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上倒Сhā着一把刀。
刀口朝天。
刀尖有血。
血映雪红。
尚未凝固。
刀前雪地上,划了两行宇,雪仍降着,但字刻得深削,仍隐约可辨:
再近妾身
必杀无赦
当少年在六尺之外,在风雪之中,看着这把刀,以及这把刀后七尺之遥的一树枯梅,寒风萧瑟,刚绽放的梅花,微微颤哆、冷艳无比。他就坐在轮椅上,伶仃的身子,望着刀锋,和刀锋上的血,刀旁雪泥上的字,不禁掠起一阵微颤。
抖哆,来自他一向擅发暗器、当者披靡、稳定的手指。
他深吸了一口气。
清香扑鼻。
他敛定心神,控制了抖动的手。
但却控制不了他清瘦的躯体。
他的心。
●
寒意。
打从心里透了出来。
他仍在抖。
颤抖。
●
他坐在轮椅上。
极目苍茫,一片白雪,朔风如刀,大地如砧,他,一个人,吃力地推动轮椅,在风中雪里,他该追上去,不惜一死?还是该退下来,以保全身?
本来明明是风景,为何却走上这一条绝路?
他该急流勇进,还是当机立退?
──这一步,他该进,还是该退?
想到前无去路,而又可能退无死所,他不禁微微颤抖着。
此际,他没有人可以问,没有办法不战,没有敌人可以杀,没有后路可以退。
他一个人,甚至不能行走,连世叔也不在身边,无人可以请援。
●
“他”是谁呢?
──这个少年人是谁?
●
这位少年原名盛崖余,日后,江湖人称之“无情”。
●
“无情”是谁?
这个问题,在日后的武林中,已不必问,更不必答。
因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尽管是非功过猜未透,但“四大名捕”已江湖盛名播,天下震惊,各自披发踏千山,散闷添杯酒,是非功过行侠道,弹指千里取人头。
因为,以后成为“四大名捕”之首的“无情”,他自己虽在黑、白二道,正、邪双方的火拼与斗争中依然八风不动,但他的为人和事迹早已名动八表。
不过,这时候的他,仍是弱冠之龄,日后的“四大名捕”中坚分子老三追命正带艺投师,老幺冷血仍在诸葛先生苦心请人调训中,真正在江湖上、公门中己渐崭头露角的,只有无情和铁手。
当然,这时候的“无情”,大家多只知他原名“盛崖余”。
这时候的“铁手”,一般人也只知道他原叫“铁游夏”。
这时候,他们的外号,还不算比本名更响亮。
当一个人外号、绰号比原名更响,甚至使人们忘了他们本名,只记得他们外号、绰号时,那么,也就是说,他们所作所为,已强烈得足以掩盖并取代了原来的名号。
不过,为了方便起见,这儿行文仍称之为:无情、铁手。
●
无情和铁手会沾上这一桩“黄泉寺”的案子,其实也是十分偶然的。
那时候,无情在诸葛先生悉心调教之下,虽然因自小受创太深,身子太薄,无法修习高强内力、高深武艺,但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强悍的韧性,还有来自一次重挫后的特殊际遇,他终于练成了一流的暗器手法,还有可以藉力于一时的取巧轻功,以及对机关计略,了然于胸,并且,在京师破了几件脍炙人口的大案,为人所津津乐道。
诸葛小花为了奖励这天生不幸的少年,还特别费神、精心设计了一辆隐藏多种发放暗器的轮椅给他,名为“燕窝”。
那时,无情在日后在江湖上令黑道闻名胆丧,闻风色变的轿子“红颜”,当然还未镌造。
虽然无情都历了些险,受了折腾,但他依然凭遇挫不折的斗志,办成了事,破了大案,已开始声名鹊起。
诸葛先生当然为无情能不负他所望而感到高兴。
他常问无情:“余儿,你要我怎么奖赏你?”
无情只望着诸葛,笑而不答。
那神情仿佛是说:
──为世叔您做事,还需要奖赏吗!
诸葛先生当然明白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