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外的客人
要说泰安城里最有名的人物,随便你在大街上抓住一个人来问,那人一定会很自豪地说:
“您老是外地人吧?怪不得不知道。要说咱们泰安城,那可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自古至今,不知道出了多少大英雄大人物。远的不说,就说眼下,最赫赫有名的,一个是城西的王员外,他们家里的钱恐怕比皇帝老子还要多一些;还有一个是城东的万老爷子,那一手功夫,啧啧,不能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也差不多了多少。对了,城南还有一个刘秀才,别看只是一个秀才,学问却是响当当的,他要是赶考,状元公是非他莫属的,只是可惜运气不太好,每回他准备赶考,家里总是出点事儿。头一回还是十年前,出门前头一天,老爹死了……”
说话的人还在滔滔不绝地讲下去,问话的人却已经走开了。
“城东。”
问话的人嘟哝着,转头向东。
泰安城果然不愧是千年名城,几乎每一条大街都热闹得很,两边店铺林立,每一家店铺里传出来的声音绝不相同。丁丁当当的是打铁铺,滋滋啦啦的是烧饼铺,还有莺声燕语的香粉铺和高声大语的酒楼。大街上的人自然也不少,不过稍微细心一点的人都发现:大街上风尘仆仆的人多了起来。再仔细看一下,这些人居然大多提刀佩剑,竟是武林人士!
难道泰安城又要出大乱子了?
不是。
因为那些武林人士虽然都拿着让人看了就抽口冷气的凶器,但脸上的神情却是十分轻松自在的,有很多人甚至还带着很大的包裹,倒像是要去给人送礼一样。
于是有的人开始恍然大悟了,即便是还没有明白的人,如果听到这些人都在打听一个地方时,也已经明白了。
他们在打听万达万老爷子的家。
对了,今儿个是万老爷子的七十大寿。
一个人能活到七十岁,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这个人是江湖中人,那就更不容易了。而像万老爷子这样的人,有名有财,满堂子孙个个都活得有滋有味的,更是让人羡慕得眼红。
这样一个人物,朋友自然不少。有交情的人自然要来道贺,没有交情的人要来攀交情。江湖中人,最怕的是朋友少敌人多,否则小命就难保了。虽说江湖生活很刺激很吸引人,但没有一个愿意成为别人的刀下之鬼,用自己的性命来充当别人享受刺激的内容。
可朋友不是那么好交的,你总不能堵住人家门口,非要和人家交朋友不可,谁知道你是不是和人家有什么隔了多少年多少代的仇恨,上门寻仇的,被人赶出来的话,也只好摸摸鼻子灰溜溜的走人。
所以交朋友也要找机会,而最好的机会就是你来了之后,他不好意思赶你走。
这样的机会不多,寿筵就是其中一个。
于是万老爷子家门口的人自然就少不了了。
万达万老爷子闯了一辈子江湖,自然明白这一点。于是便派自己的大徒弟刘易和二徒弟刘景一起在门口迎客。这两个徒弟是兄弟,武功虽然不是最好的,却是最善于和人打交道的。是来道贺还是来捣乱,他们两个的眼睛一扫,基本上就*不离十了。干惯了这种迎来送往的活,他们认识的人自然也不少,有些人连万老爷子都不认识,可是他们却能第一眼就说出那个人的名字和来历,还能找到最合适的话和人寒暄。
这样的两个人,做这种迎客的工作,真是最合适不过了。
今天的刘易和刘景就这样穿着簇新的袍子,梳着最整齐的发髻,在门口笑着迎客。他们今天的心情特别好,就连身上的刀都显得比平常亮得多。
已经有不少江湖豪客前来,人实在是太多,平常看着很宽敞的院子现在也觉得不太够用了。至于大厅里的人,自然更不少。但只有那些和主人家有些交情或者交情不够但有足够名声的人才有资格登堂入室,所以虽然人不少,但来的人个个顾着自己的颜面,平日里的涵养功夫又足够到家,所以大厅里人多则多已,却不像外面院子里那样嘈杂。
院子里早就摆了二十来张大桌子,万家的弟子们亲自上阵,招呼着自己熟悉不熟悉的朋友就坐喝茶。所有的人都趁此机会寻找自己的朋友聊聊天,交流一下最近发生的江湖大事。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一辆马车在大门口停下。
马车很普通,是在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的马车,今天也不知道已经来了多少辆这样的马车了。赶车的人也很普通,有的人认识他,他叫狗子,就是泰安城里的马车夫,天天在大街上揽活的。
所以刘易和刘景并没有很看重这辆马车,还是站在门口没有动,等着从马车上下来一两个装阔的的江湖二流高手,抱个拳就可以让他们进去了。
可是,那马车停下之后,居然半天都没有人出来。
这就有些不寻常了。
有谁敢在江湖泰斗面前摆这么大的架子?
