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获颇丰。
这就是泰伦在检查了战利品后的第一个想法。
5只小型兵虫中只有3只活了下来,15只小型工虫也损失了一半——这样的损失让泰伦有些恼火,不过还在能承受的范围内——作为牺牲的代价,他得到了大约35具鱼人尸体,堆起来就像一座小山。这是一批数量不小的生物资源(尽管质量不是很高),如果删减掉其中的一些设备,这些生物资源甚至可以用来构建一个最小规模的移动基地。
真正在战斗中被杀死的只有10只左右的鱼人。更多的鱼人是在逃亡时被杀死的,还有一些是受了重伤,或是面部被酸液喷中,无力抵抗的鱼人。有几只鱼人甚至是被慌不择路的同伴误伤,才被低等虫族追上,进而失去了生命的。
这早在泰伦的意料当中。
他不打算把这些来之不易的生物资源,变成一个删减版的移动基地。他知道,自己遇到并击溃的鱼人肯定不是倾巢而出的。它们中既没有幼年鱼人,也没有老年鱼人,而且那些鱼人最终也的确逃回了某种群居着大量鱼人的区域里去。他需要更多的低等虫族,然后找到它们,将那些敢于攻击虫族的不友好的原生物种全部杀死——他已经放弃继续尝试和那种生物沟通的可能了。当然,即使他现在还愿意保持友好,鱼人们恐怕也不会同意。
对于低等虫族而言,鱼人在返回部落时留下的气味,就像是直接画在空气中的标记一样鲜明。因此,泰伦并不担心,那些生物会在自己‘制造’更多的部队时逃走。只要目标还会散发出任何微弱的气味,虫族就会找到它们,哪怕它们已经死了。
收集生物资源和让变形虫们准备就绪花费了一整夜的时间。幸存的小型工虫数量较少,又大都受了伤,工作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处理那些距离集合点较远的尸体时,小型工虫会相互配合,将尸体拖回去,统一处理,这样能提高一些效率。当它们把生物资源带回集合点以后,就会用惯用的方法将之分解成更小的碎块,方便使用和储存。当然,它们也会将少量的生物资源留给自己,以修复在刚刚的战斗中所造成的损伤,并以此维持生命。幸存的小型兵虫同样需要这一部分生物资源。
需要收集的生物资源不仅包括鱼人的尸体,还包括那些在战斗中死亡的低等虫族的尸体。小型工虫一视同仁的把两种尸体都收集了回来,并进行了同样的处理。虽然从后者身上收集到的资源远不如‘制造’它时所花费的,但虫族可从来都没有浪费的习惯。
在黎明前,泰伦的部队就完成了扩充。现在,他拥有30只随时可以参加战斗的小型兵虫,还有16只状态良好的小型工虫可供调遣。
泰伦决定立刻发动进攻。这时,距离清晨的第一丝阳光驱散黑暗,大概还有半个小时。
黎明正是进攻的最好时机。逃走的鱼人一定会对自己的同类示警,而在经过了整夜的紧张后,就算是最坚强的战士,在熬到黎明到来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放松警惕——况且,如果那些鱼人真的整夜都保持着精神紧张,它们就没有多少时间能用来休息。在黎明发动进攻,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不管鱼人们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它们都别无选择。虽然只拥有非常原始的文明,但它们肯定不会在无法确定敌人数量的情况下,冒着在无人守夜的情况下被偷袭的风险,来应对一个潜在的、可能会有的,消耗己方精力的计划。毕竟,即使精神萎靡,鱼人还是能勉强作战,而如果在睡梦中被什么东西切开脖子,可就彻底完了。
这是它们自己做出的选择。
泰伦一边指挥自己的部队沿着鱼人留下来的气味前进,一边这么想着。
既然它们不愿意成为虫族的朋友,就只能成为虫族的食物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