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钟,龙民就不敢胡思乱想,可不胡思乱想这日子咋过呢?
太阳照着龙民的眼睛,汗水在他脸上横行。
龙民开始还能强瞪开眼睛,后来就只看到眼前金星四射,好象还有彩虹,蒙蒙的就想睡觉了,于是他手也软了,ρi股也松了,两腿间出现一条缝,忽然教官又走向了龙民,边走边说还剩下最后10分钟,站完就喝茶休息。
龙民就夹紧ρi股做好了挨踢的准备,教官却是用手帕为龙民擦脸上的汗水,自言自语道,这同志怎么这么多胡子。
龙民就感觉眼睛更加湿润,也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反正鼻子不太对劲,原来龙民是吃软不吃硬的人,听到教官说他胡子多,就笑了出来。
“别笑,回去刮刮,军人是不许留胡须的。”教官继续着擦汗的工作,谁脸上没汗,他就压压他的腿,拍拍他的臂,说,用点力。
10分钟过后,龙民回想一下,这以前自己想得很难的事也就这么回事。
喝茶休息时,教官还教歌,尽是些老掉牙的歌,教官提醒大家,以后休息时,行军时,开饭前都要吼这些歌,否则会挨批,还不开饭,并强调,军歌是吼出来的不是唱出来的,要把鸟儿惊飞要把白云吓跑。说完,他就嘿嘿地笑,很是自豪。
不能让烦恼没机会表白(4)
2班的战友却在唱《小薇》,教官游喜还在队前走猫步,手一动一动地打着节拍,滑稽得一塌糊涂。
游教官说他教这歌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必须充分满足最广大同志的愿望。
常思就要任教官教《冲动的惩罚》,并保证这个一定比2班的更伤感,更煽情,这个建议立即被教官枪毙,他说,这有悖于精神文明建设,晚上拉歌时我一定要用军歌的阳刚把这些虚伪的脆弱消灭得一干二净,寸草不生,说这话时,教官像个即将冲锋陷阵的战士。
因为常思事先没打报告,教官罚他表演一个节目,常思就用东北腔讲了个笑话。
小女孩:妈妈,你头上怎么这么多白头发?
妈妈:因为你惹妈妈生一次气,妈妈就多长一根白头发。
小女孩:哦,怪不得,姥姥头发全白了。
所谓“拉歌”,就是各队教官站在队前煽动队员要求对方唱歌,如果在气势上把对方压住,全场听不到对方喊出的口号,那就赢了,输方必须唱歌。
晚上,操场黑压压的坐满人,龙###气不好的时候,坐在小石头上,倒霉的时候,ρi股下面是水洼,这都是没商量余地的,都必须坐下。这回,龙民坐的是片只有灰尘的干地,真是时来运转,龙民坐得好不舒服。
同室操戈,手足残杀,1班VS2班。
任教官拿个喇叭跳到台上,游教官虽慢上台,却左右拿个喇叭,他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然后高举双手,像个拳击手,全场沸腾。
任教官一看不得了,赶忙要1班唱《解放军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声音响彻寰宇,任教官很是满意。
游教官就要2班唱《过了硬的连队》,说也得热热身。
过了硬的连队,过了硬的兵,过了硬的思想红通通。。。。。
任教官在他们唱到一半时就升起右手,掌心向上,有节奏的往上抖,这是要1班战士鼓掌,他的手抖得越快,掌声就必须越大越急,要淹没对方的歌声。手不能再升了,他就掌心向下,要求掌声变小,像落叶沙沙。
这时操场好象静了,任教官就趁机大喝一声:2班,来一个。
一班战士就应和:来一个,2班。
任教官再唱:来一个呀么,呵嘿。
一班战士也唱:来一个呀么,呵嘿。
任教官又唱:你们的歌儿唱得美呀,唱得妙呀,来一个呀么,呵嘿。
1班队员就连唱“呵嘿。呵嘿。呵嘿。呵嘿。。。。。”,一步步把气氛推向Gao潮。
这都是事先配合好了的。
可2班也同时唱着这样的口号,只是唱时把“2班”换为“1班”。
任教官干脆扔掉喇叭,鼓起青筋,双手挥舞,像指挥刀一样直奔游教官,他嘴也是没停的:2班,来了吗?
“没有”
“要来吗?”
