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8年2月-
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1928年4月-
(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
(1929年1月-1929年3月
(国民政府)**编遣委员会编组部主任
(1929年1月-1929年2月
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
(1931年11月-
安徽省政府主席
(1938年1月-1938年9月
(国民政府)武汉政治分会委员
(1928年4月-1929年
南宁绥靖公署主任
(1932年
安徽省政府保安司令
(1938年2月-1938年1月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
(1945年2月-1945年9月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主任
(1945年1月-1946年7月
国民政府主席行辕北平行辕主任
(1946年7月-1949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委员
(1949年6月-1950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7月16日-1950年
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32年-1935年
湘桂黔边区剿匪总司令
(1935年12月-
广西绥靖公署主任
(1936年
第五路军总司令
(1937年2月-1937年8月
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8年1月-
安徽省保安司令
(1938年2月-
(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1929年1月31日-1930年7月5日
(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1932年
(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
(1928年-1929年
(国民政府)禁⑽员会委员
(1928年
(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
(1929年
(国民政府)赈灾委员会委员
(1929年
(国民政府)**编遣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9年-1930年11月15日
(国民政府)国防会议委员
(1929年
(国民政府)预算委员会委员
(1928年8月29日-1929年3月4日
(国民政府)财政监理委员会委员
(1928年
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
(1922年-1923年
北京政府桂林镇守使
(1923年5月1923日11
北京政府“定桂军”总指挥
(1923年11月-1924年
国民政府委员
(1927年3月-1929年3月
广西省政府委员
(1927年5月-
(国民政府)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
(1927年9月-1927年12月
(国民政府)武汉政治分会委员
(1928年4月-
(国民政府)中央政府驻沪办事处常务委员
(1932年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1937年8月-1938年
王家烈传
王家烈
(1893.5.27-1966.8),字绍武,贵州省桐梓县新站区小水乡人。中华民国时期黔军高级将领,国民党陆军中将,毕业于贵州陆军讲武堂。
