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篱心中暗笑道:你家小姐早归天了。
但也知道这些人真心为她好,连忙应了。问道:“奶娘可是从上房回来?”
红姨一听这话,脸色就变了,气道:“方才太太叫了我去,问了一番二小姐的病情,我原说二小姐已经大好了。太太说,二小姐病得不轻,叫二小姐再好生休养一日,免得落下病根。我还奇怪,如今怎么这般好心……谁知道出了‘静心院’便碰上厨房上的张婆子,这才知道,明日府里宴请岳大人一家子……这……这分明是不想叫小姐露面儿!”
柳儿杏儿又将方才紫兰的一番话学了学,红姨脸上的愤色更浓,骂道:“我素日便知道她是个不安生的,这还没爬上主子的床呢……”
柳儿推了红姨一把,道:“红姨,在小姐面前,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儿?”
红姨这才发现自己一时没忍住,在小姐面孟浪了。
青篱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笑道:“无妨,原是紫兰那丫头不安生,与老爷不相干。”
心里却道:不相干才有鬼呢!
……………………………………
用罢晚饭,主仆几人坐在屋里闲话。
说着说着便又说起明日要宴请的岳府,青篱想起方才紫兰说过的岳府在什么府东侧之类的话,便问道:“紫兰说的岳府可是与小花园一墙之隔的那个院子吗?”
红姨点点头,道:“要说这岳府啊,柳儿和杏儿进府晚,怕是不大知道。当年和咱们府上关系好着呢,一来咱们老爷与岳大人是那样的关系,二来咱们夫人与岳夫人颇谈得来,又因着住在一处,岳夫人三天两头邀咱们夫人过府说话,要么就是岳夫人来咱们府上玩。岳家的大公子生得又好,人又聪明,深得老太太喜欢,差点儿和大小姐作了娃娃亲呢,只可惜后来,岳大人被派了昀州城青庐县的知县,合家上任去了,听说后来又派了眉州知府,这一去就是六年…………”
柳儿撇了撇嘴压低声道:“岳老爷的官派的真是时候呢,若是作了娃娃亲,就咱们大小姐的性子,啧啧,谁能受得了……”
青篱想起大小姐苏青筝那火红张扬的身影,心底微微一笑,虽然这几天里只碰过二次面,也知道这位大小姐对自己有多么不喜欢,那眼底藏也藏不住的厌恶,让人想忽视都很难啊。
不过,她倒是有些羡慕这位大小姐,若不是有亲人的真心对待,全心宠爱,怎么能养成这样的说一不二的娇纵性子呢。不像本尊,一个庶出的小姐,不过是顶了个小姐的名儿罢了。虽然明面上吃穿用度与这位王夫人生的大小姐和三小姐一模一样,实际上,怕是连人家的十分之一都不如呢。
她虽然才穿过来几日,也知道这府里的奴才们对她这个二小姐有多无视。不过,她倒不是很在意,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能有这么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她已经很满足了。至于未来么……她一如前世那般,从未想过要靠别人。
……不论何时何地,她都不想把自己人生交由别人去掌舵,哪怕是最亲最近的人……何况苏府的人对她并不亲,并不近……。
杏儿瞧着二小姐似是想什么事入了神,连忙冲另外二人摆摆手,三人正欲出去,见青篱扫了目光来,便笑道:“奴婢们不打扰小姐了,小姐若是还不想歇着,便看会子书罢……”
青篱瞅了瞅杏儿递过来的《女戒》,接过来放到一旁道:“这书天天看,有什么好看的。来,家里的事儿再给我说说罢,多知道些,日后行事也省得出岔子”
这三人复又回坐下,红姨把苏府里的事又大致说了一遍。
她现在爹是在户部任职,是个四品的官职。这府里老太太是老大,她的话就是权威。这位老太太,青篱自醒来,在这五六日里只见过两面,面容精瘦,年岁并不算太大,约有五十岁开外,身体硬朗,面容严肃,再加上杏儿等人话里话外透露出的意思,便知道这是一个严肃外加古板的主儿,最具代表性的封建卫道士。
苏老爷还有一位弟弟,也是个官儿,现任庐州知府,两年前带着妻儿全家上任去了。
她的爹,苏佑庭有一妻三妾,三个女儿。大小姐和三小姐都是正妻王氏所出,而苏青篱这个二小姐,则是李姨娘所出。有一位张姨娘入府十几年了,却一无所出。府里还有一位赵姨娘已有两个月的身子,老太君很是高兴,直盼着是个男孙呢……
说到这里,柳儿猛的想起来下午李姨娘派丫头合儿送来的燕窝和人参来,连忙拿出来给二小姐瞧。
到底是亲娘啊,青篱自醒来,这位李姨娘倒成了二十孝老娘,恨不得天天窝在她院子里,那个温柔体贴,情真意切。叫青篱头上直冒汗。好不容易劝说她不来了,这每天必送东西倒成了例行。
想起李姨娘柔柔弱弱,我见犹怜,在王夫人面前大气不敢出的模样。青篱打心底心疼这个女子,不是做为女儿的心疼,而是同做为女子的心疼。
不由皱眉道:“她一个姨娘,这些东西得来本就不易,我已经大好了,还巴巴的送来做什么?还不留着自己补身子”
红姨也知道她是心疼亲娘,叹了一口气道:“这天底下哪有亲娘不疼女儿的?她送来也是她的心意,小姐若是心疼她,便多去瞧瞧她,她不知道会有多高兴呢”
青篱奇道:“莫不是以前我都没去瞧过她?”
红姨三人对视了一眼,叹道:“小姐以前不是不去瞧,是怕老太太太太不高兴,索性躲着了”
哦,原来这样。心里暗道:苏青篱啊苏青篱,你也太软弱了,怕别人不高兴,亲娘都不去瞧一眼,我丫的鄙视你!想了想便问道:“这府里的规矩可有不许去瞧姨娘的?”
红姨柳儿杏儿三人愣了一下,笑道:“这样的规矩哪里会放在明面上,不过是心知肚明的事儿罢了。”
青篱点点头:“反正明日无事,不若去瞧瞧姨娘罢……”随即又想到明日的宴客:“不知明日宴客的事儿,可知会了姨娘?”
红姨道:“张姨娘兴许上不了桌,李姨娘和赵姨娘怕是太太要知会的。”
古代人重血脉,这有子嗣的姨娘和没有子嗣的姨娘到底是不一样的。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