“要”
“1。2”
“快快”
“1。2。3。”
快快快
“12345”
我们等得好辛苦
“1234567”
我们等得好焦急
游教官却低垂着两个喇叭,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只看着任教官笑,2班队员也跟着傻呵呵的笑。
任教官早就准备好怎样对付这种架势,他孤单地唱道:冬瓜皮。西瓜皮,2班不唱耍赖皮,叫你唱,你就唱,妞妞捏捏不象样,像什么?
“大姑娘。”1班队员回答完就哈哈大笑。
游教官好象不愿意2班战士成为大姑娘,就挥了挥手。2班就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才两句,就向1班发起了进攻,此时的任教官正在得意地为2班打拍子,防备不足,不幸遭袭。只好唱歌: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然后立刻反击2班,可2班早做好了准备,他们也喊着要对方唱歌的口号,双方难分难解,全场一片聒噪。
游教官就用手指顶着另一支手的手心,示意2班安静,说,来!1班不唱我们唱。
2班战士本以为又要进攻了,都鼓着气,谁知竟要自己唱,意外之余,嘘声一片。
游教官打一响指-音乐起,一个人带头唱起了《小薇》,慢慢的,2班的队员都跟着唱起来了。
1班就鸦雀无声,龙民嘴就痒了,要不是怕被骂作”卖国贼”,他还真想哼两句。
结果出来,1班得了“金奖”,2班得了“银奖”,任教官得了两包“金嗓子润喉片”,游教官得一包,因为1班队员叫得太凶,任教官被剥削掉一包,最终实现“人人平等”。
很多活动都是只要参加了就有奖,所以学校放一场电影---《小兵张嘎》,以飨新兵。
晚上不要操练真是一种福分,尽管这电影简简单单.
龙民和大家一起回宿舍的时候,头一次把口号叫得轰轰响,以前他都是滥竽充数的,光动嘴巴,煞有介事.
口号就是四个字,龙民读小学时就背得滚瓜烂熟了的四个字.
常思在队伍最前喊,"一.二.三.四",大家就跟着喊,"一.二.三.四",然后就变个节奏,,"一二.三四",最后还有一种,"一二三.四",不过是停顿不同而已,就这三板斧.
大家这晚都有力气,雄赳赳,气昂昂的,就怪前面没条鸭绿江,不然,"美帝国"又要遭殃.
全军散伙后同学们就都猛冲着去洗澡,宿舍浴室一次只能容一个人,龙民跑到宿舍后,常思正光着膀子,在等别人出来.见龙民来了,就说得沟通沟通,平日里大家说话机会少,加上龙民又像个哑巴.
不能让烦恼没机会表白(5)
老规矩,碰到同学是不能叫同学的,得叫同志,所以整天整栋楼都是"听取同志声一片'.
常思先开口,同志呀,贵姓?
龙民就自我介绍了一番,不想,常思他们摇着头说听不懂.
原来龙民一时失语,竟说出家乡方言.他赶忙改口说普通话',说前一个字的时候还必须反应下一个字的发音,一字一顿的.这不能怪龙民,他们那里是以说普通话为耻的,老师讲课也用方言.
曾经有这么一个笑话,龙民家乡有个人有出息,到京城部队当了官,回来时,他父亲想看看他带了几把枪,乡亲们都认为枪带得多,官就做得大,但部队是不容许带枪回家的.结果他就用普通话解释他为什么没带枪,他老父跑上去就给他两个耳光,说,你真枪没带回来,倒带回个"滑调油腔(枪)",从此从外面回来的人都在家乡只讲家乡话.
龙民一时也不习惯在学校讲普通话,这回说了普通话,常思他们却还是鼓着眼睛,一头雾水的样子.
龙民想,既然说中文你们听不懂,那我就讲英文,龙民就认认真真的讲了很多英文,常思却笑着说,很抱歉,我只听得懂外国人讲的英文,国人讲的英文我是听不懂的.
龙民很是不爽,就用方言说,要是把他们家乡话做为普通话,那他比谁都讲得纯正,这一回,常思他们却问龙民是不是到过日本留过学,,龙民不想蒙他们,就摇摇头.
龙民觉得和他们沟通真困难,那以后就干脆不讲话。不过会讲方言并不是一无是处,龙民后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用方言自言自语,骂天骂地,或者干脆骂宿舍里的另外的人,他们却还一个劲的说,龙民你真有激|情,说起话来像个出色的表演家,龙民的心情就会一下就好多了,他心里偷着乐。.
