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小说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版主小说网 > 贵妃起居注 > 208好命

208好命

( 有了皇帝和太后的强力背书宫里的这个年过得就很复古,一切都是按文皇帝在时的排场来的还有些徐循觉得华而不实或者是很折腾人的老规矩借口妃嫔们要往皇后处侍疾,也被一并免去了比如说也不知谁兴起的宫里过了腊月十五每日里都要换戴头花一直戴到明年元月十五这一开始是拿草编的灯蛾花朵,后来渐渐演变成名贵材料堆叠的首饰大展览徐循一直觉得这简直是折腾人,三十天都不重样的草花对一般的都人要求已经很高了不会编的人还要去求人编织,还有人在宫里私下兜售这个的后来到了比首饰的地步,那就更没必要了,这宫里本来就这些人住着,一年三百六十日的攀比难道还不够?非得要整出个名目,集中一个月攀比一番?

皇后有恙,妃嫔们每日里都要过去帮忙,按礼法来说也不该还有心思打扮得花团锦簇的,这个借口一出,头花自然可以不必戴了徐循­干­脆规定,一律都佩戴草虫蝴蝶,算是取个春意了当然因为这个借口,各宫门前屋内的彩装,也就不如去年那样如火如荼,锦绣珠玉堆积得仿佛神仙世界一般的

一般人家,过年还得打扫房屋,悬挂点吉利物事,宫里就更别提了按例是从宫门到屋内都有应景摆设的,宫门口填上桃符板将军炭,门板上贴了门神,院子里烧柏枝屋檐里Сhā芝麻杆,屋里挂上新绘画的格鬼判钟馗,床上也挂了金银八宝,还有拿黄钱编结起来,做成龙形求个好看吉利的这些都是各宫自己布置,徐循往年闲来无事,刚到腊月就开始张罗着这些事儿了

今年她要管宫,就没闲心折腾了,进了腊月以后,每天早上两个尚宫带了亲信女史过来回事,都要把昨日的待办事项逐项回报勾结,比如桃符板将军炭,这个一般宫里库房是没备的,都是尚宫局一总和二十四衙门关回来以后,各宫分发,还有门神柏枝芝麻杆各种贴画,都是各处送来,协调分配期间不免也有些口舌言语,比如诸嫔嫌这个门神不好看,想换一张,塞了银子请尚宫通融通融,又或者是出去给买一张进来——还是喜欢外头民间的风味等等

几个尚宫不敢自专,都说要回来问过徐循,徐循对这些争议­性­问题也是不能不亲自处理,虽说规矩不外乎人情,但若人人生点事,她都给满足,可想而知日后生出事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诸嫔想出去外头买门神,徐循就没许,她让人把自己那两张给诸嫔送去了,“宫中私通内外,乃是大罪,课上说得已很明白,教习嬷嬷也应提点想要换买,诸妹妹可去求皇爷,求准了就得我这里是没办法,若诸妹妹实在不满意那对门神,不如就把我的取去用好了”

虽说这半年来算当红,但诸嫔还不至于轻狂得没了脑子,徐循送去的门神,她原样奉还,还亲自过来请罪解释,“当天嬷嬷不在身边,没能提醒,奴奴一时糊涂,没能想起这个规矩……娘娘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换做别人,徐循可能还不相信她的话,但对这个呆萌的诸嫔,她相信她有可能是真的有口无心,看到门神不喜欢,就想着能否说说情,麻烦人出去买一幅——其实说起来也的确不是大事,一副门神能值多少钱?只是这个规矩不能破罢了,她笑着说,“你也别多心了,我并没生气那对门神你要喜欢,就拿去好了”

诸嫔说了实话,“那个和我的那对是一样的……换了也还是那样”

也许是因为徐循的态度很和蔼,她就比比划划地给徐循说起了自己家小时候惯用的门神,“进了宫以后,宫里用的是那俩我不认识的,看着都不安心……我们三个都是行在人,打小看惯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那俩谁呀,压根就不认识”

徐循忍不住笑了——合着这还是三个人的主意,推诸嫔出面说而已“那是神荼郁垒,从古到今,宫里用的都是这俩门神唯有前朝宫里是不用这个的,民间也就乱用,高皇帝立国以后,亲口定了规矩,承袭宋代,也用这两位神君做门神,可不好乱说不认识”

诸嫔一愣一愣的,张勾魂的大眼睛,半天才笑道,“娘娘您太博学了,说的这些我都不懂……您怎么什么掌故都知道”

徐循自己都不记得是怎么知道的了,多数是钱嬷嬷闲聊的时候拿出来和她说的,见诸嫔轻言浅笑,本来略带木然的容­色­,难得地带了几分天真的憨气,让她的美貌一下有了神韵,她一时竟也有了几分感慨——入宫之初,懵懵懂懂,什么都不明白,一脚踩下去也不知道是深是浅,什么时候,自己已经变成了那个‘什么掌故都知道’的人了?而‘什么掌故都不知道’的人,在她之后,也已经换成两拨了

“老了”打发了诸嫔,她随口和花儿感慨,“真觉得老了,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孩子一天天大,自己就觉得一天天地老,再看到诸嫔,真就觉得自己已经不年轻了”

花儿随口笑道,“娘娘您还说老?前儿我们还说呢,娘娘看来也就比诸嫔大上两岁”

虽然也是例牌回答,但也有奇效,徐循摸了摸脸,­精­神又焕发起来,“今儿没有事了吧?没事了咱们就带点点和壮儿去大园子里散散步,看看鳌山灯扎好了没有”

