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呼啦啦出去的这些人,朱元璋摇摇头心里嘀咕:
“怎么就没有一个人能赶上老四呢?”
原来在太子驾崩没多久,新太子的任命就已经下来了。但是在给诸王的圣旨里没有提到,所以大家都很突然,但是这位新太子却已经早早的入主了东宫。
这不今天晚上,皇孙太子朱允炆又在东宫召集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和世袭魏国公徐辉祖来商议了。
“眼看大典就要举行了,不知道王叔们会这样。如果是他们在大典上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叫皇爷爷生气……”朱允炆竟然是说出这样的话。
徐辉祖在一旁赶忙说道:
“殿下千万不能这么想啊。殿下向来是以仁孝闻名天下。但是在这样的事情上不能这么做呀!”
齐泰也看看黄子澄说道:
“是啊,殿下,陛下立储为殿下的心意本来就不是十分强硬。诸王也是觊觎已久。如果殿下有什么不当举动只怕就会有人兴风作浪,到时候恐怕殿下不但是太子做不成,就怕是性命也……”
徐辉祖接着说道:
“对,殿下如果真的是替陛下着想,就应当安然受之。将来把陛下的大明江山传至万世才是殿下应该做的。明日大典过后,就会传檄天下到时候就不会再有人对殿下不利了。”
“这么说就是等到大典之时,不论什么事只要是接下了太子之位就好了?”朱允炆问道。
“对!”
朱允炆很是怀疑三个人竟然是能够异口同声回答的这么整齐。
“可是现在诸王的封地驻扎,已形成盘踞之势。只怕是皇爷爷百年之后诸王叔趁此发难呀。”朱允炆再一次表示出自己的担心。
太常卿黄子恒摸了摸胡子说道:
“殿下这件事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殿下请想,诸王作乱师出无名。殿下登基之后胸怀天下,以仁治国则天下归心。如果有人作乱天下人定会人人得而诛之。再有皇帝坐拥天下,藩王只是一隅之地。以一隅抗天下,岂不是螳臂挡车?再者,殿下登基之后,自然可以效法先汉景帝削藩之策。逐步削王权等其稍有异动举国大军顷刻及至。这样殿下还担心什么?”
这三个人也都头大的很,自从这个朱允炆知道自己要被立为太子之后就是整天担心这考虑那。几个人只好时不时的就要给他做做工作,开通下思想,叫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当这个皇太子。
一百多匹高头大马从暗夜里走来,径直走进了大明朝的帝都南京,黑夜里影影绰绰的人不断的来来往往,火把油松翻腾着直冲天际。把漆黑的爷都照的雪亮。
很多人在这一夜都没有睡好,因为有个人来到了南京。这个人虽然久在北边驻守,但是他在这里在南京在大明朝都是大家谈论的话题。
文朔和朱棣一起来到了在皇城内的燕王府。要说老皇帝朱元璋真是心疼子女。不但在各地大封王爵,就是在大内皇城也是给每个皇子都留下了王府。
不过文朔没有在王府里呆多久就匆匆离开了,回到了自己的大明保安镖局南京本部,因为他还有事情要办。要在太子登基大典之前把南京城的大小事情都摸清楚搞明白。
第二天一切照常,不过街面上茶馆里酒肆里多了一些闲人散汉在胡吹海捧,哥哥常兄弟短的吆喝着。在南京城这些事情都是很正常的,更何况现在诸王子进京带来的家人丁仆有了时间都是喜欢在京城四处逛逛看看,所以大家对于这些突然冒出来的人也不会很是在意。
奉天殿,朱元璋走下丹墀扶起地上跪着的朱棣,仔仔细细的打量着。都说这个四儿不是自己亲生的,其他的儿子长得都是歪瓜斜枣,单单就是这个四儿一表人才。这个马大脚马皇后可是一直在自己身边的,贤良淑德不会有什么越轨之事呀?
还有那些个公主哪一个不都是跟恐龙差不多,可就单单一个庆阳郡主美的都没办法形容。
胡乱的想了一通,就是觉得是佛祖显灵给自己老朱家带来这么好的一对苗苗吧。
“四儿啊,这一次和朕可是有好几年没见了。恩不错,没叫我这个老头子失望,干得不错。”老朱笑呵呵的拉着朱棣的手说。
“是,父皇,儿臣也是十分想念父皇。这不给儿臣还给父皇带了几株从辽东来的千年人参。据说吃了以后能益寿延年,长生不老呢。”朱棣十分亲热的对朱元璋说。
朱值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他是朱元璋封的辽王。要是找人参还有比他多的吗?就朱棣拿来的那几颗人参在自己府里连桌面都上不了竟然就拿来了,可是自己却就是没有想到带点礼物来。
朱元璋一听四儿竟然给自己带来了礼物,更高兴了。
心里说:
“看看,还是四儿心里有我啊,就眼吧前这些人来了就知道给我要这要那,恨不能是把我这个当爹的榨干净,还是四儿好啊。”
来着朱棣的手就往丹墀上走,朱棣没办法只好跟着往上去。
下头的人都是吃惊不小啊,这皇帝是要做什么?竟然是把朱棣领到丹墀上了?!
朱元璋大大方方的坐在龙椅上,看着朱棣点点头:
“恩,不错啊,你在北平干的不赖。竟然是把个撒马尔不动一兵一卒就能平了,不赖。有我当年的风范!哈哈哈。”
朱棣看到在朱元璋身边站着的朱允炆很奇怪:
“小炆,你怎么在这?”
朱元璋顿了顿说道:
“四儿啊,有件事你还不知道吧?现在允炆是太子了。等办完你大哥的丧事就一块把这孩子的事一起办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