后入黔军,历任贵州民政厅厅长、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常务委员、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第2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兼贵州省政府主席等职,权倾贵州,人称“贵州王”。1949年以后赋闲在家。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感召下加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历任贵州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6年8月病逝于贵州。三中全会以后平反。他的后半生为贵州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文史资料。
活动年表
1893年农历5月27日生于贵州省桐梓县新站区小水乡。
1911年毕业于桐梓高等小学堂,家贫辍学。曾于松坎至遵义间以背盐为生。
1912年去遵义,曾在遵义县境教私塾。
1914年8月,王家烈在遵义入伍,编入贵州省防国民军,后改称黔军。历任列兵、上等兵、下士、副班长、少尉排长、中尉排长、司务长等职。其间,曾随队参加护国战争,战于川东、川南,“协守皇城”。后入湘参加护法战争。
1915至1917年,先后入贵州陆军模范营和贵州讲武学校学习。
1920年返黔后,升任周西成营八连连长,从此追随周西成驰骋于川滇黔境,以其沉稳、直率、善战的性格和功勋成为以周西成为首的桐梓系军政集团主要骨干。
1921年后,随桐梓系集团军事实力的发展壮大,王亦日渐提升,扶摇直上。
1922年任营长、团长,1923年任旅长,1926年3月任黔军第二师师长,1927年4月后,周西成奉蒋介石令出兵讨共,命王率部入湘,驻沅陵,后退驻桐仁。
1928年春,王又为第九路军总指挥周西成保荐为前敌总指挥,驻綦江、东溪一带。夏,川战发生,王被委任援川前敌总指挥,奉蒋介石令援川。10月,周西成、李黔东之战爆发,王家烈以第二十五军前线主要指挥官率部与李部混战,致李失利,王亦负重伤。
1929年5月,周西成在与李燊黔西之战中失利身死,王家烈率部由铜仁赶赴遵义,协同毛光翔稳住阵脚,组织反攻,使桐梓系重掌黔政。毛光翔任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后,王任副军长。
王因“恃功而骄”,“不满于平庸而居己上”的毛光翔,并以其实力威望而致毛光翔心怀疑惧,毛王之间渐生嫌隙。兼之蒋介石加紧利用毛、王矛盾,促成分裂,以图各个击破,统一西南,将贵州军政权力收归中央,毛、王裂隙与日俱增。1929年冬,蒋介石任命王为“讨逆指挥官”,令其开赴黔边牵制桂系,且寻机向外发展。王迅即得到黔东、黔东南广大地区,扩充了实力和地盘。1930年7月,蒋命王为“湘黔边区剿匪司令”率部入湘西“会剿”红军。且由中央和湖南省按月拨给军饷,兼夺得沅江上游滇黔两省鸦片集散地的巨额“特货保护税”,以购买枪械。又在参加1931年“清剿”张云逸、李明瑞部红军过程中,获蒋介石奖励大批枪械,遂扩军训干,实力大增。
1931年11月,国民党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直接提名王家烈为第二十五军代表出席会议。与会期间,蒋特别召见王家烈,褒奖有加,并赏其大批重炮枪械,坚定了王家烈取毛光翔而代之的决心,王并向当局许诺吸收各方人士入掌黔政。正值毛光翔因惧王夺权,数次计欲先夺其兵权之机,王家烈却藉以口实于1932年2月重兵压筑,逼毛就范。蒋介石国民政府配合行动,立即任命王家烈为二十五军军长于其赴筑途中。毛光翔迫于形势,放弃省政,以“自愿休息”名义让出省主席职位。2月26日,毛光翔公布由王家烈代理省主席。国民政府于3月30日正式任命王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厅长、贵州省党部常务委员。王家烈执掌黔政后,为攻固地位,一方面采取亲蒋路线,另方面为消除肘腋之患而进一步压制毛光翔。两者均加深了王在桐梓系集团内部的孤立并使矛盾激化。毛光翔遂离筑潜赴遵义,与蒋在珍、犹国材,车鸣翼等一起,斥王“背叛长官,破坏团体,危害人民”,以“反新二十五军系统”为号召结成反王联合。
1932年11月,由蒋在珍、毛光翔首先发难于遵义,开始了二十五军内部的大混战。随即发展为王家烈与犹国材之间持续数年的大混战,最终导致桐梓系集团彻底崩溃,国民党中央势力入主贵州。
1932年11月5日,犹国材自安顺出兵攻贵阳,24日王家烈败走榕江,犹部进入贵阳。
1933年1月1日,犹国材受蒋介石委任,宣布就任第二十五军军长兼暂时代理贵州省政府主席。1月19日,王家烈反攻入贵阳,毛、犹仓惶出走。21日,王家烈宣布复任。4月8日,国民政府令王家烈复任,犹国材免职。