同学都来自天南海北,大多有各自的方言,不过东北的常思例外,打电话的时候,人家都大胆地说着自己的秘密,与女朋友讲甜言蜜语也不用担心别人听去,可常思稍微说点什么,第二天就会被别人拿来取笑,为此,他多次虚心学习各家方言,可是方言比英语还难学,所以他总是半途而废,遂干脆不学,末了,就骂所有他听不懂的语言为"鸟语",又加上东方大学常年花满枝条,常思就大发感慨:啊,我们学校真是个"鸟语花香"的地方.
常思终于弄明白这个不爱说话的人叫"龙民",他就话多了.他说:"啊,你就是那个第一天写军训日记就写一个"累'字,第二天写两个字“很累",第三天写三个字"非常累"的天才啊,幸会幸会."
龙民就回答,教官又没说一定要写多少字,他只是要求感情要真实,体裁诗歌除外,
常思就问龙民第四天,第五天是不是还"累"着写下去?龙民告诉他,他第四天连"累"都没写了,教官也不要他写了.要他每天负责打水代替写日记。
原来常思也不是完全听不懂龙民的话,龙民就自信多了,他就要常思把他那篇登在校报上的日记给他看看.
常思爽快地答应了,这毕竟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教官曾经在军训时就大加赞美过,现在又在校报上发表了.
日记是这样的.
7月7日星期1大雨变太阳
今天晚上我心潮如海,难以入眠.
刚才我鬼迷心窍,思想上出了大问题,由于口渴,我来到了学校的龙眼树下,这也不能完全怪我,谁要这些肥大的龙眼在白天的时候老勾引我呢?特别是刮风的时候,我经过它们身边,它们就摆动着它们妖媚的身体,在我眼前动来动去,让我想入非非,我现在实在抵制不住诱惑了,我决定摘一个尝尝,只一个,男子汉说话算话.
可是当我碰到龙眼的时候,我像触了电,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啊,那些辛辛苦苦的农民伯伯,这可是他们的血汗呀,我好象看到了远方父母的眼睛,我耳背好象又回响起教官的谆谆教诲.
我不能对不起他们,我真的不能这么做,这样,我的手在摸着龙眼大概5分钟后,理智终于战胜了欲望,我胜利了,我要感谢教官,感谢父母,感谢龙眼,是他们锻炼了我.
最后,我放下手,立正,向后转,小跑步着回到了宿舍.
同志们,行动起来吧,我们要勇敢地抵制"糖衣炮弹"的诱惑.我们不能去偷龙眼!
龙民是边看边念的,大家都喜欢那句"刚才我鬼迷心窍,思想上出了大问题",这样的思想问题是很普遍的.
沟通完了,那位洗澡的同志却还没出来.常思就叫起来了.
"同志,出来."
龙民接口:"出来,同志"
"同志你快出来呀么呵嘿,快出来呀么呵嘿,你呀长的高又帅呀,快出来呀么呵嘿."
里边的同志也是会拉歌的:我不出来呀么呵嘿,不出来呀么呵嘿,里边洗澡舒又爽呀,我不出来呀么呵嘿.'。
“同志出来了吗?常思大喊。
“没有”
“要出来吗?”
“要”
“1。2”
“快快”
“1。2。3。”
快快快
“12345”
我们等得好辛苦
“1234567”
我们等得好焦急
龙民他们就按"拉歌"的调子一直唱下去,可无论外面的人等得是怎么焦急还是等得多么辛苦,里面的同志还是不出来.
常思就摆起"班长"架子了,他对洗澡的同志说,要是还不听从他的命令,明天军法处置,这一招倒还灵,因为白天教官不在的时候,一切都是常思说了算的,他想整谁,谁都只能自认倒霉。
半夜时分,常思从床上摔了下来,嘴里还叫着“,同志们,向右转.”。大家都被他弄醒了,他却说没事,。天亮时,有火车叫,他又一翻身,就吆喝大家赶快集合,说,教官吹哨了.
不能让烦恼没机会表白(6)
一看表,还早着呢.
这才真叫走火入魔。
任教官虽只得了1包“润喉片”,但他认为这与游教官的“银奖”是有严格区别的,他向1班战士询问他工作上还有什么不足,想精益求精,以后再拿“金奖”。
常思就提出军队的数字太单调,老是“一二三四”的。
任教官就要他们听好,他说:1,我们的口号是“一二三四”,2,敬礼手指要贴在帽檐2CM处,手外翻20度。3,齐步踏步脚要离地15CM,4,纵步脚要离地25CM,5,四面转要停顿2秒靠脚,6,起步每分钟要走116步,。。。。。够了吗?
