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由于陈天柱的到来,嘉陵江战役提前发动了;而在嘉陵江战役中,张国焘不幸被川军的迫击炮弹击中身亡了。
当时的经过是这样的,23日拂晓,红30军主力相继渡江投入战斗,攻占西岸飞虎山、高城山、万年山等制高点,并击退援敌1个旅。
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红4方面军总指挥部一方面发起陕南战役,以迷惑敌人,隐蔽我军的战略意图,一方面积极投入强渡嘉陵江的准备工作。
敌人为阻止红军西渡,以53个团的兵力布防于北起广元朝天驿,南至南部新政坝,约600公里长的嘉陵江西岸广大地区,纵深直至涪江沿岸。
江上船只,全被敌人掠往西岸,并强迫老百姓在沿江重要滩头阵地修筑碉堡、炮台,挖掘陷阱,埋设竹桩,布置障碍,妄图把红军先堵在江东,再进一步包围消灭。
为了迅速贯彻党中央“渡江西进”的战略方针,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和王维舟带着参谋人员翻山越岭,亲临江防前线,沿嘉陵江东岸跋涉三四百里,观察敌情,寻找渡河地点。最后选定苍溪东南约4公里的塔子山河滩为强渡嘉陵江的主渡口,同时,为转移敌人注意,分散其兵力,还在沿江组织多路强渡。
塔子山山高林密,前山陡峭,居高临下,强渡时可以充分发挥我军火力优势;后山低缓,叶茂林深,强渡前可以隐蔽千军万马。并且这一带滩头平坦、开阔,水流较慢,而敌兵力亦较弱,是最理想的强渡地点。
强渡嘉陵江战役,规模浩大,各地苏维埃政府组织起担架队、运粮队、运盐队。
嘉陵江东岸地区,群峰耸立,山路崎岖,不少地方人迹罕至,大量军用物资,全靠广大群众肩挑背驮,粮食、弹药、布匹、通讯器材、医疗器械均由人力运输队运往前线。
渡江战役发起之前,造船厂设在王渡。当地木匠陈安海、朱大祥、宋二,铁工张贵武、杨如意、李清元等150多名造船工人,日夜在密林中赶造出战船。在原料不足的紧要关头,巴中红色袍哥舵把子张小川组织人马送来一部分,当地农民李在安、罗正荣、阎思堂、罗正文等献出大柏树110根,铁500斤,桐油400多斤,竹绒500余斤,保证了造船用材的需求,受到余天云、**、熊国炳等首长的表扬。
红4方面军克服重重困难,依靠苏区群众,动员一切力量,白手起家,在短短一个月之内,赶造出75只渡江船只。同时部队还完成了划船、洇水等渡江作战训练。
1688平行空间历1935年1月16日中午,刚刚经蔡威修好的一部电台收到了遵义会议之后新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发给红4方面军的一封电报。要求红四方面军准备发起嘉陵江战役,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话说“真命天子”——张国焘得 洪荒正道全文阅读到中央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不是让我去接应中央红军吗,我就去,而且现在就去。
就这样,渡江战役发起之前,他就带了一彪人马,来到了南部县城红四方面军前线——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设在塔子山反背的渡江前线指挥部——谭家院子指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