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的,你别太紧张了。”虽然身边有王意等女伴相陪,可她听着楼下外堂及院墙内外的喧嚣仍是感到莫名地紧张。
她的手指紧紧扣住王意的手腕,久久不肯松手。无论王意如何安慰她,她始终惨白着一张脸,双眼无神地望着窗外。
窗外便是后院的鸡窝,母鸡咯咯报啼,一声又一声,没过多久,鸡窝里像是炸了似的,公鸡母鸡、大鸡小鸡一起乱哄哄地闹腾起来,啼鸣之声穿透重重喧嚣传入小阁楼内。
平君的手忽然松开了。
正当王意低头问她需要点什么时,她的嘴角却微微扬起,露出一个十分可人的笑容,“他们又在偷蛋了。”
王意皱了皱眉头,很想提醒说今天刘病已随张彭祖的伯父出城到鸿固塬去了,但看到紧张的许平君面上难得有了些许笑意,话到嘴边又随即咽了下去。
张贺祖上原住在鸿固塬,后来他们兄弟虽然随着先父张汤搬迁至长安,可张氏族人却仍留居鸿固塬上。鸿固塬位于长安城东南,张贺领刘病已走的是南面的覆盎门,辎车晃晃悠悠地走了大约两刻时,驾车的老奴在帘外低声说了句:“主公,前面就要到博望苑了,是绕过去,还是……”
张贺撩了帘子往外张望,急道:“停!停!张望,你真是昏头了,这都过了。”
张望听主人斥骂,慌道:“这……这真没注意到,是老仆的错,仆疏忽了。”急忙驾车转向,往回走。
“伯父,我们这是要去哪儿?不是说要回宗庙祭祀吗?”张彭祖好奇地问。
“今日不去宗祠。”张贺的回答十分模糊。
刘病已撩起竹帘子,春日的风吹在身上暖暖的,他细眯起眼,十分惬意地哼起了小调。张贺指着车后一处鳞次栉比的宅第说:“那里就是博望苑,你祖父生前住过的地方。”
病已停止了歌声,探出头去回望,博望苑修葺得金碧辉煌,阶陛前却显得有些杂草丛生,一派荒芜衰败气息。
“好是好,就是附近没什么人烟,也不热闹。”
张贺涩然一笑,想当年孝武皇帝为卫太子广聚宾客,特建博望苑予这位嫡长子,博望苑门前车如流水、马如长龙,那是何等地热闹?
张望驾车将他们带到了一处更荒凉的所在,这里已经没有道路可通行,于是张贺率先下了车。张彭祖与刘病已嘻嘻哈哈地也跳下车,两个孩子边走边扭打玩闹,时不时地滚到草丛里,压倒一片又一片青黄交替的草叶。
张望在前头领路,张贺时不时地辨认一下方位,大约在杂草丛中摸索了一刻时,他才哑着声喊了声:“是这儿了!”
于是众人驻足。
刘病已好奇地凑上前,发梢衣襟犹沾着草籽碎屑。张贺替他拍打干净,指着跟前一处长满荒草的大土堆说:“这是卫皇后的墓冢,你过来给你曾祖母磕个头!”
病已猛地一颤,面前的土堆不过略高于地平面,封顶最高处不足两人高,除墓冢封土层边缘隐约可辨有几处残壁断垣外,实在无法想象这里埋葬了先帝的一代皇后。
“这……”张彭祖口无遮拦地率先叫了起来,“卫皇后的墓怎么这么不起眼?”
张贺回头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吓得他顿时噤若寒蝉。
刘病已跪下,冲墓冢叩首。张贺又指着卫皇后墓旁的一座仅一人高的土堆说:“那是你的祖母史良娣。”
张彭祖只觉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刘病已默然无声,脸上已没了戏谑的笑容,神情肃然地走到史良娣坟前,恭恭敬敬地行礼,“不肖子孙病已,向先祖母大人叩首顿拜。”
风呼呼地吹,压倒成片的草秆,一层接一层的,草面上像是起了浪花般此起彼伏。
“知道我为什么今天带你来这里吗?”
刘病已点点头,“知道,今天是我的生辰。”
张贺不再说什么,在博望苑北的卫皇后与史良娣的坟前待了片刻,四个人原路返回。一路上刘病已再无半分玩闹之心,张彭祖心里也沉甸甸的,不敢轻易说话。
马车绕着荒凉的博望苑绕了一圈后,张望询问:“主公,是否回长安?”