“够了。”
“那还有什么要提出的?”
“教官。他们2班说我们的歌政治色彩太浓,历史过于悠久,没他们的《小薇》感人。”其实人家2班根本没这么说。
任教官就嘟噜着,说他一定要找首大家喜欢的军歌。
后来常思说任教官说话不和气,还打人骂人,违反了“八项注意”的第1条与第5条,任教官就挠挠头,坦言他自己对这点只能虚心接受。
请病假的人越来越多,龙民认为这些人的病多半是假的。
班长常思是永远的带头人,他几乎每天都要病,这是符合逻辑的,外面长痱子,里面又得气管炎‘的人是一时难以康复的,他在树下休息到快要吃中饭的时候,就对教官提出归队,这样就能威武的走在大军间,回家不必提茶桶。
龙民也学会了生病,自然也是到大树下高枕无忧,笑看风云。没过多久,病号的队伍就呈现“燎原之势。”教官就要他们把战士们的茶杯打满茶,全军几千号人,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在常思的带领下,病号们又再一次奋不顾身地投入火热的军训中,病号队伍不久就土崩瓦解,大家又必须自打自家茶。
教官在离军训结束只两天的时候,就不批假了,这关系到大会操的质量。
晚训时,任教官迟到了,挨了指导员的训还乐呵呵,他告诉大家,他带来了好东西,原来是首《军中绿花》
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朵绿花
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
不要想妈妈
声声我日夜呼唤
多少句心里话
不要离别时两眼泪花
军队是咱温暖的家
妈妈你不要牵挂
孩儿我已经长大
站岗执勤是保卫国家
风吹雨打都不怕
衷心地祝福妈妈
祝妈妈健康长寿
待到庆功时再回家
再来看望好妈妈
故乡有位好姑娘
我时常梦见她
军中的男儿也有情啊
也愿伴你走天涯
只因为我肩负重任
只好把爱先放下
白云飘飘带去我的爱
军中绿花送给她
龙民觉得这歌倒是不错,多日以来,奔波的疲惫,军训的艰辛,龙民最多也只是心情不好,一言不发。可今晚他流出了眼泪。
空阔的脚下的地,广大的头顶的天,明亮的天上的星与月,还有温柔的撩人的海风,这样的歌就是要在这样的地方唱的。
龙民最先想到母亲,母亲一定也在想念自己吧?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今日两人之隔,何只千里?
龙民又想到他父亲,这个陪伴他在火车上颠簸了2,3天的真正的农民,他想到父亲的时候却笑了。在火车上,父亲敢勇敢地把几千块学费装在一破袋子里随便的扔在脚下,在旅店里,他却胆小得把床移动顶住房门,半夜民警来提醒要等的火车到了时,他却说,我们没有钱的。
父亲吃饭的时候点了大盘肉,一个劲地往龙民碗里夹,龙民食之无味,连说吃不下,父亲就一个人把它们吃个精光。
龙民还想到他心中的那个姑娘,不过,几年前她就南下打工了,龙民打过几个电话,却一直联系不上,这事只能暂且搁下。
10
这老天真的比较奇怪,离别那天居然下起大雨,就像送别古诗里写的那样让人伤感。
很长很长的大道上,站着两排战士,绿军装,白手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游教官一马当先,带着教官们走在大道中央,后面行驶着几辆空军车,战士们就一个一个的举起右手行军礼,白白的手像波浪一样慢慢翻起,很是壮观,他们嘴里祝福着:教官,一路走好。
教官们都只点头,他们的脸已经红了,眼睛也早湿了,女孩子就哭出来了,男孩子也哭起来了。龙民没有,但挺得笔直,尽管他ρi股后袋里装把没打开的雨伞。他从小就没有哭泣的习惯,父母有时打他,越打他倒越笑,很小就以脸皮厚而闻名家里。
教官也教过他,军人流血不流泪,从这点来说,龙民是个成功者,换个角度来讲,他又是个失败者。
游教官嘴中忽然吐出《小薇》: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就叫小薇,她有双温柔的眼睛。。。。。。
