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陈寒这般说,李世民似乎也有一些感慨涌上来,瞅瞅陈寒那看上去很纯真没有一点心机的脸,竟然叹了口气说道:“大唐立国初,征战不断,百姓没能真正过上平安的日子,再加上这些年来天灾不断,连年歉收,百姓流离失所,朕这个当皇帝的,是心急如焚啊,如何能不勤于朝事!所幸今年风调雨顺,天下丰收,长安斗米不过三四文钱,朕这才宽了心啊,朕也希望,自今年以后,天下百姓都能吃上饱饭,都能有衣穿,那朕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陈寒马上顺着李世民的话拍马屁,“陛下这般体恤民情,想必天下百姓知道了,即使他们吃不饱饭,穿不上好的衣服,也一定会感谢陛下如此?民之心的…今年粮食丰产,对外征战又取得大捷,实是陛下和朝中群臣一道努力的结果!”
听陈寒这般说,李世民脸上有好奇之色露出来,盯着陈寒问道:“看来子寒也非常关心朝事啊,大多时间呆在终南山,这些事竟然知道的这般清楚?”
听李世民这样一说,陈寒一愣,旋即也回过神来,有些讪讪地笑笑:“微臣只是在长安街头巷尾听百姓议论而得到的一些消息,再加上孙道长也偶尔会和微臣讲述这些事,所以朝中发生的一些事,也略有耳闻!”
如今讯息不发达,孙思邈也不喜欢过问朝事,他这个跟随孙思邈的人能知道朝中的一些事,李世民有疑惑自然不奇怪,陈寒也只得赶快解释。
李世民神情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只是眼睛还一直盯着陈寒看,“子寒,朕看你才思敏捷,也曾听玄龄和药师称赞过你,他们也都说你气度上与一般人不同,想必在许多事情的见解上,也定然与普通人不一般,既然朝中的一些事你都清楚,那今日朕也想问询你一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尽管讲来,无论讲述些什么,朕都不会怪罪于你的!”
陈寒原本想开口推拒,但在看了一眼李世民脸上的神情后,又马上改变了主意,不过依然带着谦逊地说道:“陛下,微臣只不过一介未成年之小子,一些事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定然不成熟,还希望陛下听下不要笑话微臣…”
“无妨,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讲出来,朕刚刚也说了,无论怎么说,朕都不会怪罪于你的!”
“多谢陛下的宽宏大量!”陈寒赶紧施礼致谢!
“大唐初建,内忧外患还未完全平易,天下百姓依然疾苦,自贞观元年起,天灾不断,不计其数的百姓流离失所,朕是心忧如焚,因此也准备广开言路,博取众议,想获取一些治国良策,不知子寒你有否这方面的计策,说给朕听?”李世民一下子抛出一颗重磅炸弹。
陈寒听了明显的一愣,李世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这么大的问题,不过他在稍稍想一下后也明白过来,这段时间正是李世民经常问询群臣治国良策,并要大臣们举荐良贤之士的时候。那位他算起来比较熟识的马周,也因为李世民要百官献计的时候,替常何那个大老粗写了一份治国良策,而被李世民赏识,当作一个人才被发掘出去的,要论起来,今日的他与李世民的距离远比马周来的近,今天李世民这样问他,若是他有什么好的建议提出来,或许他会变成马周第二呢!
不!不!不!现在马周还未被李世民发现,还不能这么说的,有可能马周成为他陈寒第二了呢!
想到这些,陈寒压制住心内的激动,用尽量平稳的声音慢慢说道:“陛下,微臣觉得,要让天下百姓心安,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吃饱饭,百姓肚子能填饱了,自然就会安定下来,因此必须提高田亩的产量…”
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几乎每个朝代末,都是百姓吃不饱饭才起来闹事的,若是天下物产丰富,百姓能吃饱饭,那起来闹事的肯定会少,即使有人起来闹事,响应的人也不多,评价一个朝代好不好,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百姓能不能吃饱饭,如果饭都不能吃饱,那其他就无从谈起了。
陈寒在数次往返终南山与长安期间,沿途所看到的田地里的种植情况让他有一些想法产生,这些想法已经在心中酝酿了好一些日子,原本还想在什么时候有机会和房玄龄这老家伙聊事时候说说,今日李世民问询了,那刚好可以说出来!
好机会来也…
喜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