张贺答:“去广明苑。”
广明苑距离博望苑不远,往西大约兜了小半个时辰,张贺再次领着两个少年下车步行。广明苑规模并不比博望苑大,可是却没有博望苑那般一望无际的萧索,远远望去,陛前立着两块大石避邪,肋生双翅,虎虎生气。
张贺并不侧目去瞧广明苑,仍是一步步走向荒芜草丛,最后在两株杏树下停了下来。再次辨明方位,寻觅良久却迟迟不见踪迹,张贺额头逐渐渗出汗珠。蓦地,只听站在七八丈开外的刘病已问道:“张公,是不是这里?”
张贺闻声走了过去,只见刘病已站立的位置,分品字型堆了三个小土堆,封土尚不及人高,被杂草掩埋,不仔细看果然很难发觉。
“他们……又是何人?”
张贺湿了眼眶,细细辨明后方一一指认:“这一个是你的父亲,这一个是你的母亲,后面那个是你的姑姑。”
扑通!刘病已双膝跪倒,双手抓着坟前的杂草,双肩微颤,呜咽地抽泣起来。
许是张望真的年纪大了,记性不如从前,茂陵邑在长安城以西,他却驾车往东绕,等过了渭河到达咸阳塬,已是未时末。张贺原本打算带刘病已去茂陵祭拜,可照这个时辰如果再往西赶,今晚便无法在日落前赶回长安。
“主公……”因为自己犯了错,张望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颤抖,“不如今晚就宿在茂陵邑吧?”
张贺蹙眉,“也罢,只是明日一早便得起程回长安。”他一日不在,许广汉尚能顶上,但若是时间拖得长了,他担心许广汉应付不来。
茂陵邑为先帝生前所造,每年花费全国赋税的三分之一,耗时五十三年之久才完工。辎车未入茂陵邑便能望见茂陵封土,高耸入云,宛若巍巍青山。除茂陵外,陵邑内尚有其余几座庞大的封土墓冢。
张贺一一遥相指认:“这一座是卫青将军的,边上紧挨着的是霍去病将军的……”卫青乃是卫皇后的弟弟,霍去病则是卫皇后的外甥,这两位将军在先帝朝时军功赫赫,卫家势力的衰败也正是在这二人亡故后开始的。
“那一座又是谁的?”刘病已心细,发觉茂陵邑内尚有一座陵墓,封土的规制居然比卫、霍皆要高大,仅次于孝武皇帝的茂陵。
“哦,那是孝武皇后的陵墓。”
刘病已呢喃:“孝武皇后……”
张贺解释:“也就是李夫人。孝武皇帝驾崩后,大将军霍光揣摩圣意,追封李夫人为孝武皇后,陪葬茂陵。”
“孝武皇后……”刘病已一字一顿地念着。不知为何,他远眺那座松柏郁郁的高大封土,眼前闪动的却是那个被杂草掩埋,仅两人高的小土堆。同样是皇后,生前死后的悬殊却是那样地惊人。
“伯父,那一座又是谁的?”张彭祖眼尖地发现居然还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封土耸立在视野内。
张贺大吃一惊,去年来时走的也是这条路,却并未曾发现有此坟茔,茂陵何时又多了一座墓冢?他急忙催促张望驾车上前。随着距离的接近,大家逐渐发现原来这座墓冢并不在茂陵邑内,而是建在茂陵邑的东面城墙之外。陵园修得十分气派,墓冢之外尚修园邑,安置户邑人家居住,粗略估计,不少于百余家。
张贺勒令停车,打发张望下车去问。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张望回来答复:“这是敬夫人的墓园,园内有园邑两百户,长丞奉守。”
“敬夫人又是谁?”张彭祖好奇道。
两个少年尚且懵懂,张贺却已了然:“是上官皇后的母亲,也就是霍大将军的长女,车骑将军上官安之妻。上官夫人年前病殁,皇帝追尊其为敬夫人。”说完,招呼张望继续赶路。
刘病已愕然:“皇后的母亲也能有此等殊遇?”
