘扶着李师师去了清静的地方。
这地方外人是不能进的.但是宁采臣却没有受到限制。
“李姑娘.你还好吗?”宁采臣有些惭愧.自己是有实力留下他们的.可是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