王家烈虽复掌政权,但已下受桐梓系集团反对,上又失宠于中央,外忧内患,财源枯竭,争战不绝,实力锐减。兼之“冶游无度,不大亲理政事”,大权旁落,犹、蒋、侯、车、毛等各自为政,时有骚扰。经济、吏治均一蹶不振,统治基础岌岌可危。虽也曾提出“整顿庶政”四点计划,似乎面面俱到,切中要害,但实际已无力实现,无法实施,终成一纸空文。
1934年夏季开始,中国工农红军军事行动渐及湘黔境,蒋介石策划并严令“会剿”红军。王家烈反复掂量,权衡利弊后,“决定执行蒋介石命令,一面尽力给红军以打击,使其早日离开黔境,一面伺机同两广联系,保存实力,以图生存”。于是,5月,派蒋在珍、廖怀忠部往务川、印江、沿河,“防剿”红三军贺龙部,并借机排除异已,将廖怀忠部逼走湘西;9月,以王天锡为前敌总指挥,并亲赴瓮安、余庆督战,与湖南、广西“协剿”已进入贵州的红六军团任弼时、萧克部;11月,奉蒋介石“湘桂黔会剿计划大纲”,令黄道彬、谢沛生分别为省主席、军长代行拆,王亲临东路督战。12月中旬,中央红军攻克王数道防线,直抵乌江,指向黔北,王家烈企愿红军越境而过,只求自保。殊知,蒋介石“追剿”红军入黔之本意还包藏着“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好”的用心。中央红军入黔为国民党中央势力进入贵州除去王家烈提供了绝妙良机。黔军对红军作战节节败退之时,中央军不仅未予配合,反于1935年元月6日直取贵阳,实际上控制了贵州局势。王被迫再派犹国材、何知重赴前线与红军作战,希求夺回黔北,以图将来。但该部在红军打击下,丧师失地,几连身家性命不保,为蒋介石夺取贵州权力创造了条件。
1935年3月,李仲公奉蒋介石派,迫王选择军政中之一项。晏道刚代表蒋介石出面与何知重、柏辉章二王部师长进行政治交易,促其反王。王家烈被迫于1935年4月6日,通电请辞省主席职务。4月9日,蒋任命王为第二路追剿军总指挥。随即,蒋又内外交攻,上下胁迫,逼王家烈于5月初请辞军长职务。蒋当即任命王为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5月3日,即令王与张学良同机赴汉口。黔军全部改编为中央直属五个师,分遣各地。
1936年1月23日,王家烈授中将衔。
1938年8月30日,任第二十军团副军团长。后调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
1942年改任军政部参事。
1946年5月,何应钦迫王辞去军职。
1946年9月6日,复任王为中将。
1948年王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1949年7月,谷正伦任命王为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1月中旬,王返新站小水老家闲居。
解放后,人民政府派员专程从小水迎送王家烈到贵阳。
1950年6月,王去重庆参加西南军政委员会学习。7月,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王家烈在人民政府感召下,由怀疑观望转变为拥护**领导。在土改中,他将贵阳的“虎门别墅”私宅卖掉,以偿还在旧社会对农民欠下的剥削债。
1954年起,历任贵州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5年,当选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1956年,被吸收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
1958年当选民革贵州省委委员。王家烈关心贵州建设和人民生活,不顾重病和被错划为右派的政治压力,对“大跃进”造成的“遵义事件”进行了中肯的批评,认为把粮食调光农民不能安心搞生产,“才得了浮肿病”,以致最后“造 异世邪龙最新章节出**”。并提醒当局说:“农村太整得恼火了”。惜其善意的批评建议,反受到极左路线下的不公正待遇。同时,他还努力工作,以亲身经历和所知贵州史事,撰写成大量宝贵史料文章,供给历史学界研究。
1966年8月病逝。
下台前后
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入黔,蒋介石为了围剿红军,顺便去掉地方势力,统一中央政令。一方面派薛岳率中央军紧追红军,一方面派黔人、鄂豫皖行营秘书长李仲公、晏道刚入黔,拉拢分化王家烈部下,最终逼迫王家烈辞去贵州省政府主席和二十五军军长职务,退出了贵州历史舞台。