“那是自然。”不待张贺回答,张彭祖已在一旁挤眉弄眼,“如果你当了皇帝,也能这样想抬举谁就抬举谁。不过……”他用手肘撞刘病已,“你的皇后又在哪儿呢?话说,今天可也是平君妹妹的大喜日子,你怎么不去尚冠里庆贺一下?”
“什么大喜日子?”
“别装糊涂,平君的婚家今日下聘,别说你不知道。”
“我是真不知道,知道的话我还能上这儿来?”
张彭祖一脸不信,“那你现在知道了?”
“现在知道也赶不回去啊。”
“那你打算怎么办?”
“她那么好哄的一个人,路边拔棵草送她,她都会高兴得当成宝,哪会生气。”
“就这样?”张彭祖咧嘴笑着。
病已觉得他的笑容有点寒碜,忍不住伸手摸向他的衣衽,“要不然还想怎样?去逛茂陵市肆,买东西送她?你明知我没钱的,要想买东西,行啊!你给钱,只要有钱,要什么没有?”
“我——没——钱!”张彭祖紧紧捂着衽襟挣扎。
两个少年嘻嘻哈哈,又恢复了玩闹之心。
张贺坐在一旁,看他俩顽皮耍闹,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继而会心地一笑。
05、参劾
病已的一句无心之言倒是提醒了张贺,孩子大了,身上不能不带些钱花用,于是回到未央宫后,他便把刘病已叫到跟前。
“你六岁进宫,托养掖庭,宗正那里并无额外贴补,但每年元日大朝,皇帝有拨钱物给予宗室子弟赏赐,你虽年幼,但幸而有了宗室名籍,倒也多少分到些许,只是这钱也并不多。”张贺从柜子里取出个小匣子,“这里一共有一万七千三百二十五钱,大部分都是史家托人从鲁国送来的。史太夫人给你做的四季衣裳,你年年都有穿在身上,这你是知道的……这些钱我原打算替你攒到娶妻成家时再拿出来给你,但前几日听你说起没钱用,倒令我颇有感悟。你也不小了,无钱傍身总也不好。”
他把钱匣子递给刘病已,病已连连摆手,“张公你平日替我请先生教学问,花费的只多不少,我如何还能拿这钱?这钱自然得给张公你……”
张贺乐呵呵地笑说:“你能有这份心我很欣喜,我们的病已毕竟没有白读那么多书。”
许广汉在一旁听着,也是满脸欢笑。
刘病已仍是坚持:“我虽从不曾沾染钱物,过问五谷,但我也知这点钱实在不算什么……”
“你既知道这点钱不算什么,那还推诿不受做什么呢?”张贺笑着将钱匣硬塞到他手里,“你懂事了,以后自己的钱自己拿主意。张某盼的是你将来成|人,等他日我老来返家,还需倚仗你床前服侍,你可愿意?”
刘病已知道身为阉人的张贺有一个儿子,可是去年亡故了,膝下仅剩了一个与他年岁相仿的孙女,以及一个襁褓之中嗷嗷待哺的孙儿。张贺待他亲如骨肉,情同父子,他如何能不感恩戴德?随即伏身拜道:“病已愿意。”别说只是让他当床前孝子,就是张贺认他做儿子,他亦无二话。只可惜,平日张贺待他亲热中却总分了些许上下主从的身份,让他感到异样地别扭。
就这样,刘病已用自己人生里得到的第一笔钱给许平君买了副明月玉珰,但他却不知道平君并没有耳洞。
许平君为了将刘病已赠送的明月珰戴到耳垂上,特意请王意给她扎了耳洞,为此她痛得抽泣了一天。
王意对平君说:“你才穿的耳洞,不适合戴这么粗重的耳珰,我给你换一副轻巧的耳环先戴着适应适应。”
平君不听,固执地戴了三天,直到耳垂长脓溃烂,才恋恋不舍地摘下明月珰,收到了自己的妆奁内。
张彭祖问刘病已:“那副耳珰你从哪儿捡来的?”
刘病已直接捶了他一拳,“捡?你倒是给我捡一副来?上等的羊脂玉。”
张彭祖讶然:“买的?你花了多少钱?”