他敬军礼的手也打起了节奏,步伐变为“猫步”,于是所有的哭声都变成了夹着哭声的歌声,《小薇》跑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龙民就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大会操前一天,1班2班合伙踢纵步,老是不齐,有人还嬉笑,游教官就火起,走过去就把那嬉笑的人一脚踢翻在地,骂道:
“娘希匹,走不好还不认真,老虎都咬着ρi股了,你要是不服,去指导员那告我,要他把我毙了,要骂我也可以,随你骂,不让我听到就行。”
队伍顿时就踢齐了。
休息的时候,游教官吸着烟找到那被踢的战士,衣一甩露出膀子要他踢,那战士就不踢,游教官就说,那不要怪我没给你机会,然后就递烟给他,那战士说不吸,游教官就骂他装的像个熊样,手指都这么黄了,还一本正经。战士就笑了,和教官换了烟。
不能让烦恼没机会表白(7)
游教官称他自己为军痞,当新兵时没少挨过打,当时也特别恨他的教官,真想在哪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把他干了,可一到教官要离开时,那不争气的眼泪怎么留也留不住。
游教官还打赌,无论他怎样对待这些新兵,他们最后只会想念他,而不会仇恨他,不然他不再姓游。
事实证明,这游痞子的话是正确的,他还可以一直“游”下去。
11
龙民在新换的宿舍楼里还是碰人就叫”同志”,那些高年级的同学有的只是笑笑,没多大强烈反应,有的就说,嘿,小样,新来的吧.
龙民就从军训的热温中冷却下来.原来生活还是生活的样子,热烈只是一种短暂的形式.
教龙民文学史的是个秃顶的中年人,可以认为是聪明绝顶,也可以说作傻得没毛,小眼睛,红鼻子,大肚子,短腿.
他自己说他自己是世界人文研究会会员,国际社科院研究员,国家语言中心副主任,东方大学人文社科院副院长兼博士生导师…………
头衔很多很杂,难辩真假,名字却只两个字-常江.
常江说他25岁还在农村种地,后来深感务农太苦,遂发奋图强,先考入西方大学,然后到南方大学读研究生,再到北方大学读博士,最后又去世界跨学科教育大学读博士后,是真正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他说话的语气是沧桑又自豪的.
龙民也为自己能碰到这样学识渊博的老师感到骄傲.
常江告诉大家,在东方大学,甚至在全国,像他这样身份还给本科生上课的老师是很少很少的,大都在搞科研,写著作.不过大家别担心,他虽不是著作等身,多少还是出了几本书的.待会点完名后,就为大家推荐几本.
龙民看了看听课的人,倒也觉得常江没说大话,小礼堂一样的教室里坐得满满的,有中文的,有人文的,有新生,也有重修的.龙民庆幸自己坐在前排,要是在后面,听课可能会有点困难,老师又没拿麦克风.
常江就一个一个地点名,碰到生僻的字,他就把上半身往后面仰仰,眯着眼睛,大叹:老夫老也,眼睛不中用矣.那学生就得自报家门.
点完名,第一节课还剩4分钟,常江就要大家看看书算了,不好讲东西了,龙民就翻了翻<文学史>,有的同学就讲起了小话,常江就要他们别讲话,引来教务处的工作人员,不是好事.龙民以前听说艺高人胆大,这教授怎么胆小如斯?
好在第二节课不再点名,常江就刷刷地往黑板上抄书目,龙飞凤舞般,字写得不是像泥鳅就是像蚯蚓,这倒不枉他务农多年,他告诉大家学校很多建筑上的”墨宝”都出自他手,这一点龙民完全相信,官员名流都是书法家.随便写几个字也是求者如云,价值连城.,黑板上不能再写了,他就停了,大概有30多个书名。
常江指着那些前面打红圈的书,说这是他的拙著,有<<假如武松是潘金莲老公>>.<<野猫叫春的格律探讨>>.<<有西瓜为什么没有东瓜?>>........而那些前面打三角形的就是东方大学某某教授的,其余的是在世界流行了很久了的书.如果要买他的书的话,只要说是中文1班,中文2班,人文3班的学生,一律打八折,学校各大书店均有售,至于这<<文学史>.>教科书嘛,他是不会照本宣科的,考试的意义也不大,大家只要课后熟悉熟悉就行.
龙民又从常江嘴里明白,大学老师不像中小学老师,主要是个引路人的角色,大学生应该学会自学,所以大学老师谁都可当,而中小学老师就不能这样,后来常江还把中小学的”填鸭式”教育批得体无完肤,好不痛快.