三十年代初,西南军阀名义上归顺蒋介石的中央政府,实则是只向中央政府要饷扩军,中央政令难以贯彻。
在贵州,王家烈把毛光翔赶下台,又通过和尤国材的争战,经“关岭”会议,达成妥协,坐稳了贵州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的交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长征,向湖南、贵州挺进。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湖南的何健深知蒋介石借追击红军,顺便消灭地方异己的野心。派代表来贵阳和王家烈协商“会剿”办法,目的是堵截红军,拒绝蒋介石的中央军入境。李、白的代表张蕴良说,李、白建议,滇、黔、桂三省出兵,在滇桂边境黄沙河一带防堵,压迫红军主力向湖北秭归、巴东方面渡江北上,以免蒋介石一箭双雕的阴谋得逞。随即,广西派第七军军长廖磊率部进驻都匀,暗中支持王家烈。
1934年12月,蒋介石在庐山牯岭,约见了黔籍鄂豫皖行营秘书长李仲公。他对李说:现在**的问题已大致解决了,为了抗战的准备,西南非常重要。川滇两省我已着手布置,唯贵州王家烈人虽诚实,但不懂政治,并且纵任老婆万淑芬干政,四处招摇,弄得贵州太不像样子。我念他从北伐以来拥护中央不无劳绩,不想使他难堪。但为了西南大局,必须把贵州搞好。你同他友谊素深,所以请你到贵州去,劝他把省主席让出来,专带军队。你与志舟熈云的号、甫澄熈跸娴暮庞邢嗟钡墓叵怠M跫伊胰ズ螅你接任贵州省主席,便于与川、滇两省合作。对你的安排,我已电知汪先生熜姓院长汪精卫了。
1935年1月,李仲公由渝入黔,搜集了“关于贵州行政紊乱和财政奇绌”的情况报蒋,蒋随即写一手谕,派李仲公为“贵州省临时行政特派员”,在王家烈离职期间负责省政,并发5万元临时行政经费。
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入贵州。3月21日,红军由古蔺回师,在太平渡四渡赤水,向贵阳进逼。3月24日,蒋介石携宋美龄、陈诚、晏道刚、陈布雷由渝飞黔。王家烈、李仲公到清镇飞机场迎接,行辕设于贵州省绥靖公署熈广门毛光翔的住宅。蒋介石坐镇贵阳,一面调部队追击红军,一面设计逼王家烈下台。
经李仲公威逼恐吓,王家烈答应交出省主席一职,但蒋介石不放心,还要剥夺王家烈的二十五军军长权并把黔军调出贵州。蒋派晏道刚到黔西、大定,封官许愿,重金收买王部师长何知重、柏辉章。答应给何知重5万元,提升军长,给柏辉章3万元。在贵州军队开到四川石柱后交款。柏辉章被收买后,派所部营长令狐作宾带兵两个连到军部向王家烈闹饷,使王家烈面对何成浚、晏道刚十分难堪。至从薛岳抵筑后,断绝了王家烈的一切财政收入。省府、军部职员,悬釜待炊,哪有兵饷下发。晏道刚便乘机说:“你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如何当军长?”
王家烈在内外夹攻下,恐发生意外,遂含泪向蒋介石上书,表示辞去二十五军军长职务。王说:“我愿解除兵柄,为天下倡,个人出外游历。”蒋一接辞呈,立即批准,并在报上发表:调王家烈为中央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随即电令武汉行营主任张学良专机飞筑邀王家烈同飞汉口。
王家烈离黔后,黔军二十五军两个师16个团,被蒋介石改编为两师四旅八个团。以何知重为103师师长,柏辉章102师师长,其余部队撤销。蒋介石调吴忠信任贵州省主席,顾祝同任贵州绥靖公署主任。从此,贵州军阀割据被消灭,中央政令在贵州畅行。
王家烈离黔后,新任主席吴忠信任命中统特务肖树经为省警察局长。肖树经借口搜查枪支,抄了王家烈的家,将蒋介石赠送给王的手枪搜走,还在王妻万淑芬身边抓走她的族侄万式原、万式谨,押往老东门枪毙。万淑芬呣子含泪逃往铜仁老家避难。
王家烈轶事
〖诱拐免职〗