“一万五。”
宣室殿卧寝,熏香袅袅,承尘低垂。
金建数次探头,均未见动静,眼见床下堂弟金安上老老实实地归坐于席,眼观鼻,鼻观心,纹丝不动,竟连蚊虫叮咬面颊都浑然未觉,不由得啧啧摇头。
都说他二哥傻,没想到来了一个堂弟,竟比他二哥更傻。
金建蹑足退出寝室,回到正堂上。堂上一干人等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金建目光一扫,上官桀、上官安等人皆是满脸期待。
“真对不住诸公,陛下午歇还未醒。”见众人郁郁,他不由得笑着建议,“不如诸位将奏书交给臣,由臣转交陛下。”
众人交头窃语,须臾,上官桀将一只方底锦袋交给金建,“我等在此等候陛下决裁。”
听这口气,似乎今天非要等出个结果来才肯罢休了。
金建不敢顶撞,只好踱着步子又蹭回寝室。再度掀开帘子往里探头,却不见了金安上的身影,正感疑惑,眼前闪出一道身影,金安上的声音在耳边说道:“三哥,陛下让你进去。”
金建被他的神出鬼没吓了一大跳,一张脸煞白,心儿扑通扑通地跳个没完。同样是一声“三哥”,金安上叫的还不如几年前的一个小无赖叫得让人舒服。
皇帝果然已经醒了,正坐在床上饮水,两位小黄门站在床侧摇着纨扇。皇帝头也不抬,直接说了句:“呈上来。”
皇帝的未卜先知叫他的心跳得更加快了,多年相处的默契告诉他,皇帝这会儿的心情很不好。
小心翼翼地把奏书递了过去,皇帝眼皮都没抬一下,从锦袋中抽出一封帛书,打开片刻后,将帛书扔在床上,“让他们先回去。”
“这……”
“此事朕已知。”皇帝抬起头来,俊朗的面孔微微泛着一抹红。从面上看来,这个少年皇帝是英俊的、温和的、柔软的,可不知道为何,那双黝黑的眸瞳却有股逼人的寒气喷薄出来,让金建感到压力倍增。
金建遵命,退出宣室殿去宣布皇帝的意思。
“去把金赏找来。”皇帝背靠玉几,对金安上冷声吩咐。
金安上才跨出门槛,便听身后咣的一声脆响,皇帝将那只喝水的玉碗扫到了地上。
金赏风尘仆仆地从承明殿赶到宣室殿时,堂上的尚书朝臣们业已离去,寝室地上的玉片与残水也都收拾干净,皇帝好整以暇地坐在床上,含笑注视着他踏进房间。
“陛下。”
“金赏,你来。”他笑着招手,“给你看样好东西。”
金赏尚无表示,金建侍立一旁却感到眼皮一个劲地跳动,心里愈发忐忑难安。
金赏接过皇帝手中的帛书,展开。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然而当看到那上面赫然写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敞无功,为搜粟都尉;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的字样后,向来镇定的他,指尖亦是止不住地震颤起来。
皇帝面不改色,笑容丝毫未减,只是声音清冷异常:“燕王刘旦上书参劾霍光逾制专权,卿以为其罪可实?”
金赏只觉得浑身冰冷,如坠冰窟,言语无序:“臣惶恐,臣不知……”霍光专权,世人皆知,但他却不能在皇帝面前坦承,只因霍光不仅权倾朝野,更是他的岳丈。
“你想……朕怎么办?”一字一顿,皇帝轻声问他,看似寻常的问候,实则话中的分量重逾千斤。
金赏只觉得胸口一窒,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霍光与上官桀父子之间的争斗已经到了你死我活、彼此难容的地步。霍光在朝堂上寸步不让,在极速扩张自己势力的同时,又极力遏制其他党派势力。不仅皇帝的母姓外戚赵氏无法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就连鄂邑长公主、御史大夫桑弘羊,也无法让其族内子弟、党羽Сhā足。霍光总以冠冕堂皇的言辞回绝他们的姻亲连带,以权谋私,而另一方面却将自己霍氏的子弟、党羽一一安置进来。
霍光的举动引起多方不满,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甚至长公主,无一不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金赏是清楚目前的朝政局势的,正因为清楚,所以当自己面对这份奏书时才会异常惊恐。今日霍光休沐,不在宫中,上官桀等人正是觑准了这个大好机会在皇帝跟前上了这封奏书,如果皇帝有心铲除霍光,只要将这奏书下传有司处置,自然会有人接手查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霍光以及一干党羽拿下。
金赏心惊胆寒地抬头,皇帝看似平静的眸底正有一片熊熊烈火在燃烧。这么多年,他以幼子之身荣登大位,处处受人挟制,如今有这么个大好机会摆在眼前,他怎能不兴奋?
