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凌晨,桐庐少侠正在酣睡中,放在条桌上的箫忽然蹦了起来,发出当当的声音,唤醒了少侠。少侠披衣而起,箫就静立不动了,少侠甚感奇怪。这等异事,此前从未发生过。他有一种预感:今天可能有奇事发生。
少侠穿戴完毕,走出小客栈,此时东方刚泛起鱼肚白。
桐庐少侠想早点到歙县县城去,看看那里的功夫街到底是啥模样。
隆冬的早晨十分寒冷,一张口,就冒出白色的水汽。清早寒风习习,山林中,风声过处,千枝万叶喧哗如歌。
桐庐少侠走到新安江边,惊奇地发现江边的山坡上有许多人在练武,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果然如老船夫所言:徽州人早练功晚诵经,已成习俗。
一些人蹲在江边巨石上练桩功:有的练扎马步,有的练弓步桩,有的练虚步桩,有的练抱元桩,有的练太极桩......一个个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
还有一些人在山坡的松林下打拳,有的打长拳,有的打红拳,有的打南拳,有的打蛇拳,有的打猴拳......
另一些人在山脚的平地上耍棍,桐庐少侠也是武林中人,大部分棍法他都熟知:那个剃着阴阳头的小孩练的是少林天齐棍,那个虬髯大汉练的是五虎群羊棍,那个红衣少女,衣袂飞卷,练的是细女穿线棍,还有一个白胡子老翁练的是少林流星棍......
桐庐少侠平素酷爱耍拳弄棍,看到这种场面,他不禁热血翻涌,陡生豪情,忍不住走到人群,择一空地,以箫代棍,练起了少林梅花棍。少侠的长箫不知是何物制成,光洁如玉,金光闪闪,在少侠的舞动下,光芒耀目,幻化百端,那闪现的光华交织成一朵梅花状。
少侠的武功令所有的人为之一震,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目光向少侠聚拢来。少侠练了一顿饭工夫,停了下来,人们热烈鼓掌,少侠对大家深深地鞠一躬。
那个白胡子老翁上前问桐庐少侠:“大侠是何方人士?怎么这么面生啊?”老翁说话时,眼神灼灼。
桐庐少侠拱手答礼道:“晚生来自浙江桐庐,有教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