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虽好,但梁绿波并不是特意起个大早的。她将回不过神来的赵青娘交与了夏水心应付,一提长裙便出了院门。柴扉轻掩,泥土湿润,屋中传来夏水心向赵青娘嘘寒问暖的声音,那是属于伶人的婉约甜腻,不登大雅,却适合在这房前屋后游转。
梁绿波脸上犹带着方才的笑意,嘴角边却滑出一缕叹息。她绕到小院的栅栏外,望着侧屋旁新枝未生的柏木。树干上有一个极浅极浅的脚印,看去是有人翻跃栅栏而出时,几无声息的一借力。
梁绿波盯着那个脚印看了一会儿,慢慢地沿着小巷向前走去。她并不知道贺乘云去了哪里,但他若希望在艳阳高照之时赶回来,就不会走出这个村子。相识将近一年,他们时聚时离,她也从未追问过他的行踪。所以这一日,似乎有些格外的不同。
日出之后,各家的男子外出田间劳作,村人二三,多是荆钗布裙的妇人,见了梁绿波,少不得窃窃私语几句,目光闪烁。梁绿波只作不见,转过村中祠堂,绕上了通往村后山坡的那条小路。
朝阳温暖,晨风拂动衣衫,清若甘露。早春的嫩草想来已将冒头,如同她腹中这个蠕蠕而动的孩子。来到这里之后,她仿佛已经习惯了慢慢地行走,不问晴雨,不问天下大事。属于她的留恋与陌生,除了贺乘云之外,一切都自然而然。
远远的山坡之旁是一处简陋的茅屋,门舍未开,那常常醉酒的“守墓人”似乎还没有起身。茅屋后,露出了一个男子劲装的背影。他面前站着那个与“守墓人”共居一处的姑娘,梁绿波微微掂起脚尖,看见那姑娘仰头望着贺乘云,朝阳落在她眼中,璨若明霞。
她从未见过这个姑娘,也感觉不到她的存在。月夜的刀光,随行的身影,这些总是在贺乘云的温言和笑语之间被忘却。但梁绿波真切地明白,在贺乘云早她起身的两三个时辰间,一直在发生着一些什么。
那姑娘拉着贺乘云的手,轻轻摇晃,像妹妹与兄长的撒娇。贺乘云伸手抚摸她的头发,手从头发一直滑到颈中,又落到她的肩上。姿态如此随意,像是重复过了无数遍。在梁绿波无法看见的那片阴影下,他将什么东西放在了那姑娘纤小而有力的手掌中。
然后,那姑娘凑近了贺乘云,扑进了他的怀里。
雪霁也许无法明白贺乘云这一次为何要轻轻推开她。或许是听见了茅屋的门打开的声音,也或许是他心有所思,但这不会被任何人知道。雪霁微微偏过头,贺乘云顿了一顿,温柔地凝视着她,轻声道:“他起来了,快回去吧。”
雪霁顺从地快步跑回茅屋前,无声无息地坐下,看着山坡发呆。高大的阴影恰恰覆盖不到茅屋,这似乎是小小的机巧,为世代守护的人保一片光阴。殷无名走出茅屋时四周已空无一人,小道上只余清风阵阵,他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道:“昨夜村里是不是遭了山贼了?吵得人睡不好觉,小雪,你半夜里醒过么?”
雪霁转头看他,露出无邪的微笑。殷无名便也笑了起来,走到她身边坐下:“也对,老殷一把老骨头了,你还这么小,哪那么容易被吵醒?今天大概是个好日子,眼皮跳个不住,该不是又有人想替我付酒钱?”
他自顾自地一路说着,如每一日的清晨那般兴高采烈,仿佛真有什么人会从那小道上寻来,扔给他九百九十五两银子。
春耕时节,四处充满了一年之始的干劲与希望,唯一安静的地方,或许是已然消逝之人的卧处。山坡“大墓”在村人的话语中总是透着些神秘之感,但这一处坟茔,则只与清风明月相伴,不惹注视与嚣嚷。
施金阙照旧是提着一壶酒来的,他独自一个人,脸上神情温煦,但浑身上下却有着一股淡淡的萧索。朝升暮降,庸庸布衣,没有金的,也没有银的。
他走近了,才发现金银楼的墓畔坐着一个人,剑放在脚边,那人抱膝凝思,一绺长发被风托起,绕在脖颈。听得施金阙的脚步声,那人抬起头,怔了一怔:“……施相公,你……是来祭拜金大小姐的么?”
算盘帐簿,曾经如此之近,可在这样一个旁人口中,却成了“施相公”、“金小姐”,仿佛本不在一家之檐。
施金阙微笑道:“是啊。我来看看她。你呢?不去捉贼么?”
赵青娘摇摇头,笑道:“我可以捉,但那个不是贼。我不能为了要当捕快,随便捉一个人就回去交差。那样……也不符合我的本心。”
“不是贼?”施金阙将酒壶在金银楼的墓碑前放下,“你找到你要找的人了么?”
“嗯。”赵青娘见他坐在身旁不远的石块上,心中的沮丧忽而化为一片安静,“就是住在你家的那位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