金赏只觉得嗓子里干涩异常,哑着声说:“臣无话可说,但凭陛下决断。”口中如此念着,脑子里却在乱糟糟地思忖,霍光虽在宫外,可他在宫中亦是党羽不计其数,若是事发,不可能收不到风声。说不定这里奏书才送达皇帝手中,霍光便已知晓,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霍光是束手就擒,还是把心一横,索性反了?
一想到反,他不禁打了冷战,皇帝嘴边噙着一丝冷笑,怎么看都是高深莫测。他服侍了皇帝那么多年,说实话皇帝的性子并不太像先帝,先帝有雷霆的手段和魄力,足以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不过眼前的这位少年皇帝也并不太好欺辱,就如同他幼年时的名字一样,弗陵,弗陵……每每想起钩弋殿中那个貌美的女子娇声喊着这个名字时的样子,他便觉得皇帝不愧是她的儿子,宛若那秦岭上的一抹丁香,娇美柔软却丝毫不可欺凌。
她唤着儿子名字的时候,那副神情,足以让人坚信,她对这个儿子怀报着何等样的期许——弗陵,弗陵,不可欺凌。
金赏在脑子里飞速盘算,若是霍光被逼反了,手下能动的有多少人马。首当其冲者当属光禄勋张安世,此人掌管着未央宫宫城内外的大部分兵力,羽林郎卫俱握他手。张安世虽然向来以霍光马首是瞻,但造反谋逆这等大逆不道、诛灭九族的重罪,张安世他可担得起?
如此一想,霍光够胆反逆的可能性又小了很多。
金赏将奏书只字不漏地反复看了两遍。
若是霍光当真反了,只怕也讨不到好去,不说上官桀等人早在京畿布防,霍光的人未必动得了,只说那个燕王刘旦,京畿若有变故,正如奏书上所说,燕国的兵马首当其冲,立即便会率先进京勤王,各路诸侯亦会有所响应。
金赏若有所思,良久,澎湃的内心在激荡中渐渐恢复平静。
皇帝的嘴角仍是带着那抹冷笑,只是这时落在金赏眼中,已平添出一份无力的自讽。
金赏不再彷徨,神色也逐渐归于波澜不惊。皇帝知道他想通了,于是慢吞吞地开口:“你去吧。”
“诺。”他将奏书交还,随后退出寝室,在踏出门口前忍不住又回首瞄了一眼皇帝的神情。看到皇帝将帛书随手塞到了枕下,悬着的心终于非常笃定地放下了。
金建像只猫似的蹑足追了出来,落地轻盈无声,“哥……”
金赏目不斜视,加快脚步出了宣室殿。枝头的蝉振翅长鸣,阳光肆意地洒在他的身上,他憋足气往沧池方向走。
“二哥……”金建到底年幼,按捺不住浮躁的心性。在沧池前,他终于追上兄长,拦住问道,“这儿没人,你赶紧透点风给你兄弟我吧,陛下到底在生什么气呀?我都不敢在他跟前吭声了。”
金赏吸气:“你难道看不出来?”
金建倒也不是真正的愚不可及,“是在生霍大将军的气吗?”
金赏冷笑,“陛下自八岁即位以来,每日都在忍受这种任人摆布管制的闷气,难道会独独今天为了这个大发雷霆?”
金建见兄长不阴不阳地笑着,不由得烦躁地连连跺脚,“有什么话不能说开的?非在我面前故布什么玄机。是,我蠢我笨,我就是看不明白陛下今天为什么生那么大的闷气,他要真不喜欢霍大将军,既然有书上奏,不妨就事论事……”说到这里,他猛然做出恍然状,“难道陛下是顾忌到霍大将军与你的关系,所以才闷闷不乐?”
金赏哈地一笑,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天真,如果不把话挑明分清楚丁是丁卯是卯,他恐怕真的永远不会琢磨出其中的道理。
“先帝一共有几位皇子?”
金建一怔,“六位啊。怎么了?”
