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三千六百一十三年,黎明时分的浓稠黑暗,像绸缎般遮盖了繁星璀璨的星空,惊醒了沉睡中知更的生灵。
为了曙光的绽放,也为了摆脱这份阴阳递变时的不安,公鸡们最先跃上墙头树丫,唱响了每日的破晓啼鸣。
烈焰国朱仙镇的人们,伴随着日出的光芒,慢慢的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也渐渐出现了起早的人们,随后便传来了市井之中亘古不变的叫卖声。
在朱仙镇东城根上有一处大宅院,似乎依旧沉睡在浓浓的困倦中,不为凡尘俗世的纷纷扰扰所动,大门紧闭鸦雀无声,似乎连宅院内的炊烟,也低调的飘散着。
天光大亮,人影逐增,不时有一些小商小贩或是路经这里的行人,或驻足观望一会儿,或若有所思的轻轻一瞥,便将这青砖素瓦筑就的庞大宅院印入眼中,继而又行色匆匆的渐行渐远。
如那青砖素瓦的围墙,这宅院的大门也是用青灰色的厚实漆木做成。斑驳的露着几点紫檀木的本色,像是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被时间烙下的沧桑。门前的石板因为近些日子的潮湿天气,生出了一层青苔,细心的人会发现,这青苔下的石板,早已被曾经来此的人们,踩踏的没了棱角。
门头有一块紫铜木做成的匾额,铭刻着三个鎏金的大字:茅山宗。高傲的向所有人诉说着,住在这所宅院里的人的不凡和传奇,然而匾额一角的蜘蛛网,却把人们从那些震古烁今的传奇故事里,拉回冷清惨淡的现实。
曾经威震灵界,守护烈焰国四方安宁的道家圣地,如今却变成了朱仙镇最破落的大户。
一切皆因那一场将茅山宗推向巅峰的道邪之战,也正是因为这场战斗,茅山宗一千一百六十名入世弟子,命断漠北斩魔崖、华山万妖窟,艰难地换来了如今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换来了茅山宗门的没落命运。
茅山宗、茅山宗,入世修行第一宗。茅山宗、茅山宗,封魔陨落第一宗。这是孩童们口中的歌谣,也是茅山宗传奇的凝聚。
时至晌午,大宅院的木门吱吱呀呀的缓缓打开,从门里晃晃悠悠地走出来一个身着乌青道袍的白发老者。因为他背着手驼着背,所以他那三尺长的白胡子便很容易地伸到了他的膝盖下面。
“二爷爷,我想吃冰糖葫芦。”一个十岁大小、身着锦绣道袍,长得像个瓷娃娃般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从门后跑了出来,拉住了老者背在身后的手。
“咳咳,俊儿又嘴馋了?陪二爷爷去溜弯,二爷爷就给你买。”老者眯缝着眼,笑道。
“不行不行,二爷爷走路慢得像蜗牛,母亲还让我背道经呢。”毛俊儿在挣扎。
“再加一个糖人。”老者增加了诱饵的分量。
“两个!”毛俊儿落败了,他流着口水伸出两根手指。
“成交!”二爷爷的小计谋得逞了,笑得满脸褶子聚到一起,酷似一块风干的橘子皮。同时,他老人家还不忘抓住小男孩的手,唯恐他反悔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