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经!
──这“山字经”肯定仍在三鞭手里,只不过,三鞭可能学不了、学不完、学不齐罢了!
他加入“夏侯”组织,就是为了这个!
──连元十三限这样的高手都志所必得的“宝典”,他哪能不觊觎。
他一直等。
他一直忍。
忍耐和等待,是任何行大事者都不得不经过的历炼。
忍忍忍忍忍。
等等等等等!
他虽年少,但他能忍能等。
他沉得住气
──就是因为他仍年少,所以分外能等能忍。
很多年轻人都犯上不能忍、不能等的毛病,所以难有大成,甚至是小不忍则乱了大谋。
任怨刚好不是。
──一个少年人看他日后能不能成大事,在这一关节上是否能守得住,是不是狂放嚣张跋扈沉不住气,大抵可看出个七成来。
三鞭却不知任怨。
──至少不知任怨有这种沉潜的本领。
所以任怨在伺伏他,而他只是在考验任怨。
──所谓“考验”,只不过要任怨去达成一些任务、杀掉一些强敌、试试他的功夫和应变。
对任怨而言,要通过这些考验,自不算难。
任怨一直在等。
等什么?
他在等三鞭终于有一天“临危授命”。
他一直都在忍。
忍个啥?
他在忍三鞭道人终于完全信重他。
三鞭是个江湖人,是江湖人就难免要涉险,他就算一直不肯把他自己的绝学教于他人,可是,当他自度临危,或生怕万一出事之时,总会把自己身边的重要事物,交托人保管、看守。
任怨加入三鞭的“夏侯”,终于等到三次机会。
他一直都表达死尽忠心,而且一直都暗中留意三鞭的一举一动。
终于,有一次,三鞭在拜谒蔡京之前,把一个长方形的包袱交给他和任劳。
任怨并没有偷偷拆开来看。
他怀疑这是一个试验。
他们只替三鞭保管好那物。
然后,在三鞭要面对元十三限同座请宴中,三鞭生怕元十三限翻旧帐,又把另一包袱,埋在他道观重地。
任怨看到了。
但没去掘开来。
他认为那也可能是一个:
陷阱!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