1935年3月24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及顾问端纳、陈诚,由重庆飞抵贵阳,督师“剿共”。蒋介石一到贵阳,提出巡视贵州省政府及第25军军部。从军部出来,又提出到王家烈公馆去坐坐。王家烈以最为隆重的礼仪接待这位党国元首。蒋介石与宋美龄在王公馆里谈笑风生。宋美龄还答应万淑芬,第二天到名胜螺丝山王阳明祠游览。蒋介石夫妇一离开王公馆,万淑芬马上着手安排第二天蒋夫人的游览活动,想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巴结一下蒋夫人。次日下午螺丝山戒备森严,贵州省府高级官员的家眷,一个个浓妆艳抹,花枝招展,坐着大小轿子,向螺丝山飞奔而来。她们久闻宋美龄大名,也都想瞧瞧蒋夫人的尊容。这一大堆夫人,兴致勃勃地站在螺丝山上,等着蒋夫人惠临。哪知一等不来,二等不来,万淑芬也急了,派人去催请。结果蒋夫人传话:“今天身体不舒服,不能来了。”万淑芬听后,犹如三九天一盆冷水当头淋下。那些官眷也一个个垂头丧气而归。这次的脸丢得大,回来的路上,万淑芬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蒋介石此行,名为督师,实为解决王家烈的问题。据说到达贵阳的当天,陈诚即提出杀掉王家烈,老蒋没有同意。他说:“王绍武个大心直,本人并不坏,坏在他的左右。”蒋担心,此时杀掉王,他手下第25军几万人会造反。到贵阳的第三天,蒋介石找王家烈谈话,明确告诉他:在省主席和第25军军长两职中选一项。当省主席就不能当军长,当军长就不能当省主席。王家烈一听此言,冷汗即从脖子上流了下来。他问蒋:“能不能容我回去与部下商量一下?”蒋表示同意。回去后,王家烈召集部下开会,商定取舍。文职官员主张留任省主席,让出军长。理由是没有政权,军饷就会无着落,最后军长的位子坐不稳。武将们意见相反。理由是没有军权,省主席的位置也干不了几天,垮台会更快。
王家烈经过权衡,决定保留军长一职。3月30日蒋介石下令免除王家烈贵州省政府主席,由吴忠信接任王家烈。广西的李宗仁听说王家烈交出政权后,想联络他共同反蒋,在白绸布上写了一封信,缝在第25军驻粤办事处处长王节之西服里,专车送他回贵州面交王家烈。李宗仁这封信的大意是:你已交出省政,下一步老蒋可能以军饷来卡你,逼你交出军权。我们决定向你每月接济30万元军饷,以及所需的枪弹。你可将部队集中在黔南一带,与我们加强联络,蒋如果进逼,就与他翻脸。我们共同反蒋。王家烈看完信后,丢在茶几上,淡淡地说:“算了,猴子上得了树,狗是上不了树的。我不想干了。”果然没过多久,蒋介石就以军饷进一步卡王家烈,逼他自动交出军权。蒋介石下令所部2个师,5个旅、15个团,缩编为2个师6个团。部队驻在各县,非常分散,蒋又不让集中部队。不集中部队便无法整编,而不整编就不发饷。后老蒋开恩,同意发饷,但规定部队未经中央点编前,只每月发伙食费10万元。部队有2万多人,这点钱连吃饭都不够,更谈不上其他开支了。就是这10万元,老蒋也是开的空头支票,实际分文未给。这样一来,王家烈的处境十分不妙。接着蒋介石又让人煽动王家烈的部下闹饷。同时用重金收买了王家烈的两个师长何知重与柏辉章反王。一次何知重的第3团开到军部驻地,王家烈前往看望,该团士兵当着他的面叫骂开了:“军长吞扣我们的军饷!”“军长不发饷,抠他的**!”竟没有一个长官出来制止。
回到军部后,王家烈躺在床上,自言自语道:“这样的兵还能带吗?”便萌生去意。就在王家烈萌生去意之时,蒋介石已想好了赶走王家烈的办法。4月初,张学良由武汉坐飞机到贵阳来见蒋介石,在与蒋一道吃过午饭以后,张学良起身回武汉,王家烈等人到机场送行。临上飞机时,张学良忽然问王家烈:“你坐过飞机没有?”王家烈笑着说:“不怕你见笑,我还没有坐过呢。”张学良说:“那你上我的飞机,在贵阳上空绕一个圈子如何?”于是,王家烈兴高采烈地上了张学良的飞机,由张学良自己驾驶在贵阳市上空飞行一周后,向东北飞去。王家烈看到飞机老不降落,正在着急和怀疑时,张学良从口袋里取出蒋介石的命令给王家烈看。这命令的大意是免去王家烈二十五军军长职务,调军事参议院任中将参议,即往武汉服务。王家烈看了命令以后,知道是上了当,但已无可奈何。
龙 云传
1.1爱国将领龙云
龙云将军龙云(1884.11.19—1962.06.27),字志舟,原名登云,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军事家,政治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彝族人,彝名纳吉鸟梯。
