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
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 ... [,]
(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
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中:
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锄活等事
征东将军:
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
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
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
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史:
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中:
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军:
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
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
: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
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国:
即丞相
将作大臣:
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
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尸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督:
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新:
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
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
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
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程:
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程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军:
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邮:
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邹玉,张绣,曹操三国版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 197年,曹操征讨宛城,张绣未战而降十余日后,张绣突然领兵袭击曹营,造成曹操长子曹昂遇害,大将典韦战死,数万大军死伤无数的惨剧
中并没有写张绣为什么突然叛变从后来张绣还是投降曹操,并且得到曹操的信任来看,张绣的这次投降决不是诈降
中倒是给出了答案,说是因为曹操与张绣的婶母,张济之妻私通才引得张绣作乱
但张绣既然已经连整个宛城都可以放弃了,怎么会这么在乎一个女人的选择呢?要知道三国时,对女子从一而终的要求并不强烈,女子改嫁之风依旧很浓厚
比如:桂阳郡太守赵范欲将寡嫂许给赵云,赵云不许,竟然引的赵范为此叛变所以若单单说张绣觉得婶母与曹操通奸有辱门风一说,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
真实的情况恐怕要从当时的一种婚姻制度说起,那便是“?报婚”古籍中有载“?”是指父亲死后,儿子娶庶母;“报”兄叔死后,弟娶寡嫂,侄娶婶母虽说这个制度被儒家观念所不容,但在汉时还是允许其发生的,尤其是当时边境的少数民族更是将此做为习惯
根据xx先生(抱歉,记不起人名了)关于三国时边境汉人蛮夷化的论点而张绣正是出身于蛮夷化最严重的凉州军团,所以很有可能是张绣已经将邹玉当成了自己的禁脔,甚至已经化虚为实了只是出于刚刚接收叔父的军队,暂时还没有公布出去而已
这从曹操的反应也可看出,中说,“操醉,退入寝所,私问左右,曰:‘城中有妓汝否?’曹兄子曹安民,知曹意――”一句知曹意道出了无数隐秘,一是曹操早已知道了邹玉的身份和情况,二是曹操也知道了张绣不会出让自己的这位婶母所以曹操才会派兵趁夜将其擒来,想造成既成事实逼张绣认下
而起张绣事后也说了句:“曹贼辱我太甚”这里没有说是张家,而只用“我”就可看出,张绣已经将邹玉当成他个人的私产了
于是被贾诩评为“无头”的张绣立刻尽起大军,冲冠一怒为红颜,夜袭了曹操军营,逼得的曹操大败而回
此事后,邹玉的情况却已无人提起,很有可能又被张绣收入房中了虽然后来曹操接收了张绣的投诚,但也不可能再要这个女人,毕竟正是因为她,曹操的长子曹昂才殒命于宛城,若是收入宫中,恐怕曹操的**立刻就会大乱
0 0