虽然削减了不少旧例,但徐循也不是没给宫人们争取福利,往年春月,皇城午门外都有鳌山灯摆放,供文武百官赴上元节宴后观赏取乐赋诗游览,百姓们也能自由观灯,盛况持续三天而后宫诸女眷是连影子都看不到,偶然有个把很受宠的能被携带到午门门楼上,也是极为稀少的特例了,起码就徐循知道的,只有文皇帝时候有过这样的例子今年她省了好大一笔钱,又觉得元宵节没去年那样数里长灯的气派,便问过了扎鳌山灯的花费——这鳌山灯,是焰火加机关天棚灯山等扎制起来的,焰火可以重复填充,不然也不能连演三天,主要就是扎制灯山的匠人难寻,真要说绢帛等贵价材料的消耗,和灯廊比那又是九牛一毛了再说,虽然午门门前那个鳌山灯架子大,花费多,但御花园里这个,又不是不能缩点水嘛

对后宫来说,戏班子和匠人那都是现成的,场地也有,正好就安置在冰雕园里,还不怕失火,徐循遂问准了皇帝,定下了上元节后三天,于御花园上演鳌山灯,现在教坊司的女戏们还在加班苦练呢,她们几乎没有在灯山上演出的经验——正好,按太后的意见,年到上元节才算是过完,期间宫里都是活动频繁,离不得人,真要换人出去探亲,就从上元节后开始如此一来,无法出宫探亲的都人,有点新鲜的娱乐活动,心里也能平衡一点

只是如此一来,倒是苦了花儿等人,她们是早排定了要出去探亲的,便没法看到鳌山灯的热闹了,这时听徐循说起,便故作委屈,嘟嘴道,“娘娘,您老鳌山灯鳌山灯的,奴婢今年都不想出去了”

“那你就别出去了,”徐循随口笑道,“­干­脆把机会让给底下的新人吧,也让她们念念花儿姐姐的好”

花儿笑道,“咱们宫里家在京城 ... [,]

(的,不就那十个吗,我就是要让也不知让谁,白瞎了一个名头呢”

——虽然徐循并不想利用职务之便大玩特权,但肯定也得给自己人争取一下权益,往年她私底下谋福利的时候,都是全送出去的,今年算了算,因有些­乳­母有病有事,不能继续在宫里服侍了,永安宫一共就是十人在京城有家,别的比如说使唤宫女什么的,家很少有在京城里,多数都是京郊村里,一天根本就不够来回的

她这里三个主子,两个小主子,服侍人已经算是多的了,想来宫里没有什么机构会比永安宫的编制更大,徐循就定下了十人的名额,总不能现在正经管家了,总还要让自己的人吃亏吧?

两人说说笑笑间,两个孩子已经打扮成了扎手扎脚的小棉球,带了皮帽子,又穿了斗篷,戴了手套,感觉上就是栽到地上也一点都不会疼的,如此装束停当要出发了,偏生又有人过来回事,徐循只好让­乳­母把两个孩子带去玩了——却是因为今年划拨过来的彩缎种类比往年的还要略多些,数目却不均匀,刘尚宫不知道这个年节福利该怎么分才好

徐循从以前就知道这分东西是最有学问的,让她管宫,她就最怵这块硬骨头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今年居然还真没有旧例可循,只好让刘尚宫把册子和样品都带来,一群人在那做计算题,最后经过­精­密计算,总算是又分出了等次,又尽量大家都拿的是一样的货­色­徐循觉得自己脑子都要算破了,看天­色­,此时再去御花园也来不及,想了想索­性­把册子带上,­干­脆去给皇后请安

她是管宫贵妃,虽然皇后免了她侍疾的义务,但因为现在她病了,三日请安的制度暂时不履行,徐循不去侍疾的话基本就看不到皇后了何仙仙最近一直在照顾莠子,根本不出门,也不在乎这些,但徐循好说也得做点表面功夫,她给自己规定了,五天十天也要过去坤宁宫走走之前还专挑午后过去,大概知道皇后睡着了,就可以回来,最近皇后病得挺厉害,几乎都在昏睡,她还少点负担,想起来就去一趟,充分利用边角的时间

这次过去,就正好把册子送给周嬷嬷,至于乔姑姑,刚才也在做计算题之列,太后那里自然是会得到消息的——不过反正太后从来都是拿最多最好的一份,她可没什么好介意这个的倒是皇后这边估计会更关注物资的分配

一进坤宁宫正殿,徐循便闻到了一股药香味儿,赵昭容和焦昭仪两人在堂屋里袖手站着,见到徐循进来,便上前行礼,从表情来看,她们俩已经是无聊得不行了这屋里大家都各有各忙,也没有谁搭理她们,这个侍疾,无非也就是只是过来肪的而已

徐循含笑受了礼,心里也有点好笑:焦昭仪这纯属倒霉催的,被赵昭容牵累了,上回她不和赵昭容一块来的时候,分明很会来事,帮着熬药倒药渣,给皇后捶腿说笑话,和坤宁宫的氛围都挺融合的,起码宫人都给个笑脸,哪像现在,大家都是忙忙碌碌的样子,好像生怕眼神一对,就被她俩给缠上了

“娘娘睡着呢?”她问着迎出来的大宫女六儿

六儿给她行了个深蹲礼,笑容满面,“娘娘万蛤寿——我们娘娘刚起来,­精­神头还不错,周姑姑在里头服侍着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