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xìng杂质,以及可溶xìng杂质如:Ca2+,Mg2+,SO42-等。不溶xìng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xìng杂质中的Ca2+,Mg2+,SO42-则可通过加入BaCl2、NaOH和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而除去,也可加入BaCO3固体来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jīng盐。
如果小规模的沉淀倒是可以得到少量的jīng制食盐,上次由林琳琳带出去贸易的就是这种小批量制作的食盐。打击私盐的政策是中国历代以来的惯例,不独宋朝才有,所以张恒一开始想要以海水晒盐的大规模、低成本占领市场的想法是行不通的,而且一开始张恒的想法也和普通人一样认为海水晒盐能得到的就是现代市场上出售的雪白的食盐,晒盐之后才知道原来那些小说都是忽悠人的。还闹了不小的笑话。
明白了这点之后张恒还不死心,在他的“百科全书”里翻翻找找,还真被他找到了办法。
重晶石,成分主要为BaSO4,工业上以煅烧的办法得到BaO,于是探矿队又多了一个任务,找到重晶石,还真的被他们给找到了一处矿床,得到BaO之后,那么理论上就能大规模制造jīng制食盐。张恒来到盐田就是来视察jīng制食盐的生产情况,这关系到他rì后的钱袋子,虽然大宋是严格查禁私盐的,不过张恒的想法是这jīng制食盐完全可以走高端路线,用jīng美的瓷瓶包装之后售卖给富豪官绅之家,这一群追求享受的人群正是眼下执掌大宋话语权的jīng英人士,这jīng制食盐是不是私盐还不是他们说了算,而且这jīng制食盐是卖方市场,利润之高能让人咂舌,让出一部分利益给江南的地主土豪还是十分暴利。这私盐还可通过大宋发达的航海贸易卖到rì本、高丽和南洋,运回工业建设需要的原料和资金。
视察完盐田之后张恒又去别的地方看了一下。
······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台湾气候温暖,chūn夏秋季降水充足,很适合发展农业生产。而孟子又曾经说过,有恒产者有恒心。为了能让这个时代的人跟着张恒五人一起抗击蒙元,那么给予流民土地就是把他们拉上自己战车的最好方法。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今中外,战争的后勤都格外重要,虽说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在打仗所需的后勤完全可以依靠掠夺获得,但大规模调动兵马,比如围攻襄阳这等大战,却还是需要调动大批的粮草。所以,建立一个能够提供粮草的后勤基地在军事上也是必须的。
说了这么多,那么,在台湾开荒也就事所必行。
大批北方逃难的流民被引来了台湾(前文说道张恒曾委托海商携带流民到台湾。),参与开辟荒地,修建水利。
中国古代决定粮食产量最大的因素就是水。如果水利修建的好,那么就算是大旱之年土地也会有不错的收成,熟读众多穿越小说的张恒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新开辟的田地可以说是做的非常好。
水库和沟渠是古代最重要的水利设施,张恒领导修建的水库由于使用的水泥等建筑材料,蓄水量远远超过古代简陋的水库,沟渠也修建到每一亩田地,这些田地的灌溉优良,产量也就不会少了。
修建水库一开始张恒考虑的是用钢筋水泥,后来钢迟迟不能练出来,张恒才根据一个工匠的建议使用了竹筋,效果还挺不错,也不是什么豆腐渣工程。
没有卡车、没有挖掘机、没有起重机的古代,建造水库张恒只有用人力去堆,一万人参与了修建水库,使用人力硬是把水库堆了出来。
水库、沟渠的修建,水车的运用解决了灌溉的问题,原先的蛮荒丛林变成了一片片的稻田,绿油油的稻秧在风中摇摆,这些就是希望,张恒看着这些,似乎看到了蒙元倒在了人民的汹涌大cháo之下。
······
PS:从海边回来了,赶紧赶慢,码出一章,还好没有断更,谢谢支持,求推荐。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