龙云早年参加过反清斗争,1911年加入滇军,1914年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骑兵科毕业后,入云南都督唐继尧部,为唐所赏识,被唐继尧从下级军官逐步提拔为侍卫队长,1922年升为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1926年改任昆明镇守使。1927年龙云与胡若愚等策动“二.六政变”迫使唐继尧下台,投向广州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之后在与胡若愚争夺云南统治权的斗争中获胜,1928年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职。1929年秋统一云南。1933年出兵助蒋镇压福建人民政府(见“福建事变”)。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并任国民政府“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在黔、滇、川边境阻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军事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兼陆军副总司令。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被称为“云南王”。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地处后方,但龙云先后派遣滇军20多万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等二十多次战役,伤亡10多万,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后因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龙云逐渐支持抗日民主活动,反对蒋介石消灭异己的阴谋,同中国**及民主人士结交,并秘密参加了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龙云遭蒋介石猜忌,1945年10月被调至中央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虚职,软禁三年。1948年12月,在陈纳德等人帮助下,龙云从南京出走香港,脱离蒋介石的控制。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9年8月13日,龙云与黄绍竑、刘斐等44位国民党同仁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拥护中国**的领导。
1950年1月3日从香港赴北京,加入**的新政府,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1956年曾出访苏联、罗马尼亚、捷克、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1957年龙云被划为“右派”,成为少数民族著名六大右派之首(1)。1962年在6月27日因急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1980年6月平反昭雪。
注:(1)中国少数民族著名六大右派分子是:龙云(彝族,中国现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现璠(壮族,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欧百川(苗族,中国现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松亭(回族,中国现代著名四大阿訇之一)、向达(土家族,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王毅斋(回族,时任全国人大代表)。
1.2龙云将军年表
1884年11月19日(清光绪十年十月初二)龙云生于云南省恩安(今昭通县)炎山区松乐村下营盘一个保有奴隶制残余的封建地主家庭。祖父纳吉灼足,曾任部落酋长,后封土司。父亲龙清泉(彝名纳吉瓦蒂)英勇善斗,母亲为海氏家族女(汉姓亦为龙)。龙云大排行第四,小名毛老四,在家居长,尚有一弟(早夭)一妹(龙登凤)。其村寨极偏僻,没有学校,少年龙云一直未能读书启蒙。
1888年父亲龙清泉病逝,家境沦落,母亲带他回娘家,由舅父龙德清抚养,喜爱武术。
1896年,龙云进昭通城,在一家私塾发蒙读书,无奈龙云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没有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狭义心肠,与卢汉、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1903年,龙云只身独闯进绿林头子“顺江王”余海山的老巢一举杀掉余贼,为民除害。
