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第一部”一上来就集中了情节剧所有可能的煽情因素向文娱极端贫乏国人疯狂轰炸,在80年代赚足了国人的眼泪本国人对淳朴、善良、端庄、勇敢、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的追求和向往此刻全都在
“赤色第一部”上得到了体现杨帆的哥哥杨迈当时已经高中毕业回家拉马车两年了,看完第一部后激动不已,原来彼岸的岛国才是一直以来向往的天堂啊!
于是杨迈就下定决心学岛国语言,要继续去复读高考,上大学,然后出国,然后父母开始不同意,但他利用那两年赚到的钱跑到外面几个城市玩一次
“失踪”后,杨福堂夫妻就屈服了,全村第一台录音机,为了儿子学岛国鸟语,买!
一本本昂贵的铜版大开本杂志,说是学习资料,咬咬牙,买!于是杨帆一家就开始被一步步拖向贫困的深渊,88年物价狂涨后,
“胜利节”成了长塘村沉重的负担,据说村上最夸张的有一户达到四十桌人,那时人几乎都是空手来白吃白喝,吃完两手还不能空着回去,四十桌人两手提满东西之话,想想头皮都发麻于是又有一种声音传出,说什么一衣带水、友好邻邦,再搞这个胜利节已经不合时宜了,也有人说当时那一炮根本没有打中人,只是把人家吓跑而已最后村委不得不出个告示,说了N个理由取消了胜利节,杨帆记得其中一个是
“天气热,菜容易馊!”另外一个比较上得台面的理由是
“正值农忙时节,严重影响农活!”前世关于
“老敲婆”的传说,杨帆都是在外面听到的,从来没听到家里有人说过,杨帆不管什么原因,既然
“老敲婆”是自己的亲奶奶,自己就一定要这个故事传承下去,也一定要将
“胜利节”传下去,不同前世的是,杨帆要传的只是那一种精神,而不是那些吃吃喝喝自己的兵一定不能放弃!
一定要苦练本领,决不能让自己的子孙日后成为待宰的羔羊!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