“现在还剩了几个?”
金建掰着手指一个个数:“长子刘据谋逆自缢;次子刘闳早夭;三子刘旦,也就是燕王;四子广陵王刘胥;五子刘髆受封昌邑王,可惜也死了,现在继承王位的是他的嫡子刘贺;剩下年纪最小的就是陛下了……”
“是啊,卫太子刘据是卫皇后所生,昌邑哀王刘髆是李夫人所生,子凭母贵,论身份、年序,这两位显贵的皇子要不是都死在了先帝前头,你觉得以陛下的年纪能有机会坐上龙舆吗?”
金建咬着唇,脸色微微发白,“我才不管那些掖庭传出的风言风语,我只认陛下才是真命天子。”
金赏嗤然一笑:“帝王家的家事再小也是国事,燕王和广陵王本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他俩心里对陛下继承大位不服,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陛下即位之初,燕王便公然表示不承认陛下乃是先帝所选,那时若非有四位托孤大臣在京都尽心辅佐,全力施为,保不齐这天下会闹出什么样的大乱子来。你以为陛下最讨厌的人是霍光吗?霍光即便再专权,至少这几年来他对陛下,对整个刘姓汉室一直是兢兢业业地尽心辅佐,没有丝毫的跋扈与不敬。但换作燕王与广陵王,对陛下能做到如此吗?这回若是逼反了霍光,到时燕王带兵入京,你觉得陛下还能安安稳稳地继续坐在前殿之中,领受百官朝拜吗?”
一番剖析将金建说得哑口无言,他虽然单纯,但并不愚钝,金赏的话字字句句都打在了他的心坎上,所有的困惑也都在顷刻间迎刃而解。
“那陛下这次……”
“倚仗霍光还是倚仗刘旦,这是个二选一的问题。”
答案呼之欲出。
这一回,连金建也不得不承认,难怪陛下一遇到什么事总会先找他二哥,金赏虽然只比他大了两岁,揣摩皇帝心思的远见卓识的确要高出他许多。
06、构陷
翌日常朝,君臣见礼后,皇帝发现大将军并不在班列之中,于是询问,上官桀回答:“大概是昨日燕王告诘其罪,是故停留在画室不敢入朝。”
皇帝不动声色,上官桀虽然极力克制,可坐在他身后的上官安却早在脸上泄露出幸灾乐祸的欣喜。
“宣召。”
金安上闻言朗声:“宣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隔了没多会儿,霍光的身影便出现在门外。当他一步步踏着步子走过路寝中央的秘道时,位列两班的朝臣表情各不相同。霍光走到陛阶前,一言不发地解开颌下冠缨,脱下头顶的高山冠,跪下叩首。
朝堂之上涌起一片骚动,有不少人在吸气,更有不少人在窃喜。
皇帝端坐在高处,睥睨群臣,尔后目光落在霍光弓起的背脊上,缓缓启口:“霍将军请戴冠。朕知道那封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
皇帝的一句看似平静的话掀起轩然大波,上官桀等人本以为稳操胜券,只等着今日霍光问罪下狱,他们只要在边上煽风点火,搬搬石头便可将霍家连根拔起。什么都预料好了,却独独没有预料到皇帝会有此一说。
霍光却没有因为皇帝的一句话而兴奋失态,反问了句:“陛下何以肯定臣无罪?”
皇帝牢牢盯视霍光,霍光的眸色一如既往的平静,不慌不忙,不卑不亢。皇帝的心里忽然升起一股恼怒,原来从头至尾,他都没有害怕过,似乎今天朝上发生的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君臣二人对视良久,终于,皇帝不紧不慢地说:“将军到广明郡演练郎官是最近才发生的事,调选校尉到如今也不过才十日,燕王远在燕国,又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知消息?”他目光一眨不眨地盯住霍光,刻意放缓语速,一字一顿,“更何况,将军如有图谋不轨之意,根本不需要调遣校尉!”