龙民很快就发现了他的讲课特点,那就是,他每次只带一壶水,不带书,所以照本宣科是完全不成立的,粉笔讲台上有现成的.但他基本上不用,这不能理解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他说,学生听课听课是来听不是来抄,所以老师讲课讲课只要讲不要写.
经典!
他每句话的开头都是”人生在世………”大谈其对人生的感悟,尽吐他满腹衷肠.下课了,他还告诫大家人生在世,要淡泊名利,不要考什么公务员,要献身学问,报他的研究生优先录取,然后就开着自家轿车赶回了几百米之远的家.
龙民回宿舍又翻了翻<文学史>>,压根儿就没什么人生在世的大哲理,遂决定谆听老师教诲,从此自学.
12
大四的师兄隋变告诉龙民,现在大家住的这栋楼在文革时期是个停尸房,学校的风水老师怕阴气太盛,改革后就一直让男生住在这里,所谓借阳压阴.
龙民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迷信,师兄就说.这东西信者有不信者无,人生下来,好象一切都注定了.属于你的不要也会给你,不属于你的你强求也得不到,每个人都好象是个戏子,按着上帝的安排,一步一步的主演着他自己的角色.
原来隋变是主攻老子.庄子哲学的专业学生,选修的是风水学,相面学,他自视早看破滚滚红尘,超脱于人世间,遇事可以不惊不怒不喜不悲不愁不怨………..他的人生格言是一切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07的包括龙民在内的几个小字辈的师弟对他的这种心态佩服不已,初来乍到,一切都陌生,师弟们就问这问那,各个踌躇满志,首先他们就问学校的奖学金是多少,?得知不菲后,他们就点点头说还行还行。好象这奖学金早就是他们的了,只要瞅个时间去拿一下了.
师兄也轻描淡写地告诉他们拿奖学金容易得很,考试前花2个星期把老师划的重点背熟,平时最好别逃课,要逃课也可以,别让老师抓住就行,抓住了也没什么,课后去虚心的向老师道个歉,找个理由,反正别让老师对你印象不好.
不能让烦恼没机会表白(8)
隋变还说了他的几次逃课经历,顺便介绍些经验,他说有一次,他想在宿舍扎实地睡个下午,不想去上思想修养课,就要同学在老师点名时替他回应一下,不过这一次他运气不怎么好,老师点名时,全班40多个人名都有人应,但一眼就可看出教室里的人不足20个,老师就又点了一遍,这回20多个人名一下就没人要了,这回他被抓了,期末考试成绩就不怎么理想,.
他认为要是那朋友胆大一点,第二遍时再应一回,那肯定没事,所以找人替就要找大胆点的,龙民就把这点牢记在心,以备日后之用.
听说拿奖学金这么容易,师弟们个个热血沸腾,奋斗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棵摇钱树。他们接着就问师兄隋变这四年共拿了多少奖学金?师兄说他没拿过,但强调,他朋友的朋友拿过.
哦,原来如此啊!
常思就说他爷爷的爷爷在朝廷做过官.
胡奖也说他同学的同学在哈佛读书..
郁猛就说郁达夫是他本家………
龙民的所有祖宗都是农民,他就不好意思说了。
这时隋便笑了,龙民笑了,常思也笑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隋变说,你们介绍介绍自己吧,我对你们不熟悉,但是,咱们是读中文的,那就要说出点特色来,不要像白开水,我们做个游戏,每个人在别人介绍完时必须对前一个人的表达做出评论.
风流提出他最先来,这不要评论前面的任何人.他说的是首诗.
狼之歌
我是一匹来自西北的色狼
高考过后
背井离乡,来到远方
寻找心中的梦想
偶尔碰到几只绵羊
就自称卷毛狮王
待到激|情过后
发现我仍是一只狼
一只色狼
缘分让我邂逅了她
一位食堂姑娘
她并不漂亮
我是爱她的纯朴善良、
她带给我许多遐想
我不再膜拜五帝三皇
不再羡慕织女牛郎
我只想和她长厢私守
哪怕放马牧羊
风流其实早就是名人,在军训期间那么严肃的“政治高压”下,他也找过一个女友,而且是外系的,他当时说是说帮助人家那个女孩子背包,共同进步的,后来“纯洁的友情”发展成了甜蜜的爱情,但再后来军训一完,爱情也完了,不过龙民还是觉得他有种,羡慕风流这种心态的男同学也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