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之事,皇上只听了李恪的回报并没任何表示,但李恪一点儿也不着急,因为他了解他的父亲。果然五天后,李恪因相州之事得黄金千两,令赐吴王妃一对白玉如意。虽然这些东西李恪并不看在眼里,但这份荣耀却是他引以为傲的资本。
一时间,京城内的达官显贵恨不能将吴王府的门槛踏破,萧七儿每日看着络绎不绝的送礼人欣喜不已,因为这些礼物只要是她喜欢就可直接搬到了卧房,羡慕的那些小丫头们咬牙切齿。
让李恪惊喜的是,这次迎风楼一年一度的茗战竟然邀请他参加,并作为特别评判官。要知道,往年这个活动只邀请爱茶的太子殿下,今年吴王风头正劲,他们也乐的借此沾吴王的光。
茗战那天一大早,李恪便命人打包好去年皇上赏赐的普洱,特意挑选了一件湖蓝色长袍,配上御赐和田玉腰带,装扮好悠闲的坐在花厅里等萧七儿。
李恪本不愿意带女子去参加茗战的,但耐不住萧七儿的软磨硬泡,再加上安紫萝给她出主意说可女扮男装。有了王妃的支持,萧七儿更无法无天,只嚷着在相州帮了李恪,所以这次李恪一定得带她去。李恪无奈只得答应。
当萧七儿以男装出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由吓了一跳,心里恶狠狠的想着:还真是妖孽■女子都已能艳绝京城了,偏偏这男装也是这样风流倜傥,只把穆辰逸给比下去了。
两人来至迎风楼,这里已准备妥当。迎风楼的茗战是民间赛事,跟进贡没有关系,只是民间的娱乐方式,但影响颇深,就从太子殿下每每光临可见一斑。
先下,一楼大厅内已聚集了许多人,皆是参加茗战之人。当然这些人是不一定能入李恪法眼的。一楼雅间也有品茗者,他们会先排除一批,剩余的才能入二楼包间,也就是李恪即将去的那个地方。
二楼典雅的包间里四位上了年纪的老者,见李恪到来忙起身见礼。他们大概没见过李恪的玉树临风,王者霸气,几位老人望着李恪直砸舌。为首的老者,一看就是个精明之人,他一眼看到了萧七儿,先是一愣,又看了李恪一眼笑的一脸暧昧nAd1(
彼此寒暄后,一声铜锣响,悠扬的琴声徐徐而来,茗战正式开始。
萧七儿立于李恪身后,怀里抱着茶叶,踮着脚尖望着两个白衣男子在眼前忙忙碌碌。
房间当中放置着各式各样的茶具,萧七儿略懂一二,皆是拜贾英杰不吝赐教。此时精美的风炉上放着铁锅,由于众人都是准备好的茶末,所以此时就只等水开。
萧七儿伸长了脖子看过去,风炉的三只脚上写的都是古文,她自然不懂,便问李恪。原来风炉一只脚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脚上写"圣周灭胡明年铸"。
风炉三只脚间开三个窗口。窗口上书六个古文,“伊”“公”,“羹”“陆”,“氏”“茶”,意思是“伊公羹,陆氏茶”。李恪轻声说着,声音轻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但一旁的老者还是听到了,面露笑意微微点头。
炉上支撑锅子用的垛,也分三格。一格上是只野鸡。野鸡是火禽,故画一离卦。另一格上是只彪。彪是风兽,故画一巽卦。余下一格上是条鱼。鱼是水虫,故画一坎卦,“巽”表风,“离”表火,“坎”表水。风能使火烧旺,火能把水煮开,所以要有这三卦。李恪说完微笑看白衣男的一举一动,仿佛在欣赏着一出歌舞。
萧七儿听完不由对李恪侧目而视,旁边那老者脸上的皱纹都漾开了。
不一会儿,铁锅里的水出现“鱼目”般的气泡,并伴有声音。白衣男动作优美的将一旁的调味料放入其中。
又不多时,另一位白衣男从锅中舀出了一瓢水放置一旁,然后用竹夹在沸水中转圈搅动,随着搅动沸水出现了旋涡,接着他便用“则”(量茶叶之用)量茶末从旋涡中心投下。
片刻,水大开,如波涛翻滚,水沫飞溅,男子将刚才舀出的水重新加如锅中,水沸被止住nAd2(
不多时,两名男子将铁锅小心翼翼的端到交床(放铁锅之用)上。到此煮茶算是完成了。两名男子自始至终面带微笑,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看的萧七儿心旷神怡,回味绵长。
白衣男在煮好的茶汤上薄薄的舀去一层直接扔掉,紧接着又舀出茶汤放在熟盂里(盛茶汤用)。接着另一位男子取出精美青瓷,李恪说那是越州瓷。
男子摆出三个青瓷小碗,将茶汤均匀的舀进碗中,整个动作犹如天女散花,周围的人都不敢说话,直望着那涓涓茶汤滚落入碗中,升起一层雾气,飘来的茶香早已醉了在场诸位。
萧七儿看摆出了三个碗,心里不解,忙数了数在座的人,就算除掉她,可还有五个人呢,这怎么分呢?
白衣男在琴音中迈着轻柔的步子,来到李恪面前,取出青瓷小碗要递给李恪,李恪微笑着摇了摇头,手向右边一指。白衣男会意,淡淡一笑,将青瓷小碗递给了为首的老者。
老者接过碗,冲李恪赞许的点头,低头细细观察了一阵方轻抿一口,便递给了李恪,李恪也轻抿了一口又递给下手。萧七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茶是这样品的。
三碗茶没喝完,关于这茶的评判结果已经出来了:美则美矣,然有不足,茶汤泡沫不够细密,因此被刷下去。
茗战如此有条不紊的进行,直到中饭时才将所有茶叶评判出来,名居首位的是江州一位茶商带来的黄茶,这位茶商提前十天来至京城就为迎风楼茗战一举夺魁,果然不出他所料,他的茶当真得了个“状元”。
作为状元奖励自然也是丰厚的,是由李恪亲手颁发的一只纯金茶碗。当李恪走出包间出现在众茶商眼前时,下面人窃窃私语,谈的都是吴王的风光事迹。有些人之前不参加茗战的,但听说今年的特别评审官是李恪,甚至一掷千金买下参赛名额,就是为一睹吴王风采nAd3(
当李恪给状元奖励金碗时,萧七儿瞥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扬长而去,而后状元也说出他的背后支持者就是穆辰逸。
其余人虽没得名次,但众位爱茶人士齐集一堂实在难得,当下便在迎风楼摆了一桌,只说要喝到昏天地暗才肯回家。他们诚恳邀请李恪出席,但无奈李恪还要陪几位年老的评审官,只能悻悻离开。
席间,李恪亲自给大家煮了皇上御赐的茶叶,并将剩余的赐给了外面的众位茶商。大家都说这茶好,今生能品到这样的好茶也是值了。
散席后,天空淅淅沥沥落起了雨珠,李恪他们回到府中时雨已呈倾盆之势。萧七儿一路上都在抱怨,说得好听是去参加茗战了,可一口茶都没喝到,就连饭都没吃几口,下次再有这样的赛事她可是不去了。
李恪笑而不语,只命人将煮茶的器具搬到东阁西厢房旁的那间曾经的临时画室,打开窗子,正好可看到窗外芭蕉树。
“你可知,此情此景要比晌午时好太多了。”李恪心情大好,说着就开始亲手摆弄那些器具,并将碳放进风炉里。这时,厨房的小丫头将铁锅放了上去,并从一个瓷坛子里舀出两碗水倒进去,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