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7-12 23:07:20 字数:2728
道、法、心、身、念、此其五者,偕是修道者之精元,又称五元。道不似佛,不重无念,但却要注意无念。不似武,不重强悍之体、却重修身之法。五元之上,便是每个人对修道的顿悟,也是每个人的不同之处。
正所谓,天地法生,万众苍生,人本为法,亦也一道。便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体,有其思,想、意、智。所以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对于道的参悟出便不同。
道基于八封之上,无八封便无道者。然亦也有不同之处,且刎道、且善道、且意道、且元道、且生道,常之为,道可象,演元化,天地偕为道,便有天地之分,亦生阴阳,白昼,春秋、冬夏。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
“什么是道?”那穿了苍苍岁月,悠久时光、再次响于耳边的声音。
刚才一翻顿悟,可宇叶依然未有找出真正道之所谓?心中无底,空白一片。虽然在凌宵山嵿之上,秦延可与他的谈话,尚在耳边响起,虽然懂,虽然知道,可是那都是秦延可对道的理悟,而宇叶对道的理会,却如镜中水月,水中倒影。
看得见,但只须轻轻一触,那层透明的水面,便会起了涟漪,平静的水面,便不再平静。
年春后又花残,景凋零木草全。道慧灵无好丑,了真清意辩愚贤。
人背剑游云洞,达士携琴住锦川。近终南筠万倾,好来世外论长年。(摘自《仙乐集*叠韵诗
万复苏物、草根还生、轮回已尽、朝生夕落、天晨地暮、古藏今遗,万物自古便是轮回已定,命中之数,若念阔而,而念怀司、司南造果、立恍兮可,芙魁斗亦,罗星初升,星空浩然。心中一遍一遍思量……
只是对于宇叶而言,他却依然无言悟透,道之精,是谓之?或可说道、他已知,亦懂,可其中之髓,却并无知晓。
只是面对这黑暗的天地,四方无光,如浑沌初开,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白无昼。眼前之间,他仿佛与这天地为一体。这翻感觉好是奇玄诡妙,可是他却心念旁物。
黑暗如夜,那凄凉的夜下,一盏无魂的孤灯,又照亮了黑暗。一袭白衣,一个清丽纯朴的女子,出现在了黑暗的夜里。
晚风依依,拔起她耳旁的秀发,记忆回味,似苦依浓,若泣无泪。
孤烛独掌墨寒夜、一丽清柔凄满怀,念涉挑泪欲痛心,欲望秋水声无应。
伸出了手、欲将这孤凄的身影搂进怀里,然才知道,不论如何努力,他与她已是天人永隔,看着这凄丽的背影,那孤月夜下、孤烛不眠的夜中,一个等待他的人,又回来了。
凄夜无光,只有那微弱的烛火,撑亮了小小一片的光辉,那俏丽的身影,正站在如墨的黑夜下,身姿窈窕,柳腰娉婷,白衣随着微风飘飘,黑暗虽然吞噬了的身边,却不能将这柔丽的身影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