1911年春,卢汉、龙云、邹若衡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死二十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6月,龙云与卢汉、邹若衡在永善县城加入魏焕章的反清部队,开到四川宜川。12月中旬,滇军援川部队谢汝翼梯团开到宜宾,龙云等加入滇军徐采臣营,被委任为上尉候差官。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5月龙云等随滇军开回云南,被保送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骑兵科学习。
1914年秋,龙云击败一个到昆明摆擂台的法国拳师,轰动了昆明,引起云南都督唐继尧的注意。12月龙云从讲武堂毕业,被分配到昭通独立营任少尉排长。
1915年春升中尉排长,与李培莲成亲,李培莲出自宾川名医李灿亭家,端慧嗜学,工诗词,善书画,颇有名门才媛风范。12月25日云南掀起护国战争,蔡锷将唐继尧随从副官邹若衡调走,在邹若衡的推荐下,唐继尧调龙云任云南都督府副官处中尉侍从副官,从此跟随唐继尧,形影不离。
1916年6月龙云被提升为近卫军第二大队中队长、补充第一大队大队附、佽飞军副大队长,不久升任佽飞军大队长(“佽飞军”是唐继尧的禁卫军,此一特殊军号乃仿自汉代。)
1917年11月唐继尧去贵州毕节,龙云随行。
1918年9月17日,唐继尧赴重庆就任“靖国联军总司令”,龙云组织重庆戒严,仪仗隆重,鸣二十一响礼炮迎接唐继尧进城,俨然古代帝王巡视的仪仗。
1920年10月滇军在川滇战争中失败,顾品珍率残部退出四川撤回云南,准备夺取云南统治权。1921年2月5日顾品珍突然进军昆明,唐继尧措手不及无力抵抗,龙云率领百余人卫队,8日亲自护送唐离开昆明,经蒙自时佽飞军被裁撤,编为云南陆军第十一团,龙云任团长。6月,龙云任李友勋旅前敌司令,响应孙中山号召进军广西,讨伐陆荣廷,进入柳州后任柳州警备司令。11月唐继尧从香港回国,龙云等积极拥护他打回昆明,12月任靖国滇军第一军(军长李友勋)前敌司令,率部返滇攻打顾品珍。
1922年2月20日李友勋被广西自治军击毙,龙云遂代理第一军军长,继续攻打顾品珍。3月20日顾品珍战死,24日龙云攻战昆明,唐继尧重掌云南,4月龙云任滇中镇守使,驻昆明。
1923年1月3日龙云母亲去世。3月5日唐继尧、刘显世分任滇黔联军副总司令,龙云任第三军军长。10月,唐继尧编制十四个军,龙云任第五军军长,改滇东镇守使。
1924年9月22日唐继尧组“建国联军总司令部”,龙云任第三军军长。
1925年1月5日,唐继尧趁孙中山北上病危之机,派出两路大军,假道广西,声称前往广州视事,为占领两广而发动了第一次滇桂战争,令龙云任第二路军(辖卢汉、朱旭、张冲等五旅,号称五万人)总司令,率兵进攻广西,李宗仁和沈鸿英正忙于内争,无暇顾及滇军,24日龙云占领百色。2月23日龙云自广西百色进占南宁,李宗仁部伍廷扬北退宾阳,急电广州军政府请愿,广州派范石生率军入桂阻击滇军。3月2日龙云部自南宁到贵县,分路东进,谋联合陈炯明部取广州。3月28日,范石生、黄绍竑军在广西贵县、南宁间与滇军龙云部开战,30日龙云不支退走,4月6日战于永淳,再败,被围困于南宁,唐继尧急调胡若愚部入桂增援,同时令唐继虞自湘粤边境南下攻柳州,以缓解南宁滇军压力。6月上旬胡若愚经激战被桂军击败,龙云援军失败,局势逆转,滇军开始败退。6月28日李宗仁军占领武鸣,败滇军龙云、胡若愚,迫近南宁,7月7日龙云只得自动放弃南宁,与胡若愚向左江西退,10日范石生部滇军自南宁西进,桂军俞作柏追击龙云、胡若愚,助范回滇,22日滇军全部离广西,龙云败回昆明,第五军部队保留较为完整。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举行北伐,无暇顾及云南,唐继尧为防尾大不掉,撤消了各军番号,任龙云为昆明镇守使,引起龙云不满。年底,云南反唐斗争高涨,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顺势上书唐继尧,提出改组省政府、靠拢广州国民政府、还政于民的建议,唐拒绝,反而更加靠拢北洋政府。