刘易和刘景现在才开始仔细打量一下这辆马车,突然发现这辆马车虽然外表看来很普通,但是车棚要比一般的马车大一些。
再仔细看一下,那车架子居然全都是用精钢制成的,而最阔绰的人,也就是用结实一些的木头而已。
这根本不是狗子的车。
刘易和刘景已经有些站不住了,不自觉地走下高高的台阶来迎接。
终于,马车的门帘动了动,人们这才留意到,这门帘居然也比平常的马车门帘厚很多。里面莫非带着女眷?
一个少女掀开车帘走了出来。
这少女明眸皓齿,小脸白中透红,头上扎着两个发髻,很显然是个丫鬟。只见她笑盈盈地从荷包里掏出几个铜子,放到狗子的手里,娇声道:
“谢谢大哥带路,要不然咱们还真找不到这地方。”
狗子也喜笑颜开地接过那几个铜子,弓腰道:
“姑娘太客气了。”
原来狗子只是带路的,怪不得那么高兴。几个铜子虽然不多,但也比他平常一天的收入多。
那少女跳下车,从车后拿出一条凳子,摆在车下。打开车帘,唤道:“前辈,小姐,请下车吧。”
人们眼前一亮,只见一个窈窕的身影从马车里走出来,不理会丫鬟已经伸出来相扶的手,利落地走下马车。从身法来看,身手居然不错。
刘易和刘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四眼茫然,倒是谁都不认识这位姑娘。
这位姑娘年纪不大,也就是十五六岁。虽然是一身普通江湖女侠的打扮,可是一看就知道那一身上好丝绸制成的浅绿色衣服造价不菲。本朝太祖早有禁令,没有官职在身的人,哪怕家产万贯,也不能穿着丝绸,衣服也大多限于白色,这种浅绿色衣服由于接近黄|色,更是只有妃嫔之属才会上身。虽说江湖儿女不拘小节,不太在乎官府禁令,可是这样明目张胆的人,毕竟还是极少数。
难道这少女大有来头?
可如果真是如此,她又怎么会来向万达祝寿?万达虽说在江湖上颇有盛名,可是一官半职没有,只不过是个白丁而已。白丁,自然是不会进入达官贵人的眼的。
或者是哪个不为人知的江湖派别?
那她到此的目的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扬名立万来的?
猜忌归猜忌,刘易刘景两兄弟毕竟江湖经验老到,知道这个时候还是恭恭敬敬的好。他们把已经丢下的微笑又挤上脸,正要抱拳施礼,却没想到这位神秘的少女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转身扶着车帘,轻声道:
“奶奶,咱们到了,您老看看是不是这里?”
对了,车里还有一人。
大家都睁大了眼睛,等着一个雍容华贵的老太太出场。
孙女已是如此,祖母岂不是会华丽得难以正视?
一只手搭在了车门边,竟然没有任何首饰,朴素得和所有的市井老太太一样。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一个年老的尼姑从马车里走出来。
众人的眼睛直直地瞪着这奇怪的三人。
一个俏丽的丫鬟,一个高贵的丽人,还有一个年老的尼姑。
最绝的是,这个尼姑居然是这位高贵丽人的奶奶。
刘易刘景怎么也想不明白,江湖上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号人物,而这样一号人物居然还来向他们的师父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