霍光唇角微微扬起,虽然只是非常细微的一个小动作,但皇帝仍是觉察到了他眼中浮起的一丝赞许。
霍光以一种常人难以察觉的姿态无声地笑了,他站起身,将高山冠稳稳地扣在了自己的头上。而坐在他身后的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乃至一大批尚书朝臣,却在这个瞬间一齐变了脸色。
上官桀等人为了扳倒霍光以及他的众多党羽,的确暗中联络了燕王刘旦,与他结为同盟,书信往来,互通有无,这次假托燕王之名写了这份奏书,上奏之事的确是千真万确。他们拟了又拟,最终确定的无非是三条罪名:第一,霍光出城演练郎官、羽林,出行时以帝王的仪仗称跸开道,让太官提前预备饭菜,这是僭越逾制之罪;第二,因出使匈奴,反被拘留了二十年未曾屈降的苏武去年终于回到了国内,他二十年的功劳不过换来了一个典属国的官秩,而霍光的长史杨敞,无功无劳却做了搜粟都尉,这是任人唯亲、滥用职权之罪;第三,霍光私自调遣人手增加府内校尉,这一条最毒最狠,暗喻他有图谋造反之罪。
三大罪状并立,满以为能一举将霍光击溃,哪知那个看着年幼不懂事的少年皇帝却有如此犀利的明辨能力,随随便便一句话便将整个局势扭转。
他们哪敢在皇帝面前自承早与燕王有所谋,所以任由皇帝说这封奏书是假的,也不敢辩称是真的。
迟疑间,皇帝已追问递交奏书之人,上官桀等人不敢辩称奏书属实,也就更不敢自认奏书是自己所备,好在皇帝也没指名道姓地认定这份伪书是上官桀等人所为,上官桀于是顺手推舟,随口胡诌了个人当了替罪羊。
皇帝道:“大将军乃先帝遴选辅佐于朕的忠臣,今后若再有胆敢诽谤者,重罪论处。”
“难道我们就这样算了?小皇帝明摆着偏信霍光,霍光是忠臣,那我们又算是什么?”回府后,上官安第一个跳了起来,继而大声痛斥。
上官桀毕竟要老到些,他比儿子想得多,也更看得远:“看来要解决霍光不能倚仗天子,陛下太过信任霍光了,我们动不了他。”
上官安面目狰狞,怨愤道:“明的不行,索性就来暗的。我不信区区一个姓霍的老匹夫,竟还没法子整死他。”
上官桀沉吟不语,室内的其他门客闻言皆倒吸一口冷气,惶惶四顾。须臾,有人提道:“虽如此,也当提前计划周详方可行事。”
“以我之见,此事不妨联络御史大夫、鄂邑盖长公主一起谋事,先设计将霍光诱出,然后埋下伏兵一举将之格杀。”
众门客谋士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又有人指出|福@哇$小!說%下&載*站|要害:“尚有一层顾虑,将军等人手中无兵,即便能够将霍光一举格杀,可霍氏党羽众多,手中又有羽林、郎卫、校尉等众多兵力,这又当如何应付?”
旁人附议:“看来这事还需借助燕王刘旦……”
众人面面相觑,燕王不是傻子,他们要杀霍光均是为了各家的利益,但刘旦在燕国为王,如要他借兵,自然得给予他应得的好处。至于这好处是什么,大家彼此心知肚明。
最终,上官桀清了清嗓子,一锤定音:“就这么办吧,格杀霍光,迎立燕王为天子。”
上官桀打发人送信给桑弘羊与长公主,房间里除了上官桀父子外,只剩下两名心腹伴随左右。上官安在室内踱步,来回走了两趟,忽然以拳击掌:“父亲,我还有个主意。”
上官桀抬头,父子俩对望一眼。
上官安冷冷一笑,“与其拱手让刘旦为帝,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等事了之后,连刘旦也一块儿……”他以手为刀,做了个杀的动作,“到时,父亲大可取而代之。”
上官桀眯起眼睑。
心腹在边上Сhā嘴小声问道:“那……皇后该怎么办?”
上官安冷哼,“追逐麋鹿的猎狗,还顾得上去追小兔子么?外戚之家依靠皇后得到的尊位向来最不稳固,一切全凭皇帝的喜恶。别看我们上官家现在风光,一旦皇帝厌倦起疑,只怕全族性命难保,就算想做平民都成奢求。当年卫家不正是如此吗?”
提及盛极一时的卫氏,其他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首曾经传唱天下的歌谣:“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而今,卫家的繁盛早随着废后卫子夫一起灰飞烟灭。
上官桀一凛,面上呈现一片肃杀之气,决心已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