1927年2月2日新年来到,但滇军只发了半个月的军饷,军心不满,5日龙云和胡若愚调兵进昆明,并电张汝冀、李选廷共同行动。2月6日,蒙自镇守使胡若愚、昆明镇守使龙云、昭通镇守使张汝骥、大理镇守使李选廷四镇守使结盟发动“二.六政变”,派兵进逼昆明发动兵谏,孟坤与龙云里应外合,唐继尧反击计划告吹。2月22日四镇守使在宜良县法明寺开会,26日唐继尧接受胡若愚、龙云等之云南省政府组织大纲,交出了云南大权。3月5日龙云被选为云南省务委员,兼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校长,8日开始办公,唐继尧成为有名无实的“总裁”,龙云、胡若愚之间为争夺云南的统治大权,矛盾日增。5月7日,龙云派兵查封了左派国民党省党部和省农民协会,逮捕了一批**人和爱国学生。5月22日唐继尧去世,龙云、胡若愚、张汝骥等通电拥护蒋介石。6月14日凌晨,第三十九军军长胡若愚联合张汝骥突然派兵袭击龙云的住宅,伤残其一目并将其擒获,部将卢汉、朱旭、高荫槐、周文人、孟坤等人逃出昆明,在楚雄等地集结兵力。6月14日龙云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辖第九十七师(师长胡瑛)、第九十八师(师长卢汉)、第九十九师(师长朱旭)、第一〇〇师(师长孟坤),龙云虽然被囚,但实力不损,胡若愚、张汝骥不敢加害,龙云的夫人李培莲奔走营救。7月1日云南正式易帜,龙云的主要将领卢汉等请滇军元老胡瑛代理第三十八军军长,指挥部队反击昆明,将胡若愚击败,24日胡若愚挟持龙云撤离昆明,25日在昆明东郊大板桥与龙云言和,商定龙云回昆明主持省政,将龙释放,龙云暂不敢回昆明,代理省主席胡瑛屡次相请。8月13日龙云回到昆明接任第三十八军军长、云南省政府代理主席。8月中旬,蒋介石派亲信李宗黄以中央驻滇代表身份来云南,拉拢游说龙云,进行清党**。8月25日,云南将领张汝骥攻昆明龙云军,周西成组织援滇黔军司令部,帮助胡若愚、张汝骥向昆明反击,龙云派胡瑛27日将张汝骥等击败。9月23日,唐继尧旧部唐继虞乘龙云与黔军相战,从大理进至昆明,围攻昆明,龙云调朱旭第九十九师开往昆明,将唐继虞部击退。11月23日龙云战败,张汝骥占领昆明,龙云整军再战,12月30日龙云宣布击败周西成之入滇黔军及胡若愚、张汝骥滇军。
1928年1月8日,龙云所部在胡瑛指挥下大败胡若愚、张汝骥及黔军,15日云南龙云军将黔军周西成部驱逐出境,胡若愚退川南依刘文辉,张汝骥依周西成。1月15日,龙云开始布置镇压云南地下党。1月17日国民政府任命龙云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当日龙云成立“云南清共委员会”,21日兼第十三路军总指挥。2月7日被指定为军事委员会委员,3月对**员进行大逮捕,30日杀害**员赵琴仙等三人。4月吞并了第三十九军,龙云在云南的地位更加稳固。5月21日,云南召开“内政改革会议”通过“进行清党、财政改革、国库管理、消灭土匪”四项决议。7月1日云南省政府成立,龙云仍任主席。9月,龙云派周钟岳到南京观察东京,对蒋介石表示始终拥护。12月11日,国府下令查办攻黔之第四十三军军长李燊(李已为周西成所败),同时劝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勿出兵贵州,龙云派师长孟坤坐镇昭通,防范胡若愚、张汝骥从四川入寇云南。
1929年1月被派为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2月龙云派卢汉到南京面见蒋介石,表示一切服从。3月26日蒋桂战争爆发,贵州主席周西成与桂系相结,蒋介石命龙云攻黔。4月2日龙云宣布讨伐桂系,15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十路军总指挥,25日就职,辖云南第三十八军、贵州第四十三军。5月中旬,龙云率朱旭、张凤春师会同黔军李燊第四十三军进攻周西成,16日龙云部朱旭、张凤春师会同李燊攻占贵州盘县,22日占领关索岭,24日占领安顺,25日占兴阳,27日攻占贵阳,周西成受伤溺毙。6月22日国民政府令龙云处理贵州军民各政。7月11日,胡若愚、张汝骥趁昆明空虚之际,联合孟坤从川南、滇东北直扑昆明,三军称“靖滇军”,龙云所部朱旭师迅速自贵州回师,在昆明西北构筑工事,胡瑛利用离间计分化胡、张、孟联盟,“靖滇军”急忙撤退,滇军乘机反攻,8月12日卢汉师占大理,龙云军俘虏张汝骥枪毙。11月13日国民政府改组云南省政府,龙云仍任主席,14日中常会议决派龙云等为云南省党务指导委员,并兼任第十三路军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