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某些遗传因素。我小时候多次挨父亲的打。我那位没有文化的工人父亲,稍有不满,便拳脚相加。最使我感到委屈的是,即使我是出于自卫目的与人打了架,回到家里也难免挨父亲一顿揍,因为父亲有一条严格的规矩:不许与人打架。我恨透了这条死规矩:别人挑衅来了,我能不还击吗?
挨父亲打的滋味记忆犹新,初为人父的我也染上了打孩子的毛病。每每怒从心头起,便感到周身的热血奔涌,爆发出一股控制不住的蛮劲儿。那时,疯狂代替了理智,巴掌代替了道理。一旦打毕,恢复了理智,又深感愧疚。
在这种时候,我也常回忆起一些美好的时光。在我家里,一般都是我带女儿出去玩。在泥地上,我允许她赤着脚走路,她舒服得眼睛发亮;在湖边,我用特技捕上小鱼儿来,让女儿养,她快活得大叫;在海上,我引导她从怕水到喜欢水甚至喜欢浪……
在不少时候,孩子比大人更讲道理
女儿虽小却通情达理。她半岁时,被我们送回青岛家乡由奶奶抚养,因为我要脱产学习,妻又经常出差。
女儿两岁多,被我们送进全托幼儿园,一送就是四年。每周一早晨送,每周六傍晚才接。哪个孩子愿意一周一周地离开父母?我女儿也常央求在家多住一天,但只要我们讲明道理,她便大度地说:
“那好吧,我上幼儿园。”
有时候,全幼儿园只剩下她一个小朋友住园,甚至连中秋节也在幼儿园吃月饼,因为我和妻均出差在外地。
女儿常对我说:
“爸爸,老师说我‘就你老上幼儿园,你的爸爸妈妈倒真放心啊!’”
每逢此时,我愈加为自己的粗暴行为感到愧疚不安。作为一个父亲,我给女儿的爱何其少啊!
有一天,我说:
“冉冉,今后爸爸不打你了。如果爸爸打你,你就提醒爸爸一下,好吗?”
女儿高兴地“哎”了一声。
果然,我克制了相当长一段时期。有时,刚要发怒,女儿赶忙提醒道:
“爸爸,你不是说不打我了吗?”
我放下了手,怒气未消,问:
“那你犯错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